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9月6日讯(记者 徐亚平 通讯员 汪令维)一位水电高级工程师,撰写、出版了《〈道德经〉本义译解》,引起社会关注。今天,作者谭湘清向记者坦言:“水电工程师跨界研究《道德经》具备两个优势:逻辑思维比较缜密,抽象思维比较发达。这都是电磁场理论感应出来的好处,正是探求《道德经》本义所必需的两把钥匙。”
谭湘清是汝城县人,毕业于河海大学水电系,系水利部国际小水电中心副总工程师,曾任郴州市水利局副局长等。在粤工作期间,谭湘清常循东坡遗迹遍览惠州名胜,10余年潜心研读《道德经》,经常彻夜不眠,妻子、女儿称他走火入魔。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老聃)的哲学作品,被誉为万经之王。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有过无数注释者。一个“门外汉”为何去碰它?谭湘清称:“重新译解《道德经》,目的在于消除谬误、探寻本义,复明它的经典光辉。这也算是我给老子敬上的一炷心香。”
“天下都知道美(的标准)并按照美(的标准)去做,这样恶也就存在了。”这是谭湘清对《道德经》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也),斯恶已”句子的译文,揭示了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的道理。《〈道德经〉本义译解》由原文、注释、译文、解读等组成,作者绕开《道德经》古今注解的诸多历史惯性和权威定论,将《道德经》逐句展开进行分析、辩证和发掘,充分解读和诠释老子章句的内涵和创作思想,使读者能够更加全面、深入、透彻地理解《道德经》的本义,展现了《道德经》朴实、思辨、精深、睿智、科学的本原。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徐亚平 汪令维
编辑:康晓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