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土十条”如何影响“水稻生产第一省”?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张尚武 编辑:陶园 2016-06-23 09:36:24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日报记者 张尚武

  国务院日前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这份备受瞩目的“土十条”,将如何影响湖南农业?

  省农委专家称,对照“土十条”,提升湖南耕地质量任重道远。而抓住“土十条”的机遇,控制和改善农田环境,转变耕地利用方式,实现“藏粮于地”,将加快湖南农业现代化进程。

  中低产田土占近七成

  “水稻生产第一省”湖南,承担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长期以来,过度追求高产,农用化学品大量投入,导致全省耕地质量问题严重。

  据省土肥站调查,目前全省6202.5万亩耕地,高产田、中产田和低产田分别占32.3%、49.6%和18.1%。这一数据显示,湖南中低产田土占了近七成。

  省土肥站站长姚正昌称,近年来,湖南虽然采取了一些改良耕地的措施,但耕地质量下滑趋势没有根本扭转。受酸雨危害等因素影响,全省耕地土壤酸化严重;长期只施化肥,土壤有机质得不到补充,养分严重失衡;加上矿毒污染、坡地开垦等人为破坏,耕地“跑水、跑土、跑肥”加剧。

  按照“土十条”的目标,改善耕地质量,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湖南面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

  多措并举提升耕地质量

  “土十条”对耕地提出一系列严格保护措施。姚正昌称,在保护层面,湖南首先要保护优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数量;其次要保证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在保护的前提下,稳步提升耕地质量。省土肥站提出,从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等8个方面,建设高标准农田;对症下药,消除耕地土壤障碍性因素。例如,对过酸过碱的障碍土壤,采取相应技术措施调节土壤PH值。酸性土壤要合理施用石灰,中和酸性;碱性土壤则注意施用弱酸性肥料。对坡地改梯田,要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如喷灌、滴灌等。

  落实“土十条”,要提高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匹配度。省内土肥专家提出,着眼长远,稳定粮油生产能力,不能过度追求产量,此前已有深刻教训。今后三熟制粮食生产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应适当降低耕地利用强度,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有序实施季节性休耕。

  长期施用有机肥,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是中国传统农业繁衍不衰的根本原因。姚正昌称,湖南将从政策上大力引导农民施粪肥、种绿肥、秸秆还田,为土壤补充有机肥,用养结合提升耕地质量。

  从去年起,湖南作为全国试点省,已将农业“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安排80%的农资综合补贴存量资金,加上种粮直补、良种补贴的资金,用于耕地地力保护。

  控制和改善农田环境

  “土十条”提出,全面落实严格管控,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对湖南而言,今后要加强对农田环境的控制。”省土肥专家蒋平介绍,对耕地土壤肥力、不同污染物的动态监控与预警,将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近两年,省农委已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对农药、肥料、种子、农膜等农业投入品,从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强化全程监管。这对农民生产行为提出了更高要求。规范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将有效控制农业生产性污染的出现。

  “土十条”专门提到,继续在湖南长株潭地区开展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对重金属污染的治理,首先要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其次要通过施用石灰、土壤调理剂、深耕改土等修复技术措施,对污染的土壤进行改良。全省要退减重金属重度污染区的水稻种植,发展棉麻、花卉等非食用农产品;调整重金属中轻度污染区水稻种植,发展低积累品种作物和豆科牧草等培肥地力作物。

  根据农业部部署,今年我省开展了部分重金属污染土地休耕修复试点。土肥专家指出,休耕并非简单的弃种,而是要配套相应的养地措施,才能显见成效,达到“藏粮于地”目的。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张尚武

编辑:陶园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