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辰溪县老党员筹资建起红军亭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肖军 米承实 张华 编辑:康晓乔 2016-10-06 09:28:21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日报记者 肖军

  通讯员 米承实 张华

  “当年红军长征经过了这座亭子。村里很多长辈参加了红军,为革命壮烈牺牲。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10月3日,在辰溪县谭家场乡盐井村石拱桥上的红军亭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为村里的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老人叫刘际华,今年79岁,1969年入党,曾任村党支部书记14年。盐井村党支部书记肖典奇告诉记者:“为了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红军的丰功伟绩,老支书筹资建起了红军亭。”

  刘际华老人介绍,石拱桥建于清道光年间,上面同时建有凉亭。1935年,贺龙等率领红二、六军团长征时经过此桥,贺龙曾在亭上拴马休息,并在亭前田坪里开过小范围的领导会议。红军在此打开了地主的谷仓,将谷分发给穷苦百姓。“我的四爷爷刘远四和本村的文兴满、文启亮等10多个村民参加了红军。”说到这里,刘际华流出了泪花,“我四爷爷等人参加红军走上革命道路,再也没有回来。”

  硝烟远去,岁月更替,见证过红军长征的亭子,却在风雨中慢慢“衰老”,最终在1993年因年久腐坏。建一座新亭,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成为刘际华心中萦绕的梦想。

  2015年初,刘际华就开始谋划,筹措资金。他家并不富裕,其妻子患有脑血栓、糖尿病、心脏病等多种疾病,每年吃药不少。自己出资2000元,发动儿孙出资8700元。刘际华的义举,得到了谭家场乡党委、乡政府和盐井村村委会的支持,但仍然与7.1万元的工程预算缺口较大,他只好找亲戚和本村、本乡籍的企业家募捐。

  筹资充满了艰辛,开工之前波澜又起。“亭子影响我屋的风水,不能建。”刘际华组织施工人员划线时,离桥约5米的一户村民气势汹汹地前来阻工。

  “亭子在清道光年间就有了,上世纪90年代才倒,而你家的木屋是上世纪70年代才建,是先有亭才有屋。再说,建这个亭是纪念红军,没有红军,你能有今天这样的好日子吗……”刘际华与乡村干部一番推心置腹劝导,对方没有再无理取闹。

  亭子于2015年9月开建。经过半年的精心施工,2016年3月,长9米、宽3米的凉亭主体完工。刘际华将红色作为亭子的主色调,经多方征求意见,取名“红军亭”。“这是为了感恩红军,感恩共产党。”刘际华说。2016年7月29日,在鞭炮声中,他将“红军亭”牌匾,郑重地挂在了亭上。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肖军 米承实 张华

编辑:康晓乔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