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都是军校学员赴部队当兵实习、代职锻炼,毕业到部队后还可能出现“水土不服”现象,融入部队实战化训练更是尚需时日。而今却一反常态,一批军事素质好、组训经验足、指挥能力强的部队“武教头”成了闻名全军的综合类院校的“学员兵”,这得益于国防科大大力推行的实战化教育教学训练改革。
近年来,国防科大坚持以作战需求为牵引,采取超常措施创新指挥人才培养模式:重构军事基础课程体系,以侦、控、打、防为中心轴线,按作战行动全过程要素整体设计;组建银河特战俱乐部,以“特战”标准对接实战砺精兵;依托驻地丘陵地形地貌规划构建综合性实战环境,培养学员复杂地域条件下的综合战斗技能。同时参照全军“勇士杯”军事技能竞赛模式改革校内“强军杯”军事竞赛模式,广泛开展军内兄弟院校同台竞技、外军院校交流见学等教学训练活动,探索出战斗基础体能技能训练实战化、规范化的方法路子。
超常举措带来超强效果。受益于科学、规范的实战化训练方法,这些年国防科大毕业学员分配到部队后表现优异,先后涌现出以“夺冠王”陈蒙祥、“特战尖兵”吉布强、“特战精英”庞尊欣、“特等射手”贺源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享誉全军的精武标兵。特别是2014年以来,学校先后组队参加全军陆军学历教育院校学员战斗基础技能集训考核和“勇士-2015”军事综合竞赛,取得了包揽全部五项第一和勇夺大学组最高奖“勇士杯”的优异成绩,指挥人才培育成效享誉全军。
此次培训科目全部以单兵共同课目大纲为基础,本着“源于大纲、高于大纲、严于大纲”的要求,瞄准打赢、紧贴实战,将超越障碍、绳索滑降、野战救护、手雷投掷、应用射击、船只机动、情报搜集、定向越野、指挥能力挑战等近20项实战课目按作战行动全过程要素整体设计、科学融合,置于同一战术背景下进行训练,重点突出体能、技能战斗应用,重在检验班组长组织指挥和单兵、小分队战斗技能及团队协作能力。
由于绝大对数的培训科目对于参训官兵而言都是第一次接触,培训中,国防科大特别注重训练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根据官兵的身体状况和训练成效,量身定制训练计划;按照“先基础后综合、先单兵后班组、先体能技能后指挥组训”的方法分步施训;全程采用“军事训练专家示范教学、特战学员骨干帮带助训、部队军事干部具体组训”模式。他们将受训官兵划编为3个教学大班、6个训练班和12个战斗班,抽调20余名军事教学骨干授课指导,挑选12余名特战学员骨干全程跟班助训。38军某团副团长郭炳营告诉记者:“科大教官不仅业务经精、能力强,全程手把手教、面对面研、实打实抗,还广泛开展研讨式训练、示范性教学、对抗性竞赛,在阶段性、连贯性、综合性比武考核后,组织学员助教一起复盘研讨,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及时开展针对性补差训练,极大提高了训练热情和效益。”
联教联训育英才,互帮互学为打赢。学员助教在传授“武教头”科学训练方法技巧,助力受训官兵掌握特战技能的同时,也被他们“刮风下雨训练雷打不动、流血流汗效果精益求精”的作风意志所感染,掀起了学员、战士“创纪录·破纪录”的比武竞赛热潮,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实战化训练新常态。“这次助训经历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组训能力,通过与部队‘武教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我对基层一线的了解更深了,去基层部队建功立业的信心也更足了。”该校2012级学员助教黄凯敏说。
“院校教育要贴近实战,就必须严格按照‘源于部队、高于部队、用于部队’的原则培养人才。”国防科大银河特战俱乐部总指挥李楠告诉记者,学校还将进一步深化院校部队联教联训机制,集中双方优势资源和教学研究力量,在指挥类学员对抗式毕业设计、实战化综合演练等方面开展深入交流,探索实在管用的战法训法,推动院校人才培养与部队需求同频共振,实现“部队训练向实战靠拢,院校教育向部队靠拢”的目标。
来源:红网
作者:陈宗昊 黄伟 李旸
编辑:王娉娉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