当前位置:

走进张谷英村 淳朴家风山高水长(图)

来源:红网 作者:李柯夫 颜宇东 编辑:刘飞越 2016-04-24 10:31:34
时刻新闻
—分享—

4月7日,航拍岳阳县张谷英村。组图/潇湘晨报记者谢长贵 红网记者秦楼

  登上张谷英村龙形山顶,俯瞰古村落,但见黑瓦白墙,檐廊相接,楼阁参差,如一幅水墨山水,显得古朴而静谧。

  这座历经六百多年沧桑的明清古建筑群依然保存完好,有房屋厅堂1732间,天井206个。

  张谷英村古风古韵让人流连,而其传统家风更是山高水长,泽润至今。

  “整个古村有62条巷道,就像人的血脉一样,把整个家族紧紧连成一个整体,在村里串门,可以晴不曝日,雨不湿鞋。”对于古村的每一条巷陌,张谷英村村民张洪艳都非常熟悉。

  巷道另一个作用就是防火,古村落是一个砖木结构的建筑群,一旦着火,其他也会遭殃。而这种巷道的设计,古村里面一旦发生火灾,年轻的小伙子两手撑着就往上面爬,把上面的瓦拿掉,火势就不会往两边蔓延,起到隔离的作用。

  虽然已经在镇上建了新房,但张洪艳仍然觉得古村才是自己的根。今年春节,一家人在新房吃完年夜饭后,她又和父母回到了村里。

  孩子们背着小书包,提着红灯笼挨家挨户去拜年,不管是不是亲戚,老人们多会往书包里塞些吃食,有些还会给孩子们打红包,钱不多,20元、50元,但足以令这些孩子们开心得合不拢嘴。在她看来,这才是中国传统的年味。

  张谷英村古风古韵让人流连,而张谷英的传统家风更是山高水长,泽润至今。

  “耕读继世,孝友传家”的对联,高悬于张谷英村“当大门”前,成为600余年来张氏族人的精神支柱。“孝父母,友兄弟,端闺化,择婚姻;睦族姓,正蒙养,存心地,修行检……”历经无数先贤修订、完善,25条家训、5条族戒流传至今。在张谷英村一进院落里,今年75岁的张胜利老人身着一袭青色长袍,在教孩子们古文。他是张谷英的22代孙。

  1996年,张胜利从张谷英镇医院退休后,回到张谷英村畔溪走廊的老家养老。他将自己的老屋改造成一个小型的图书室,村民们都可以到这里自由借阅。闲暇时,他给乡亲们看看病,或者给村里的孩子们上国学课。他认为,包括张氏家训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才是张谷英村的村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从家庭的角度约束族人为官清廉,更是张氏家族的一大特色。不久前,中纪委网站“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栏推荐了4个充满温情和智慧的传统家族,张谷英村名列其中。

[NextPage]

游客走进张谷英村古香古色的“当大门”。

  长寿井的水成就豆腐全席宴

  到了张谷英村,不吃上一餐这儿的豆腐,就像到了北京却没有吃上烤鸭,总透着些许的遗憾。

  4月7日晚,潇湘晨报记者走进太学第食府时,主人张举安正在厨房里挥动着那把约摸一尺长的锅铲,那口农村特有的大锅里,一条条大约成人手指长的小鱼和豆浆似乎已经融为一体。他的老婆在灶下添火,鱼的鲜香和豆浆的清香随着蒸腾的雾气飘散开来,满屋都是。

  “这道菜叫豆浆煮港鲜鱼,鲜得很。”张举安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说道,这天有10桌客人。而他这天要做的12道菜里,全都有张谷英村的豆腐,因此也称为豆腐全席宴。

  制作豆腐好坏的关键在于水,张谷英豆腐所用的地下水来自村里的长寿井,甘甜清冽,被誉为“长寿圣水”。张举安告诉我们,张谷英村豆腐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无豆腥味且有弹性、久煮不老且不碎。

  千张皮炒香葱、油豆腐烧猪脚、青椒炒黑豆、豆皮鸡肉汤、白豆腐回锅肉……光看这长长的菜单已是让人垂涎欲滴。

  张举安说,这仅仅是一小部分,张谷英豆腐吃法很多,炒、炖、煎、炸、调均可。实际上,张谷英豆腐宴能做出300多道菜来,比较出名的有一品豆腐、芙蓉豆腐、豆腐丸子等。而要说最出名的一道菜那就是张谷英“油豆腐”,味道鲜美、清淡可口。

