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里飞出凤凰群——株洲县一中学生三年整体规划教学实践纪实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李永亮 编辑:胡芳 2016-04-26 11:07:12
时刻新闻
—分享—

  

  渌水东来,湘江北去,“渌湘”自古多豪杰,汉代马援屯兵、朱熹朱亭讲学、毛泽东在此点燃农民运动烈火……

  沿渌江而上,循着先贤的足迹,可以找到株洲县第一中学。这所距县城只有3公里的中学,办学54年,占地54.3亩,绿化29.8亩,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校园内古树苍翠,书卷香浓,置身其中,顿觉青春激扬。

  作为一所农村普通高中,近年来,株洲县一中在招生范围日渐萎缩、生源质量逐渐下降的情况下,秉持“爱心、细心、耐心、恒心,改变学生一生”的质朴想法,坚持“促使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务实精神,致力于充分发掘师生潜能,教育学生会做人、会生活、会学习、会思考、会感恩,学校逆势而上,让更多农村的孩子成才,在同类学校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三湘都市报记者 李永亮 通讯员 谭瑞强

  A

  在困境中托起希望

  株洲县一中属于农村普通高中,县域范围小,全县只有2000余名初中毕业生,其中,接近一半升入职业学校就读。因距长沙、株洲、湘潭近,普高学生中大量优秀生源流向县外。留给株洲县一中的学生基本上属于四类学生,5A生为零,400名学生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是择校生。

  除了令人担忧的生源质量,简陋的办学条件也无形中成为学校发展的瓶颈。除了必备的教室、实验室外,学校缺乏标准的运动场、图书馆、缺学生公寓楼、缺功能室、缺体育馆,学生连洗澡都要提水上楼。

  此外,师资力量参差不齐,年龄结构偏大,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大多调离到了其他学校。由于经费等原因,老师缺乏外出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教育教学理念缺乏必要的更新。

  有人私下里说,株洲县一中是“三无”学校:无优秀的生源、无一流的师资、无完善的教学条件。听闻这一说法,一中人淡然一笑,因为大家深知,在这样的背景下,每前进一步都有很大的难度,但也有着很大的机会。

  “学生有着巨大提升空间和广阔发展前景,他们只是学习习惯不好,不是智力比别人低;他们只是自制力比别人弱,不是品德比别人差。”校长罗壮道认为,只要老师有着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只要能立足现实寻找改变,就能在困境中托起孩子们的希望。

  B

  量体裁衣走特色之路

  底子薄弱,条件艰苦,这决定了株洲县一中必然要走一条量体裁衣的路。

  高中三年,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关键期,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追求人性和精神高度,这要求教师全过程地关注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尊重他们的多元智能,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株洲县一中的决策层认为,这样的学校不能只搞精英教育,而应该立足于充分发掘学生潜能,实现多样性成长,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这样的学校又不能只搞应试教育,因为学生有着许多的发展方向,学校的教育是建立在促进他们专长的基础上切实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方向正确,努力方有价值。株洲县一中强调多点开花、文化艺体并举,为学生的未来设计出多种可能。学校除高考艺体特长班外,各年级都成立了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社团,定时、定地、定指导老师的开展活动。各年级利用每个周末开展了诸如“汉字听写大会”、“一站到底”之类的学科活动。

  学校不能只搞高三应试教育,而应该为学生进行三年整体布局。株洲县一中要求年级组对本年级制定三年的整体规划,三年的跟踪指导,促成学生的稳步健康成长,保证他们学业成绩的稳步提升。

  新生大多学习态度欠端正,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学校为此采取了“了解——引导——转变”三步走策略,以转变学生学习态度为突破口,使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三年内,学校领导带领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家访,掌握学生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构建学生的未来进行必要的信息储备。学生入校后,学校通过优秀毕业生报告会、励志演讲报告会、衡水等名校专题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学生思想端正后,老师积极引导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制定好奋斗目标。这些工作落实后,学生的学习态度才会真正转变。学校先后邀请了毕业于清华北大等名校的校友胡子昂、陈将军等人莅临学校作专题报告,邀请李阳宣讲团做了多场励志演讲。学生的学习态度渐渐发生转变。

  与此同时,培优补差工作要求从高一开始,持之以恒,三年不辍。补差重在补优生差科,以向全优生转化;培优侧重补差生优科,以向培养专业人才靠拢。康财胜入校时县内排名600多名,最后成功地升入一本院校。

  C

  在课堂中点燃热情

  课堂永远都是教学的主战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学校突出重围的关键。学生基础较差,而且相互间差距大,必须采取多种途径激活课堂。

  分层教学法是株洲县一中坚持多年,也是最为成功的教学模式。由于学生中优生与后进生之间差距太大,如果把他们放在同一间教室同时无差别教育,势必造成优生烦死、后进生拖死的局面。这显然是不符合因材施教的理念的。学校不仅因材施教,还因时施教、因地施教。学校要求老师根据学生特点适时适度调整教材难度,变更新授密度,使学生能跟上课堂节奏,学业成绩逐步提升。这样以来,学生成绩明显提升。去年高考,株洲县一中长郡直播班在没有5A生的情况下,文化生上线50余人,刘敏老师教的班级英语人均分超110分,邓霄更是取得了143分的好成绩。更为难得的是,其他普通班的学生100%能上高职专科以上的院校。

  课堂教学方面,基于学生的基本特点,学校的教育考虑把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做到既圈养又野生。新课基本上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由老师主讲,而复习课则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讨论为主,把课堂主导权交给学生。学校推行导学案,要求学生预先完成导学案,老师批改后再进行授课,既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又方便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难点,课堂上能有的放矢。课堂采用三分讲、七分练的三七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师生同解一道题,在比较中看规范,分组演示,在竞争中看内化,错题重做,在反思中看进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D

  在奋起中增强后劲

  教师队伍永远都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是学校发展的根基,是学生进步的保障。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直是株洲县一中的重要工作。

  以前,老师们上课,大有恨铁不成钢,老牛拉破车的心态。为了让老师们对学生有信心,学校组织老师观看电视剧《龙樱》,并撰写观后感。学校和年级组制定了各级领导、班主任、教学人员、学生的翔实的、操作性强的一日流程,确保全体师生每个人每天都能有条不紊的紧张有序的前进。

  同时,学校采取了一系列人性化的措施,服务于老师,让老师没有后顾之忧,能潜心研究、潜心工作。如,争取上级支持,改善老师工作用房条件,启动公租房建设,为老师创造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一线教师在保证教学辅导时间、质量的前提下施行弹性坐班。

  此外,学校支持老师出去交流学习,广取他山之石,以攻己玉。先后安排了老师去石门五中、如东中学、岳阳一中等学校听课学习。积极参加市里组织的各项学科活动,努力提高老师的业务水平。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株洲县一中做到了留得住、做得事、提得高,为学校的稳健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近年来,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株洲县一中韬光养晦,厚积薄发,形成了特有的育才路径。更多山里的凤凰从株洲县一中这个温暖的摇篮里振翅高飞。2015年高考,该校二本以上录取人数105人,录取率为37.8,邓宵同学勇夺县文科状元。学考一次性合格率达99.2,超省示范中学平均水平。

  “一中人将义无反顾地往前冲,用我们的智慧、勤勉、激情,让学校走得更远,让学生飞得更高。”校长罗壮道说。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李永亮

编辑:胡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