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戏晋京”背后故事:看湖南戏剧人如何迸发“洪荒之力”

来源:红网 作者:杨艳 编辑:康晓乔 2016-09-28 16:47:17
时刻新闻
—分享—

9月8日晚,湘剧《月亮粑粑》精彩亮相北京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 李长宏 摄

《烧车御史》作为湖南唯一剧目参加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在北京连演两晚。

在国家大剧院,作为“湘戏晋京”演出的首场大戏,《桃花源记》演出获得极大成功。

  时刻新闻记者 杨艳 长沙报道

  《烧车御史》靠“众筹”,湖南涟源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主任自掏腰包拿出15万元作启动资金;《月亮粑粑》剧组与山区农村学校师生同吃同住长达2个月;《桃花源记》舞蹈演员刘丽莉排练完在后台哺乳孩子……“湘戏晋京”好评如潮,你也许看到了1800名专业演职人员的专场演出,但还有很多感人的故事你看不到。时刻新闻记者选取了几个小故事,以此为敬。

  众筹资金,县级院团拍出廉政大戏

  被清嘉庆皇帝称为“烧车御史”的谢振定,是涟源市金石镇桃林村人,为乾隆年间进士,嘉庆初任监察御史。为了将一身正气、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形象搬上舞台,2014年底涟源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启动《烧车御史》的创排。

  不过,在主任周钟鸣印象中,涟源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上一次排大戏,已是10多年前的事。没有钱,周钟鸣拿出15万元,演职人员众筹75万元,当地政府尽管财政困难,也拿出20万元。

  应该是信念感动了人才。在湘潭工作的涟源人谢征武,毛遂自荐写剧本,而且写得相当精彩。经过湖南省艺术研究院的专家修改,剧本出来了,由娄底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的国家一级导演童晓阳执导,童晓阳原本不想接,但看了剧本后,“眼睛一亮,为之一振,好像呼吸到了一股清新的空气”。

  定了导演,得找演员。这些年来有的退休,有的出走,剧团已是行当不齐,目前演职人员不到50人。而《烧车御史》中有60多个人物。10多位已退休的老演员、老艺术家找到周钟鸣,表示愿意无偿参加排演。

  目睹这一切,担纲服装设计的周亚加说,县级文艺院团要排一台大戏太难了,看到他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我们都自愿降低劳务费减轻压力。

  就这样,廉政大戏《烧车御史》得以出炉,成功申报国家艺术基金,并在今年“湘戏晋京”中一战成名。

  通力合作,“老小戏骨”完美“晋京”

  此次“湘戏晋京”不拘一格起用新人,大量起用中青年艺术家:《烧车御史》中的编剧尹雨、导演张卓均是国戏毕业生,充分显示出年轻人的朝气与锐气,将大戏执导得有声有色;国戏校友龚孝雄的《赵子龙计取桂阳》将桂阳的文化原型人物顺向延伸,古意盎然;国戏硕士贺希娟把《赵子龙计取桂阳》排得古风可鉴,令人惊艳。

  《桃花源记》舞蹈演员刘丽莉还在哺乳期,当她听说舞剧演员不够时,主动要求来排练演出,孩子就在后台抱着等待喂奶。《孟姜女传奇》剧组的青年突击队连夜通宵工作、克服重重困难,将平时三天才能完成的装台任务,缩短到10小时之内装置完毕。小玉的扮演者张金玲,刚到北京就得到爷爷不幸去世的消息,为了展演没有回家送老人家最后一程。

  年轻演员们忘我工作,而我们的老戏骨们也为“湘戏晋京”费尽心思。

  《月亮粑粑》编剧、国家一级编剧盛和煜对剧本反复精心打磨,数易其稿,字字呕心沥血;导演张曼君老师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投入精品创作中,先后8次来到省湘剧院潜心导排、悉心打磨,有时一磨就是1个多月;从涟源湘剧院成长起来的国家一级导演童晓阳,当接到《烧车御史》剧本时克服许多工作困难担纲此剧导演。今年6月《田老大》剧目紧张连排,老艺术家曹汝龙、贺小汉、唐伯华不顾高温酷暑,坚守排演一线历时两个多月,深深感染着所有演职人员。

  导演何艺光更是使出“洪荒之力”,一连执导《齐白石》《孟姜女传奇》《我叫马翠花》三部大戏,广受好评。

  故事数不胜数,用中国剧协《剧本》月刊原主编、著名剧评家黎继德的话总结陈词:12台湘戏更像是12只凤凰,它们演绎了湖南精神的传奇、湖南文化的传奇和湖南戏剧的传奇。

  而打造传奇的,是这些满身都是故事的人。

来源:红网

作者:杨艳

编辑:康晓乔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6/09/28/100876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