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浏阳市国土资源局不动产登记中心,市民正办理不动产权证书。
浏阳市北盛镇村民曹修叨通过农房贷款流转土地5000亩,现已种植3000多亩水稻。
浏阳北盛镇村民曹修叨办理了浏阳农商行北盛支行的便民卡,贷款“随存随取”,跟银行卡一样便捷。
红网长沙6月27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李慧)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存在着抵押难、处置难、放贷难等三大难题,如何积极推进农房、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改革,成功实现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有效破解“三权”抵押融资难题,湖南浏阳市走在全省前列。1995年,浏阳率先在全国探索农房抵押融资改革,2014年浏阳成为全省农房抵押融资改革试点县(市),2015年底,浏阳被列为全国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县(市)。到2016年一季度,浏阳市累计农房抵押贷款余额45.64亿元,1.85万农户(企业)直接受益,有效缓解了农民“贷款难”问题,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浏阳花炮产业发展激生农房抵押贷款
农民贷款难,难在哪?“农民贷款难,很大程度是抵押担保难,农民缺乏有效可供抵押物,另外金融机构为防范风险,在贷款发放上不得不注重抵押担保,农户贷款难成了制约农村发展、农业增收、农民脱贫的最大瓶颈。”浏阳市委办副主任、改革办副主任张之俭向记者讲述病根之处。
上个世纪90年代,作为浏阳主导产业,花炮产业步入第一轮调整时期。张之俭指出,那个时候花炮产业大部分是家庭作坊式,安全隐患较大,无法形成规模化、工厂化生产,花炮行业调整、产业转型催生了大量的外部融资要求。然而花炮企业多处于荒山野岭,缺乏有效的抵押担保,加之农村合作基金会强化了资金清理,花炮企业贷款艰难,形势严峻。
房屋、厂房是农民、企业最值钱的“资产”,用农房抵押贷款,获得资金支持,成为广大农民、花炮企业主的迫切期盼,如何让“三有”变“三权”,让农村资产活起来也是政府部门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另外,浏阳发展农房抵押贷款土壤肥沃。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不论浏阳人还是外来人都能强烈感觉到,当时随着浏阳农村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进步,农民收入实现稳步增长,农民借款的底气足了。
在这样一股农民贷款发展生产的大潮下,政府和银行开始联动,合力开展信用村(镇)创建工作,农民信用提高了,有规范可行,这样“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信用观念深植农户心中。
以“三有”活“三权”解决关键问题
农村“三权”能够进入银行申请到抵押贷款,关键是要有一张合法有效的“身份证”。
如何给农户颁发合法有效的身份证?为解决农民手中无“证”可押的尴尬,浏阳市先后进行了农房产权证、林权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等改革,让农民手中“沉睡”的“三权”资产顺利走进了抵押市场。浏阳市金融办副主任钟琼乳表示,推进农房确权颁证,盘活农民沉睡“资本”,是解决农户贷款抵押难问题的关键一步。
钟琼乳认为,农民“三权”融资改革要坚决守住“不损害农民利益、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这三条基本底线,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1995年,浏阳市委、市政府在各乡镇成立房地产管理所(后更名为乡镇房地产管理办),负责乡镇房屋产权产籍登记发证、房屋买卖、租赁、抵押、评估等工作。农民只要向当地房管所提出申请,根据“告知单”上报相关资料,工作人员便上户测量审核,符合政策要求的15个工作日便可拿到农房产权证。该举措为农民办证提供了极大便利,确保了改革的迅速推开,目前,该市已发放农房权证近5万本。
