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蓑烟雨爱无边——省委党校中青班学员溆浦培训侧记

来源:红网 作者:周磊 雷文录 编辑:刘艳芳 2016-05-03 16:06:33
时刻新闻
—分享—

\

走村串户

\

欢乐劳动

\

挥洒汗水

\

同吃同住

\

结下情谊

\

献计献策

\

访贫问苦

\

支持发展

  红网溆浦站5月3日讯(分站记者 周磊 雷文录)“蓑衣立青山,一溪奔小康;烟雨起溆水,思蒙是家乡。”4月29日,坐上从溆浦县思蒙镇蓑衣溪村返回长沙的车辆,看着夹道相送的乡亲,湖南省民政厅办公室主任高兰祥不禁作诗一首,直抒心意。
  
  4月25日至4月29日,湖南省委党校第50期中青班第三学习小组9名师生,来到蓑衣溪村开展“驻村入户体察民情”体验式培训。五天四夜,学员们睡农家铺、吃农家饭、访农家苦、聊农家事、帮农家忙,真情体验生活,深入调查研究,谋划山村发展,结下深厚情谊。
  
  结下“穷亲戚”,架起“民心桥”
  
  蓑衣溪村位于溆浦县思蒙镇以西5公里处,与辰溪县后塘乡相邻,因地形地貌酷似蓑衣,故名蓑衣溪村。全村8个村民小组205户855人,村庄山多地少,经济基础薄弱,村民收入来源以外出务工为主,年人均收入2560元。
  
  蓑衣溪村有贫困人口249人,他们的生活一直牵挂着学员们的心。4月26日,学员们爬山涉水,深入贫困家庭,为他们送去温暖关怀。80岁的舒象必体弱多病,平时行动不便。看到老人眉头紧锁,精神状态不佳,永州市委副秘书长蒋井泉和他拉起了家常,鼓励他要树立生活信心,帮助他排忧解难。一番体贴温心的谈话,老人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今年14岁的舒鑫成绩优秀,但家庭条件困难,父亲患尿毒症丧失劳动力,懂事的他曾经辍学外出打零工,以此来减轻家庭负担。“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教育是孩子的希望。”了解这一情况后,省台办交流交往处处长李瑾瑾耐心与家长沟通,语重心长地讲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鼓励他们一定要坚持让孩子完成学业,并交换了联络电话。临走前,学员和县、乡干部还当场为舒鑫捐助了3000余元的助学金。
  
  千难万难,出行最难。在进村走访中,湘潭大学党委办主任、校长办主任肖志伟从村民们口中得知,蓑衣溪村被溆水河一分为二,河的北面有5个组,南面有3个组。由于一直无力架桥,村里的物资出不去,城里的东西运不进来,两岸村民交流、务农,学生上学只能划着小船过渡,修建一座方便出行的铁索桥,成了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
  
  治病要治本,治穷要治根。4月27日,学员们专门乘坐船只现场勘查架桥地点,全面摸清当地地形、水文等有关情况。经过近4个小时的调查,终于选定了一处合适的架桥地点。“一定要为村民架起这座致富桥、民心桥、幸福桥。”省编办行政机构编制处处长唐高飞深有感触地说。当晚,学员们连夜召开会议,决定筹资50万元以上为蓑衣溪村修建一座铁索桥,彻底解决两岸村民的出行难题。看到学员们连夜加班商讨架桥事宜,74岁的村民雷光有为他们送上自家种的西红柿。他激动地说,“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桥修好了,村里的柑橘、辣椒等农产品就能卖上好价钱了。”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多措并举,加强教育精准扶贫力度。”“借助电商平台,让村里的农副产品真正‘走出去’”……4月28日,在该村举办的献计献策会上,学员们纷纷结合实际为蓑衣溪村发展建言,提出了近30条宝贵建议。
  
  在溆期间,学员们还调研了北斗溪镇华荣村脱贫攻坚工作、卢峰镇漫水村“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及城南学校、长乐坊防洪大堤、灵翠山公园、红花园工业园、穿岩山森林公园建设情况。北斗溪镇党委书记梁金华介绍,北斗溪镇是沪昆高铁溆浦南站所在地,正在着力打造“溆浦南部窗口镇、花瑶文化特色镇、神秘古村生态镇、高铁经济明星镇”。学员们一行详细了解北斗溪镇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并建议该镇积极抢抓“一极两带”战略机遇,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及“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走进灵翠山公园,微风拂面,鸟语花香,景色怡人。看到园内绿意盎然,游人如织,学员们对公园建设纷纷点赞,认为溆浦县知民意、惠民生、顺民心,真正做到了务实为民。
  
  感受劳动美,体验“大课堂”
  
