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 张尚武 通讯员 刘德峰
长沙县北端的金井镇双江片区,是捞刀河发源地之一。多年不懈植树造林,这里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达到68%,俨然一个天然氧吧。
去年,省林业厅、长沙市政府在双江启动首个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示范项目,对山林、农田、水域全方位开展生态修复,探索“百姓富”与“生态美”的双赢模式。
省林业厅专家最近调研认为,以生命共同体理念保护山水林田湖,“双江模式”值得推广。
村有老树,家有老人,深植绿色理念
双江片区地处龙华山麓,为山间盆地。这里仅2.3万人,却有“百岁老人”10个,90岁以上老人105个,是远近闻名的“长寿之乡”。
在双江,几乎村村有古树。省林科院副院长欧阳硕龙称,村有老树,家有老人,这就是生态文明的大亮点。
经省林科院检测,双江盆地每立方米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达3.7万个,居全省前列,非常适合保健养生。
多年封山育林,龙华山郁郁葱葱。双江引绿色进村,近两年植树30万棵,构筑“山上绿屏、水岸绿网、道路绿轴”的生态景观。
造林本土化,林业部门筛选香樟、桂花、紫薇、杜鹃等20多个乡土树种,指导村民播绿、造景、添彩,造林成活率高达98%以上。
栽新树,护古树,蔚然成风。片区的石板村有一棵千年古樟,树干要6人才能合围,华盖如伞,其根延伸至村民吴高远的屋内。为古樟让屋,吴家在数十米外重建新房。
林木深深,福佑其中。双江倡导“人人认养一棵树,护好门前一片绿”,让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理念牢牢扎根百姓心中。
土生万物,地产千粮,用地不忘养地
多年来,农民种田主要依靠化肥农药,带来农业面源污染,导致土壤退化、地力下降。
修复农田生态系统,项目承担单位之一的康乾农业科技开发公司,整体流转石井村2510亩田地,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园。
以有机认证为目标,现代农业示范园种植优质稻,在田里放入“捕虫能手”赤眼蜂、“庄稼卫士”青蛙,还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有效控制虫害,不打化学农药。
为了培肥地力,示范园冬季不荒田,种植红花草籽当绿肥;实行稻草还田、多施粪肥,千方百计补充有机肥,让土壤吃上“营养餐”。
推进循环农业,示范园配套兴建酿酒作坊、猪场。早稻米用于酿谷酒,酒糟养鱼;米糠喂养罗代黑猪,猪粪入沼气池发酵供气,沼渣沼液入土还田。
普及绿色技术,公司举办30多期培训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去年,公司支付村民的田地租金和工资600多万元,全村人均增收近3000元。
土生万物,地产千粮。省内育种专家、研究员曹孟飞称,现代农业示范园的一系列探索,引导人们善待土地,用地不忘养地。
雨污分离,放流鱼苗,呵护源头活水
沿双江河溯行,水清见底,常见小鱼结队在水草中穿游。
长沙县政府派驻的项目联络人石巨龙称,过去的双江河,大雨过后,粪污俱下。近几年,政府保护捞刀河上游水源地,禁养区的畜禽栏舍全部拆除,彻底解决了养殖业污染。
在示范区,工作队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引导村民改水、改厨、改厕,做到雨污分离,确保“源清流洁”。
传统的水泥渠道“三面光”,但沟里的水容易变黑。如今新修的渠道,垒石为基,长草护坡,称为“会呼吸的渠道”。石井村村民黄志国说,渔政执法收缴背包式电鱼机,年年在河里放流鱼苗,家门口的小溪水质变清,小鱼、小虾又回来了。
回来的还有许多候鸟。由于白鹭等候鸟大量出现,水田、池塘养鱼就成了难题,给村里的养鱼户增添了“幸福的烦恼”。前几年,村民为鱼池搭网,驱赶白鹭放鞭炮。今年,当地林业公安下发通知,禁止村民搭网拦鸟,也不允许放鞭炮驱赶候鸟。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听得到鸟鸣,记得住乡愁。双江,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画卷。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张尚武 刘德峰
编辑:刘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