2016年1月5日,改农房、土地、林权分开登记为统一集中在浏阳市国土资源局不动产登记中心登记,审核完成后统一颁发不动产权证书。浏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江才建表示,这样一来,简化程序,保护了农民权益,同时实现了城乡同步,让改革释放的活力延伸到了乡镇,乡镇农户足不出户也能在当地不动产登记所进行申请办理。
在浏阳市国土资源局北盛国土资源所,村民曹文涛原来从申请到办证需要花费1个月时间,而改革后,他花3天时间便办理了不动产登记证明,15个工作日内拿到了不动产权证书。北盛镇作为有名的“钢管租赁之乡”,做生意的村民较多,所需资金较大。北盛国土资源所所长刘芳仁透露,北盛镇近6万常住居民中,绝大部分村民用房屋办理了不动产权证书。由于浏阳市农民产权登记时间较长,整项工作开展顺畅,老百姓产权确定意识浓厚。
1999年,浏阳成功创建湖南省首家县级金融安全区达标单位,加大支农有效投入,先后下发《浏阳市农村房屋抵押贷款暂行办法》和《浏阳市集体土地上房屋抵押贷款办法》,全力推进农房抵押贷款业务。试行的“农房新政”破解农村金融的抵押物不足问题,盘活了农村资产,起到了“一着棋活、满盘皆活”效果。
以浏阳农商行为主开启银农双赢
在浏阳农商行,有三张支农名片不得不提及,浏阳农商行监事长刘毅敏把它归纳为:金融创安进社区进乡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实现普惠式金融、农房抵押贷款。
浏阳市金融部门在全市农村推行“信用乡镇”“信用村(社区)”“信用屋场”和“信用农户”评比,建立了信用乡镇、街道4个,信用村、社区161个。并将之纳入到全市的绩效考核工作,“信用村、社区”低于50%的乡镇将扣年终绩效考核分,切实强化了乡镇的金融创安责任,在全市营造了良好的诚信氛围。
在刘毅敏的描述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就像存款一样方便,“随存随取”,发放的便民卡在全行辖内营业网点柜台无需任何担保,可办理最高10万元的信用贷款。截至2016年4月,共计采集农户信息30.65万户,信息采集面达到96.80%,评级授信29.21万户,授信金额达到82.39亿元,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7.78亿元。
在实施农房抵押贷款过程中,广大员工发扬背包下乡精神,真心贴近“三农”,为农民送上了发家致富的“金钥匙”。
浏阳中和镇腾达中药材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承包4000多亩荒山,种植中药材、花木、果木,由于缺乏有效抵押物,多方告贷无门,最后,在浏阳农商行通过其社员住宅和山林中生产办公用房作抵押贷款300万元,解决了其融资需求。
记者来到了浏阳农商行北盛支行,在它的支持下,北盛镇村民曹修叨成了名副其实的开奥迪种田的新农民代表,他通过自家宅基地房屋做抵押,成功在浏阳农商行北盛支行贷款40万元种植水稻,现在他的众谊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5000亩,现已种植3000多亩水稻,目前长势喜人的早稻预计8月份左右能收割。
优良的金融创安体系和金融生态,使浏阳市的“三权”抵押贷款发展迅速,参与银行也由当初的1家发展到现在的10多家,银行放贷额度可从8万到2800万元不等。截至目前,该市金融机构累计发放“三权”抵押贷款达300余亿元,撬动至少1500亿元的农村产业发展。
不仅要贷得出,还要收得回。收得回是贷款的关键,为了确保“三权”抵押贷款收得回,浏阳市改革办专职副主任周平波表示,下一步将进行风险管控,完善财政资金、担保公司、银行机构等多风险分担机制,完善评信体系建设。对以厂房抵押的不良贷款,一般采取“银行牵线、企业承租、以租还贷”的形式加以盘活,积极为亏损企业寻求摆脱困境的路子,以盘活不良资产。
浏阳市通过“三权”抵押融资,培育发展了一批创业型农户、乡镇企业、集镇商户等,贷款发展多样化生产,逐步形成了浏阳农村经济特色,解决了农户发展资金难题,让闲置资产发挥了作用,浏阳全市融资改革促发展氛围浓厚。
来源:红网
作者:李慧
编辑:康晓乔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