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浏阳“小气”老教师走了捐献遗体 生前资助贫困生超40名

来源:红网 作者:宋攀 编辑:刘艳芳 2016-07-14 09:17:44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浏阳站7月14日讯(浏阳日报记者 宋攀)7月12日上午10时许,69岁的老教师刘重林因病逝世,随后,老人遗体被送往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用以科学研究。遗体捐献协议,老人早在6年前就已签订。

  老人走时很平静,身边也只有十多名至亲相送最后一程。一切都按照老人的遗愿在进行:不开追悼会、不麻烦亲友,并且捐献遗体。女儿刘岳一直牢记着老人的教诲,“助人为善,做一名乐观、正直的人。”

  1992年,家住湖南省浏阳市的刘重林开始助学,此后24年间,老人资助的贫困学生超过40名,资助数额超过30万元,可刘重林对自己却十分苛刻,甚至连一条新裤子都舍不得买。他用行动诠释了助人为善的义举。

  乐捐

  老人用工资与奖金帮助数十名贫困学子

  赵女士如今是一名教师,当记者表示希望了解刘重林的事迹时,她的声音明显低沉几分。在她的生命中,刘重林给了她很大的帮助。

  第一次接受帮助是20年前,赵女士当时刚考上浏阳师范,困窘的家境让赵女士不得不忧虑学费。后来,学校通知她,她当年的学费已经交齐,“是一位好心人帮忙缴纳,资助了我们这一届10名学生。还留了电话给我们,如果有困难可以再次找他。”

  再次向刘重林求助,并未相隔多久。次年暑假,赵女士决定在城区打暑假工,但直到天黑都没能找到工作。拨通刘重林电话后,他热情地为赵女士找了一份工作,还帮赵女士解决了住宿难题。

  就这样,赵女士与刘重林一家一直在来往,逢年过节,赵女士都会去看望刘重林。“有不少受助的学生,每年都会去看望刘老师。”如今,赵女士参加工作多年,仍感恩当年刘重林的帮助。

  帮助赵女士,仅仅是刘重林助人行善的一个缩影。实际上,一直从事教育工作的刘重林早在1992年就开始助学,并且坚持了24年之久。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刘重林曾捐资3千元给浏阳希望工程,这在当时是很大的一笔捐款。

  女儿刘岳说,从实地走访贫困学子,到学生毕业,父亲一直都是长期资助受助学生,“每名学生一年是1千到3千不等,资助的学生超过40名,助学的钱都是父亲从工资与奖金中节省下来的。”

  节俭

  一条裤子补了3次都舍不得扔

  刘重林的老家在集里街道太平桥社区,先后在城北中学、人民路小学工作。与刘重林共事多年的同事刘玉华坦言,她最佩服刘重林的大公无私,“负责人民路小学校办工厂时,将工厂办得越来越好,可却多次拒收奖金。”

  在家人眼中,刘重林一生帮助了别人,却亏欠了自己。“对自己甚至是苛刻。”妻子杨秩亮还记得有次为了条裤子与丈夫争吵的事。当丈夫将一条补了三次的裤子交到自己手中时,杨秩亮忍不住抱怨丈夫“为何不花钱买一条便宜点的裤子”,可最终仍拗不过倔强的刘重林,只能再次缝补裤子。

  “爸爸总说不能浪费。”刘岳一直记得自己曾因给父亲买衣服被批评的事,她说,刘重林一直跟家人说“吃亏是福”,自己省吃俭用能帮助其他人,特别是用来助学有意义,“老人说多帮助一名学生,就让他们多了许多改变命运的机会。”

  影响

  女儿成为全职公益人

  在父亲耳濡目染下,刘岳也走上了行善助人的道路。从浏阳爱心助学行动协会到如今的春蕾公益,刘岳现在已经是一名全职公益人,她也在更多的关注贫困学子的现状。春蕾公益夏令营、乡村教师公益培训项目、走访湘西学校……许许多多公益行动中有了刘岳的身影。

  “在父亲的影响下,自己感受到了助人的快乐。”刘岳说,在父亲弥留之际,老人仍念念不忘当年签订的遗体捐献协议,老人郑重的叮嘱家属不能操办丧事,只希望自己的遗体能对科学研究做最后的贡献。刘岳说,她将始终铭记父亲的教诲:助人行善,做一名乐观、正直的人。

来源:红网

作者:宋攀

编辑:刘艳芳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6/07/14/102664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