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雨花非遗馆创始人郭存勇:一颗痴心圆传承“非遗”梦

来源:红网 作者:张英 邓运娇 编辑:李艳华 2016-04-28 20:47:52
时刻新闻
—分享—

剪纸艺人洪源为大家展示“剪书法”。

剪纸艺人洪源为大家展示“剪书法”。

非遗馆内的竹编手艺人在安静地创作。

非遗馆内的竹编手艺人在安静地创作。

  时刻新闻记者 张英 通讯员 邓运姣 长沙报道
  
  在长沙市雨花区红星商圈繁华的杉木冲东路上,有一个集非遗表演、展示、教学、交易于一体的雨花非遗馆。近五万平米的民间非遗馆里不仅展示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种传统手工艺作品,还珍藏着馆长郭存勇——一个对传统手工艺有着深厚情结的手艺人匠心梦:他要传承民族非遗,带领传统手艺人走出一条希望大道。
  
  钟情传统手工艺 自费开起非遗馆
  
  走进雨花非遗馆,馆内的布局和装潢立马让人眼前一亮,宽敞明亮的展厅、温暖柔和的灯光、独具民族特色的装点,仿佛一件精心打造的艺术品,每一个细节都打动人心,埋首创作的手艺人,创作时的沙沙作响,恬静的艺术氛围很快能感染到你。
  
  这座4层楼高的非遗馆的前身是一座木雕城。来自永州新田的郭存勇2014年开始,先后将一二楼近两万平方的区域打造成了非遗产品展示展销区,非遗体验区,并将木雕城改名为“雨花非遗馆”。这一切的改变源于他内心一直怀揣着一份对传统手工艺的深厚情结。郭存勇说,他13岁开始学习木雕技艺,在木雕行业有着30余年的从业经历,亲眼见证了包括木雕在内的传统手工业由兴入衰的过程。“到上世纪90年代,木雕、竹艺、棕编等很多传统行业不再赚钱,许多手艺人纷纷改行,学艺的年轻人更是越来越少。”郭存勇说,这些他看在眼里,心里非常痛惜,尤其很多老艺人的手艺家族传承上百年,实在可惜。他说:“传统的手工艺不仅仅是一门手艺,还有着深厚的人文积淀,实在不应当如此落魄。”
  
  几年前,郭存勇开始认真调研当前国内传统手工艺的生存状况,了解政府对非遗项目生存和发展的引导模式,并寻找问题和对策,形成了成熟的经营和发展思路。郭存勇认为,散落在民间的传统手工艺需要通过一个整体的平台来展示和运营,产品的现代化应用和研发则依靠这个平台来获得知识和技术支持,而他要成为给大家提供平台的引路人。
  
  得到家人的支持后,他多方走访调查,先后将数几十家企业和几十位手艺人招入馆内,并免费面向社会展示和教学,湖南民间首个传统手工艺的集中展示销售平台应运而生。
  
  要让传统手工艺者看到希望
  
  一幅幅龙飞凤舞、气势磅礴的书法作品不是用笔写的,而是用剪刀剪出来的。这是来自株洲的民间手艺人洪源的独门绝技。洪源是郭存勇去年在全省非遗宣传日展演活动上寻访来的驻馆手艺人,入馆以前靠个人单薄的力量勉强延续着手艺。
  
  为了帮助老人传承这门技艺,郭存勇邀请他入馆并免去老人的房租和水电费,亲自动手为他制作了一张供创作时用的桌子,同时对他进行了包装和宣传。入馆不到一年,洪源的剪纸技艺得到多家媒体关注和报道,作品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近10名学生已被他招入麾下,洪源对郭存勇感激不尽。
  
  在非遗馆里,有一批像洪源这样得到郭存勇帮助和扶持的手艺人和传统工艺企业,其中不乏一批创业的大学生。郭存勇说:“很多传统手工艺其实有很好的发展空间,但由于手艺人缺少相对理想的环境来创作和传承,尤其收入不高,了解的人少,便制约了手艺的发展。”每年,郭存勇都要抽出大量的时间奔赴全国各地寻访散落在民间的各色传统手工艺,如木雕、陶瓷、棕编、刺绣、剪纸、竹艺等,它们通过在非遗馆集中展示,逐步走出了养在深闺人不识的困境。
  
  今年,非遗馆的公益课堂已形成了常态,每周面向市民免费开放茶艺、香道、书法、剪纸、陶艺、二胡、民族舞等非遗课堂,受到了市民高度认可。苗族鼓舞、木偶皮影、长沙弹词等一批表演类的非遗项目也陆续入驻,每逢节假日都迎来络绎不绝的市民观赏学习。
  
  最让郭存勇欣慰的是,入馆后的传统手工艺和非遗知名度都大大提升,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有朋友提议他从中收取提成,郭存勇认为这极为不妥。“我所做的一切是为了提振传统手工艺者的信心,那样只会打击大家的积极性,这违背了我的初衷。”郭存勇说。
  
  与时俱进才会经久不衰
  
  在雨花非遗馆里,每一项传统工艺都打上了现代人生活的标签。湘南一带有名的竹艺在这里被融入到了计算器、鼠标和键盘的设计里,湘西精湛的竹编工艺运用到了时尚箱包的制作中,浏阳夏布、土家织锦、邵阳蓝印花布等则被制成床上用品,还被巧妙地运用到了室内装潢中。
  
  美观的设计,实惠的价格,较高的生活实用性,再加上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吸引了一大批顾客的眼球。
  
  “在我看来,产品最大的吸引力还是它的文化附加值,顾客买一件杯子、手袋或床单,买的不单是实用价值,还有产品自带的历史积淀,文化传承。”郭存勇说。
  
  再高超的手艺也不能脱离了日常生活,否则只会被束之高阁,直至被淘汰出历史舞台。作为资深的传统手艺人,郭存勇对此深有体会。“传统手工艺品一定要解决好供需对接的问题,要生产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否则无法产生经济效益,手艺就没法传承。”郭存勇说。
  
  “赋予传统手工艺真正的生命力,关键还是提升手艺人的创新研发能力。”郭存勇表示。
  
  他认为,传统手工艺能发展到今天也得益于不断与时俱进,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更快,更要努力发挥集体的智慧来推动传统工艺的改革创新,他正努力打造供传统手工艺集中展示和发展的平台,要让社会更多关注它们的生存和发展。
  
  通过他的努力,目前雨花非遗馆已经收藏了1000余种工艺品,600余个非遗项目,日渐成为了长沙市民文化休闲的新去处,颇有发展成文化新地标的态势。
  
  更可喜的是,雨花非遗馆的发展思路得到了省市区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雨花区政府已经立项的非遗特色街区项目也将以雨花非遗馆为中心,打造成集旅游观光购物休闲为一体的文化综合体。雨花非遗馆面临着提质改造,不久将以新的面貌出现在大家眼前。

来源:红网

作者:张英 邓运娇

编辑:李艳华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6/04/28/104395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