  搞餐饮,张举安也是“半路出家”。1996年,他到广东搞货运,直到2003年回来,接手了父亲的餐馆,也是张谷英村景区第一家餐馆。

  接手后,随着游客越来越多,他的规模越做越大,这间有5000多平方米的老宅子,他分到了两间堂屋,大概有近700平方,全部被他用来做餐饮。

  游客不多时,一般都是他们夫妻二人,遇到节假日,就请村民们帮忙。他的餐馆还卖一些土特产,如腊肉、香干、油豆腐、豆渣、干豆角等,大多是附近村民们自己做的。

  现在,他一年能够有大约10万元收入,在当地来说,这是个不错的数字。

[NextPage]

张谷英村,表演者正在演奏古筝。

  数百年前家规就有“戒贪忌”

  张谷英家规中第五戒便是“戒贪忌”,意即不要贪取财物。在张谷英第19世孙、原岳阳市政协主席张治雄看来,数百年前张氏先人就对子孙在这方面做了要求,这是了不起的智慧。

  600多年来,张氏子孙十分注重修身与齐家,出外为官者多达300余人,他们恪守“崇廉洁”的家训,为官清正廉洁,办事公平公正。据考证,从未有过一名贪官。

  张谷英村村主任介绍说,每年来张谷英村旅游的中外游客达50万人次,村中从事餐饮、导游、特色食品等旅游从业人员近500人,开办了160家农家乐。近年来,村民60%的收入、村委会80%以上的收入来源于旅游产业。年终分红时,村委会把代表们召集到议事厅,先学习“孝友传家”的祖训,再公平分配,照顾贫寡,没有异议。

  探景

  檐廊衔接,体会神秘幽远意境

  到张谷英村来,无需更多理由。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没有喧哗纷扰,静静的时光让你能够放慢脚步,感受这份独特的神秘和清净。

  上午,与景区讲解员一起探秘有600多年历史的“民间故宫”。

  张谷英大屋,一座历经600余年,仍风韵犹存的高门大院,檐廊衔接,如一条青色巨龙,环龙形山蜿蜒二里之遥,又俨然一个壁垒森严的城堡,一个遗世独立的王国。今日的张谷英大屋,深沉地伫立于朗朗的天日之中,展示着一种神秘、幽远的意蕴。

  中午在古村祠堂或是天井院落旁围桌而坐;农家腊肉、港鲜鱼、土鸡汤、时令小菜让你唇齿留香。

  午餐并小憩片刻后,沿龙形山麻石路至山顶,可俯瞰张谷英村大屋全貌。下午再流连于各类土特产摊:油豆腐、红薯片、豆腐乳、腊肉还有干栀子花等干货,喜欢的话可以买点带回家。晚上在干净雅致的农家小院住下,听着渭溪河水的欢唱。

[NextPage]

  探物

  拳头大下水道凝结先辈智慧

  村里先辈们的智慧是村民张洪艳最为津津乐道的。譬如,古村的每进院落都会有一个天井。这些神秘而又古老的天井,可以说是最让人感叹的。这也是张谷英村的一绝。这些天井,在给了这座屋场以单家独户的采光和通风条件后,还在排水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天井的四周和底部都是用花岗岩和青砖砌成的,下水道仅有拳头大小,但数百年间从未堵过水。之前有专家试图解开这个谜,他们挖开过一个下水道,但下面没有井,也未铺设管道。不管怎样仔细观察,大家始终找不到其中的排水管。没有人知道水倒入天井后,到底是向左流,还是向右流,只有两个排水口不断吸纳着天井的水。直到现在,这仍是个未解之谜。

  潇湘晨报记者 李柯夫 颜宇东 报道

  预告

  寻访柳叶湖打扮清凉的姑娘

  离开岳阳,本报记者来到了洞庭湖畔的另一座城市——常德。下期开始连续三期将与您分享常德的好风景。

  首先我们要去的柳叶湖,在常德市区东北部的城郊。它有4个西湖大小。地处洞庭湖平原,这儿地形平坦。目力所及,湖面开阔,公路宽广,有南方地区少有的大气感,让人内心安宁。

  到了这里,“柳湖沙月”是应该去看看的。它是一处绵长的沙滩,在哪儿?不需要说得太细,开车沿着湖环行,总能找到。

  4月,天气好的日子,沙滩上永远不缺打扮清凉的姑娘。常德妹子水色好,她们穿着短裙、露出肩膀、光着脚丫子在沙滩上走,是湖边一道撩人的风景。记者袁树勋

来源:红网

作者:李柯夫 颜宇东

编辑:刘飞越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6/04/24/104524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