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届绿色循环日暨“绿色湘依”环保公益项目活动现场,居民们用绿币兑换心仪物品。 长沙晚报记者 朱敏 通讯员 汤洁 摄影报道
长沙晚报记者 朱敏
两型志愿者把垃圾变成艺术品,科普志愿者打造科普“嘉年华”,翻译志愿者奔走于雕塑文化艺术节……连日来,记者采访发现,长沙形形色色的志愿者在大街小巷活跃,他们灿烂的笑容、温暖的臂膀、美好的心灵,就像清泉滋润星城,撒下美德芬芳。人们亲切地叫他们“小红帽”。据悉,目前长沙已建成志愿者工作站(点、岗)1387个,3千多支学雷锋志愿服务队、60多万名注册志愿者传递爱的正能量。
1 环保志愿者将生活垃圾 变成环保宝贝
油烟机废油、废报纸、二手电器……这些再寻常不过的“生活垃圾”,在两型志愿者的巧手中摇身一变,就变成了环保手工肥皂、环保时装等宝贝。9月22日,市文明委在芙蓉区马王堆街道开展两型城市建设志愿服务宣传月活动,居民们亲眼见证“奇迹”。
活动现场成立了“绿动环保志愿队”,两型志愿者们敲起自编自导的快板,号召大家低碳生活。展台前,志愿者们有的教居民利用餐厨油烟机里的废油制作手工肥皂,有的展示如何利用报纸等废旧物品制作汉代漆器等手工作品,还有的教大家进行垃圾分类。
9月19日,第二届绿色循环日暨“绿色湘依”环保公益项目活动现场,也如同一场“变废为宝”的大课堂。废弃的铁片变身精美工艺品,餐厨垃圾变成清洁剂、有机肥……在两型志愿者的奔忙中,居民们的旧衣服、废旧电池、电子产品等换成“绿币”,然后就能在绿色兑换市集兑换各种心仪物品。
日前,路过浏阳市金刚镇石霜村的人们会发现,推着土车子的“老农”、扬蹄的“骏马”、侧卧的“大狗”……青山绿水间,各类艺术造型栩栩如生。近看才发现,这些杰作的主要制作材料竟是废弃钢材、泡沫、麻袋、废轮胎、绑绳等。原来,这是长沙市青山绿水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指导志愿者家庭垃圾减量,并联络民间艺人创作而成。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节能环保的时代背景下,两型志愿者应运而生。他们或活跃在湘江边,成为保护母亲河的“绿色卫士”;或奔忙在各大社区,引导大家低碳生活;或忙碌在公共场合,为清洁靓丽的环境、秩序,不计回报地付出着……
2 科普志愿者让神奇科技在惊叹中绽放
2016全国科普日如约而至,科普志愿者们形象演绎各种酷炫科技,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偶像”。
“哇塞,太酷了!”9月20日,中信文化广场上空,两架无人机直飞冲天,市文明委在天心区举行的“科技引领·阳光成长”全国科普日志愿服务活动拉开序幕。省宇航学会的科普志愿者们讲解载人航天知识,模拟火箭发射场景,3D打印技术将天马行空的想象变成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打印作品,令孩子们叹为观止。
同日,在芙蓉区龙马社区,“美丽长沙”公益联盟之龙马社区科普志愿服务队成立。作为老科技工作者,他们既有高龄、又有高学历,退而不休、积极作为,将通过开展第二课堂、主题讲座、手工体验活动等方式,帮辖区上千名少年儿童展开科学的翅膀。
在现场,湖南农业大学学生志愿者、省农学会科技志愿者、教育辅导志愿者们,还为未成年人带来精彩的科普“嘉年华”。水、糖和水果如何配比会产生不同功效的酵素?机器人是如何识别人类语言并机智完成问答的……一个个问题在科普志愿者耐心细致的讲解、演示中得到解答。孩子们巧手磨一磨就得到手工炭画,小嘴说一说就能让机器人完成各项任务,科技的神奇在惊叹中绽放。
3 翻译志愿者用外语架起沟通交流桥梁
身着绿色T恤,一口流利的英文,每年的雕塑节大小活动中,翻译志愿者的身影无处不在。9月20日,2016中国(长沙)雕塑文化艺术节举行开凿仪式,50多名翻译志愿者也忙碌了起来。
黄慧是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一名大四在校生。连续三年,黄慧都是雕塑节中的金牌志愿者,她用自己优秀的英语能力搭起雕塑家与工作人员、与市民,乃至与其他雕塑家之间沟通的桥梁。
“送走外宾的时候,彼此都留下了联系方式,逢年过节我们都会互相问候。”让黄慧感动的是,意大利雕塑家Pasqual Martini回国后,还特意为她制造了雕像。
在志愿者群体中,还有不少“小鲜肉”,沈修贤就是其中之一。他是中南大学西班牙语系大四学生,2014年9月,第八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上,他就是一名活跃的志愿者。去年,他又连续几个月在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担任西班牙语、英语及中文志愿讲解员。谈起如何与外宾沟通交流,沈修贤很有自己的技巧。“首先要遵守外事礼仪;其次,要掌握‘不卑不亢’的原则。”
地铁志愿者、春运志愿者、文明交通志愿者、文明旅游志愿者……不管是在长沙的重要节点、重大活动中,还是在无数个平凡的日子里,总有那么多志愿者默默奉献,为大家提供温暖贴心的优质服务。热心善良的他们,成为长沙的一道靓丽风景,让星城处处充满文明风尚。
来源:长沙晚报网
编辑:胡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