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双峰溪砚“江湖告急” 非遗传承人向汪涵求助

来源:红网 作者:周芬 编辑:李艳华 2016-07-10 21:04:51
时刻新闻
—分享—

国藩溪砚厂生产部部长曹冠明给汪涵的信件。

   红网双峰7月10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周芬 通讯员 汪洋)“尊敬的汪涵先生,请恕我以这样的方式和您联系,对于我们湖南溪砚产业而言,目前形势实在有些紧迫……”

   这是日前湖南省双峰县杏子铺镇国藩溪砚厂生产部部长曹冠明写给著名主持人汪涵的一封信件,为了表达自己的敬意,老曹考虑良久,决定用毛笔来进行书写,一字一句,他反复斟酌。之所以会给汪涵写信,源于收看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时,听朋友说起汪涵不仅是电视主持人,而且还是湖南省政协委员,一直积极关注传统文化的发展。老曹便冒出了这么个想法。

  算起来,老曹已经有10多年没有提笔写过信了,在通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手写信件或许已经不太“实用”,有人甚至会觉得老土,但在老曹看来,日渐稀少更能衬托出难能可贵,就像如今的溪砚一般。

  曹冠明,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溪砚制作工艺项目传承人。一块其貌不扬的溪石,在他纯手工的一雕一刻中,成为一方精美的砚台。

  “说实话,如果我不是非遗传承人,厂子没了,我大不了回家种田,带孙子安享晚年,但只要一想到,溪砚是在我手上断了传承,我会觉得我是历史的罪人,此世内心无法安宁……”

  在写这一段话时,老曹的心揪得生疼。

  砚是我国文房四宝之一,素以广东端砚、安徽歙砚、甘肃洮砚、山东鲁砚驰名,而湖南的溪砚却鲜为人知。

  溪口,位于涟水中游的双峰县杏子境内,当地盛产一种远古化石及特种石,是制作砚品的上等原料,因地而名,史称溪石。早在清嘉庆、道光年间,溪石就颇负盛名,开发成砚台、雕像、屏风、摆件等产品,具有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当年的溪口镇有“玉生堂”“吉庆砚庄”近百号砚台商铺。咸丰、同治年间,曾国藩效命朝廷,溪砚成为他的“终身伴侣”。出任直隶总督时,还将溪砚做为“贡品”敬献皇上,同治帝把玩再三,龙心大悦,置于龙案使用,溪砚从此名声大振,满朝文武争相求之。

  民国初年,抗日名将宋希濂将军的父亲宋樾生办的溪砚公司,鼎盛时期有砚工二百,砚石产品远销东南亚,享誉海外。可惜,因战乱,公司倒闭。1958年建水库后,古镇全部湮灭水下。

  古镇消失了,但溪砚这个湖湘文化名品却延续了下来。二十世纪70年代初,双峰塑料厂组织生产的溪砚在广交会上再次亮相并畅销东南亚,后因种种原因停止生产。九十年代,双峰学者、老教育家曾彩初先生也曾开发溪砚,但终因势单力薄,只得叹而作罢。

  在生产中断了近半个世纪之后,2005年,有农民企业家开始进行溪砚的挖掘和制作,让溪砚重现世间,制作溪砚的企业从最初的1家发展到5家,溪砚制作工艺也被列入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仅仅过去十年,5家企业却倒闭了3家,经营和推广遭受困局。

   地处水府庙水电站大坝附近的国藩溪砚厂,是当年5家溪砚厂中生产规模最大的,也是目前唯一做到每天还能正常开工的企业,老曹便是国藩溪砚厂的生产部长,虽然效益如今已经很不景气了,但怀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以及复兴溪砚文化的梦想,他和14位雕刻老技师一直在坚守,没有人提出过离职。

  “一旦此厂倒闭,代表湖湘文化、曾国藩家书文化的这张名片将不复存在,每每想到如此,我就夜不能寐……”老曹在信中向汪涵这样倾诉,作为溪砚非遗传承人,他一直觉得肩上的压力重大,毕竟溪砚如今已经逐步成为了湖湘文化的宣传载体和文化象征。

  把给汪涵的信写完,已经是凌晨两点,但老曹并没有感到轻松,他辗转反侧再度失眠,满脑子就是想着怎么顺利让汪涵收到,并阅读这封信。第二天一大早,睁着布满血丝的双眼,老曹来到了国藩溪砚厂的制作车间。

   车间里灰尘飞扬,巨大的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在选好石料后,整璞,设计,雕刻,打磨……,十几道制砚工序繁复。曹冠明持刀稳健,刀工精细,一方小砚台,也需花上几天的功夫,而平时做得更多的,是工艺品类型的砚台,体型巨大,雕工更是繁复,需要深浅雕刻和镂空雕刻的技法。完成一块精品砚台,可能要耗费三个多月的时间,高昂的人工成本,让溪砚的市场也只能局限于高端。而渐渐远离了传统使用的砚台。

   老曹还清楚地记得,以前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可以卖出几十块砚台,销售额能有十多万元,不过现在,一个月可能只卖出几万元的货,但厂里一个月光发工资就是二十多万,还有水电,设备损耗都没算进去。回想溪砚当年的火爆盛景,老曹如今深深体会到了市场的瞬息万变,随着高端礼品市场回归冷静,溪砚从抢手货变成了囤积货,看着一件件雕琢精美的溪砚,只能堆放在门店里无人问津,曹冠明心里很不是滋味,

   有数据统计,娄底溪砚2009年至2012年,平均年销售额900万元,而在2013年至2015年,销售额骤然缩减到300万元,产值也从2012年的2000万元,降到了2015年的1000万元,走高端艺术品路线,已然行不通,在娄底近10万书画爱好者中,使用溪砚的比例却不到20%。

  溪砚如何才能更亲民,而不是沦为纯粹的艺术观赏品?老曹认识到,要想将溪砚发扬,只有拓宽市场销路,让大家认识溪砚,这是要走出的第一步。

   “为了适应市场,我们对溪砚的发展做出了调整,突出溪砚的礼品属性和文化属性,紧扣中国传统文化、湖湘文化、曾国藩家书文化,并且想以传统文化去开拓海外市场,但我们是乡下人,走出县城就两眼抹黑,更不知如何把双峰之外的市场做起来……”写给汪涵的信中的这段话,老曹并非自嘲。为了增加销量,这几年,老曹开发了定价20多元的学生简易砚台,然而半年时间只卖出了十多个而已。后来又跑娄底、长沙等地,希望与书画培训机构、高端餐饮店、文化传播机构进行相关商务合作,但收效同样甚微。

  完成了上午的工作,老曹决定趁中午休息时间,去镇上一趟,按照网上查到的地址,把留有自己联系方式的信,寄到汪涵的工作单位去。他不知道汪涵能否收到此信,也不知道能否得到回复和关注。

  老曹的信,汪涵会收到吗,这封信又会对溪砚的发展来带什么影响呢?本网将持续关注。

来源:红网

作者:周芬

编辑:李艳华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6/07/10/102742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