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李连深以为10岁的孙子又在学校跟人打架了,因为这样的事,之前已发生多次。
然而,班主任的一句话,把李连深当场吓哭,“小文吃了一根铁钉。”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到医院检查发现,小文肚子里居然有12根铁钉。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孩子将如此多的铁钉吞入腹中?
红网长沙9月22日讯(记者 张树波 实习生 李阳 姚雨尘 通讯员 陈小燕)9月21日上午11点,湖南省儿童医院急诊综合外科,小文的爸爸周卫平一脸疲惫,得知儿子吞了“铁钉”,他连夜从东莞坐车来到长沙,看了医院拍的片子,才知道儿子吞下了12根铁钉。
57岁的李连深是小文的奶奶,家住娄底涟源,儿子儿媳在外打工,她在家带孙子。原本小文跟着父母生活,6岁时回到老家上学,由爷爷奶奶带着。
“小文平时在学校比较调皮,经常和班上的同学吵架。”李连深说,为此,她已经多次被老师叫到学校。
9月19日下午两点多,李连深又接到了班主任肖老师的电话,要她到学校去一趟。“我以为又是和同学打架了,就直接去了学校。”
赶到学校后,肖老师说小文吃了一根铁钉,听到这句话,李连深当场就吓哭了。随后,老师陪同她把小文送到了医院。在当地医院检查后,医生发现小文的肚子里不止一根铁钉,从拍片情况来看有十多根。这让在场的人大吃一惊。意识到问题严重后,李连深连忙给在外打工的儿子周卫平打了电话。
9月20日凌晨,小文转院至湖南省儿童医院,21日早上8点多,医院再次拍片,显示小文体内的铁钉全部粘成了一团,“铁钉有磁性,已经吸在一起了。”
35岁的周卫平说,他在东莞打工有两年了,平时很少回家,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会回家看看孩子。看到儿子躺在病床上,他一脸的心疼。
周卫平说,起初他还不相信儿子吞了铁钉,结果到了医院后,看到医院拍的片,自己也被吓了一跳。
省儿童医院急诊综合科医师文佳兵说,经过X光检查,小文肠道位置有12根钉子,每根长约3.5厘米,其中一头很尖锐。现在暂时予以保守治疗,看铁钉能否排出体外,每天拍片确定铁钉位置。如果无法自行排出,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疑问
铁钉哪来的?为何进了肚子?
“他说是5个同学欺负他,逼他吞下这些钉子。”周卫平说,他询问过儿子,儿子告诉他,有5个同学欺负他,19日中午在学校吃过饭后,几人强行把铁钉塞到了他的嘴里。
周卫平说,这些铁钉是学校暑假修课桌剩下的,没有及时清理掉,导致小朋友拿着玩,“现在也没找其他学生的家长,先给孩子看病。”
9月21日中午,省儿童医院急诊综合外科,小文正在病床上打点滴。记者询问小文怎么会吞下铁钉,小文用手比划着,意思是有5个同学,强行把铁钉塞到他嘴里。
随后,记者拨通了小文班主任肖老师的电话,她表示,在班上调查后发现,并非如小文所说是班上同学强迫他吞钉子,而是他自己吞下去的,发现时说是吞了一根,后来在医院拍片后发现有十多根。
“如果是别人强迫他吞,其他同学不可能不知道。”至于钉子的来源,肖老师说,学校暑假安装了一批新课桌,钉子是剩下的,准备集中处理,“他是从垃圾堆里翻出了钉子。”
肖老师坦言,小文在班上很调皮,有时还会吃纸。这一点,得到了小文奶奶的证实。
提醒
误吞异物后,不要大幅度活动
省儿童医院急诊综合外科主任卢琪介绍,消化道异物是儿童最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异物类型更是千奇百怪,常见异物有小骨块、果核、硬币、电池、纽扣、图钉、钥匙、证章、小玩具、发卡、项链等。
“消化道异物引起的消化道黏膜糜烂、溃疡、穿孔的几率比较大,要及时就诊。”卢琪说,如果儿童吞入钉子、碎玻璃等尖锐的、带尖带钩的异物或者纽扣电池这样的腐蚀性异物,必须快速去医院检查处理。这些异物随时可能钩住甚至穿透消化道壁或是腐蚀消化道壁,造成严重的消化道损伤。
如儿童吞下的异物不大,但是较重,如金戒指等,进入胃内以后因其过重而沉入胃的最低处,无法随胃蠕动进入肠道排出,时间长了可引起胃黏膜损伤、出血甚至发生穿孔,所以必须及早去医院请医生帮助取出。
卢琪表示,当孩子不慎咽下异物后,感到胸口或上腹部疼痛且吞咽困难,就应立即停止进食进水,以防异物继续下落损伤消化道,同时要及时就医。
“异物伤害多发生于1至3岁婴幼儿。”卢琪提醒家长,一定要加强对婴幼儿的监护,3岁以下的孩子尽量不要离开家长的视线,不要给孩子玩耍硬币、玻璃珠等。婴幼儿衣服以简单款式为主,不要太多饰物,不要给还没有危险意识的小宝宝佩戴项链、戒指、发卡等。一些细小、尖锐的可能引起伤害的物品以及包含电池的遥控器等一定要妥善放置,不要让孩子拿到。
同时,尽量不要给3岁以内的孩子吃带壳的坚果,如果一定要吃,最好碾碎后再吃;注意要让孩子安安静静地吃东西,不要一边进食一边逗孩子,并改掉口含异物的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学龄期儿童甚至是较大的孩子,模仿能力更强,会模仿电视或大人的动作,做出一些意外的举动,从而引起各种意外伤害,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一旦孩子误吞异物,应及时就医,不要再随意乱吃东西或大幅度活动,以免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来源:红网
作者:张树波 李阳 姚雨尘 陈小燕
编辑:康晓乔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