  为进一步增强中青年领导干部的党性观念和群众观念,2013年,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创新培训形式,在溆浦开展“驻村入户体察民情”体验式培训活动。经过7期培训,已建成党的方针政策的传播基地、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基地、驻村入户体察民情的体验基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示范基地。
  
  “住在村里就要把心沉下来,带着眼睛看,带着耳朵听,带着脑袋思考,真诚为村民解决难题。”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杨丹介绍说,把党性锻炼课堂搬到贫困村是近年来省委党校延伸课堂教育、拓展学习内容的有益尝试。培训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乡、进村、进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送温暖、送信息、送项目。
  
  开展劳动体验,锻炼党性是体验式教学的必备课程。由于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常年在外务工,蓑衣溪村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孩子无奈承担了所有的农活。今年62岁的戴英文体弱多病,子女都在深圳打工,农忙时节,看到别人家的地里都种上了庄稼,老人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了解情况后,学员们主动请缨,上山帮助戴英文种植辣椒、茄子、空心菜。
  
  4月28日一大早,大家拿着锄头、挑着箩筐、扛起肥料,沿着崎岖的小路上山,干起了农活。省委政研室城市处处长张友明一马当先,卷起裤脚,甩开膀子开始锄地松土。一番劳动过后,张友明便气喘吁吁,汗滴如雨,不由得深深感叹农民劳动的艰辛不易。整整一个上午,学员们挥洒汗水,播种希望,收获喜悦,大家纷纷表示,只有深入基层,近距离了解农村,与群众同住、同吃、同劳动,才能真正了解基层工作的辛劳,增强群众观念,提升党性意识。
  
  驻村期间,学员们回访了往期中青班在思蒙的足迹,亲身感受乡村面貌发生的新变化。思蒙镇花园村2组有9户农家居住在溪河对岸,日常出行都必经一条用石头堆砌的溪间小道,涨水时院子30多人便只能翻山过溪,“出行难”成了村民的心病。省委党校第44期中青班第二学习小组9名学员来到这里后,筹资20余万元资金,修建了一座人行桥,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题。思蒙镇虾溪村是一个人口仅500余人的小山村,日常用水全靠水管从山顶渗水处引流入户,一旦天干地旱便只能到几公里意外的溪河里挑水喝。省委党校第45期中青班第三学习小组9名学员通过申报项目、争取资金,帮助虾溪村解决了饮水问题。回访过程中,学员们纷纷表示,领导干部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察民情、访民意、惠民生,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才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献出“金点子”,旅游富乡亲
  
  蓑衣溪村位于思蒙国家湿地公园腹地,坐落在溆水河畔,整个村落保留着原汁原味的乡土风貌,境内有屈子峡、渔米溪吊脚楼、龙王庙等众多景点,展现出一幅烟雨思蒙的美丽画卷,是度假旅游的理想场所。
  
  通过五天四夜的生活和调查研究,学员们对蓑衣溪村发展也有了初步的定位。“要改变蓑衣溪村的贫困落后面貌,就必须找到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子。”株洲市云龙示范区党工委书记蔡周良说,上天赐予了蓑衣溪村这么好的旅游资源,我们一定要好好规划,将旅游发展起来,让乡亲富裕起来。与学员们一同夜宿农家,参加劳动的县委书记蒙汉表示,蓑衣溪村发展要依托山水做旅游文章,围绕旅游建美丽乡村,科学编制规划,完善基础设施,整治村容村貌,开展技能培训,加大古村保护,加强基层党建,积极发展休闲观光旅游,让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旅游开发应坚持经济与生态并重,同时还要融入更多的文化色彩,给旅游赋予鲜活的灵魂。”湖南出版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中南传媒董事,红网董事长舒斌表示,将运用新媒体,利用红网平台,以资讯、专题、推荐等形式陆续推出诸多精彩纷呈、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新闻报道,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宣传思蒙旅游,让思蒙的美丽风光深入人心。
  
  酒香也怕巷子深,旅游宣传很重要。入村第一天起,学员们就坚持拍照记录,把每一个“蓑衣溪印象”都发表在了自己的微信、博客之中,引起了不少网友们的关注。学员当选手,村民当评委。在4月28日晚上举办的“美丽思蒙”随手拍照片评比活动中,学员们纷纷拿出自己的杰作参赛。通过激烈的角逐,顺利决出了一、二、三等奖。“原来我们蓑衣溪村这么美!”看着学员们拍摄的作品,村民严继祥又惊又喜。
  
  “蓑衣溪村是我们的第二故乡,这里有我们惦记的亲人,我们一定还会回来的!”离别之际,村里为他们颁发了荣誉村民“身份证”。学员们一个接一个地和“亲人”握手、拥抱,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来源:红网

作者:周磊 雷文录

编辑:刘艳芳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6/05/03/104313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