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五局项目技术总工翟筛红。
每到一个地方,翟筛红都会到处转悠。在他眼中,美景是次要的。他心里只有那些风格各异、技术精湛的古建筑和庙宇楼台,以及当地那些独特的装饰工程。
人间有胜景,技术无止境。正是凭借这一点,这个初中毕业生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凭着木工手艺活,成长为中建五局的项目技术总工,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木工状元”等荣誉称号,这个国家级劳动模范被业界尊称为“鲁班传人”,成为4000万建设者的新偶像。
钻劲:手艺活做到极致
名气大了, 翟筛红也从原来的技术工人成为了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兼职副主席,中建五局装饰幕墙有限公司项目总工,见到他的人,称呼也变了。但他最喜欢的还是别人喊他“翟师傅”,感觉亲切。
或许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全国木工状元,学历仅为初中。1985年,年仅16岁的翟筛红跟人学做木工。“学好徒弟,饿死师傅”,或许是因为这样的说法,师傅只肯教他刨料、锯料、打眼等基本功,不教他做整件的活。两年后他闯荡时,连木凳都不会做。然而,他通过用心学习和埋头苦干,学会了几乎所有木工活。
招聘进入中建五局装饰公司是他人生的转折点。“没来单位前,在外面做门,门缝三四毫米也没人管,能用就行。这里规定门缝只能在1.5至2.5毫米之间,超出范围就是不合格。”翟筛红对这些规矩从没有埋怨,反而激发他更加努力地做好工作,满足严格的技术要求。
“这小子,不简单,我家里有一本《营造法原》,建筑大师的大作,竖排老式排版,还是文言文,大学毕业的本科生读不下去,他这个仅有初中文化的普通工人居然把它读完了。”当时的装饰公司总经理都云树至今还记得这个“做事踏实”的翟筛红。
“每干一个工程都用心钻研,时刻抱着学习的心态,在实践中学,从书本中学!”正是凭着一股子钻劲,他在中建五局劳动竞赛中脱颖而出,参加了2006年举行的全国建筑技能大赛。当时,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116名精细木工选手参与竞赛,翟筛红现场展示的是“乱冰纹”(一种几乎失传的古老的窗棂做法)工艺,以高于第二名0.3分的优势夺得全国精细木工比赛第一名,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木工状元”、“全国建设行业技术能手”等称号。
辞官:重回一线做实事
翟筛红总是随身带着个木头制作的小挂件,提醒自己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要忘记了木工这门手艺,并且要将它传承发展下去。
成为“木工状元”后,翟筛红被破格提拔为装饰公司无锡分公司副总经理。可他只干了半年,就坐不住了,要求“下地干活”。
“手艺人天天坐办公室,难受。干活才觉得心里踏实。”采访时,他面带笑容地说。
从分公司回到项目地,翟筛红一头扎进了生产现场,他说:那里有他所坚持的手艺活。10年时间,他从事过施工员、技术员、质量员、生产经理、技术总工等多个岗位,一步步成长,从一名普通的工人变成优秀的管理者。在翟筛红负责的所有项目工程中,3项工程荣获全国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2项工程荣获全国装饰工程质量最高奖“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
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精品工程,成了工程质量和品质的保证。但他始终不忘精湛自己的手艺。他曾利用回老家的机会,反复观摩江苏无锡太湖鼋头渚古庙的雕龙柱,就连多少鳞片他都记得一清二楚。
操守:人要知道感恩
翟筛红出名后,也有很多“烦恼”:不时有一些单位许以各种各样的优厚条件,想“挖”他。
“开出的条件,可真让人动心,我都一一回绝了。”翟筛红坦言,他也曾动心过,但他却有自己的底线。
“是中建五局给了我平台,给了我机会,人要知道感恩。”翟筛红说,他原本只是一个木工、农民工,有今天这个成就,都是单位培养的,做人不能忘本,有点成绩就走人,那不是他为人处事的风格。
为了回报企业,他将自己掌握的知识、技术毫不吝啬地传授给作业人员和年轻员工,带出了业界明星劳务班组“翟筛红班组”,先后培养了两百多名木工人才。
翟筛红并没有止步!去年,以他名义创建的“翟筛红劳模创新工作室”,与劳动竞赛、技术创新、项目施工生产等有机结合起来,在翟筛红的示范带动下,结出更多的“果实”。
■记者 胡信锋 通讯员 帅兵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胡信锋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