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8旬老人拾荒助学34载 资助贫困生128人

来源:红网 作者:欧阳稳江 编辑:曾小颖 实习生 汤小芸 2016-10-12 08:59:51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浏阳站10月12日讯(分站记者 欧阳稳江)10月10日,湖南省浏阳市文家市造纸厂的余堪文一大早便接到了老主顾朱自明的电话,请他前往回收旧报纸。“第一秤165斤,第二秤159斤,第三秤164斤……一共九秤1376斤旧报纸,每斤的收购价为3角2分,折合为440.3元。”手捏几张来之不易的钞票,年近八旬的朱自明脸上露出了笑容——资助贫困学生的钱,又多了一些。
    朱自明生于1937年,从1982年开始,他开始资助贫困学生上学。退休前用的是自己的工资,退休后就靠着退休工资和拾荒攒钱。据不完全统计,到现在34年间,他已累计捐资 397974.5元,资助了学生128名。朱自明也曾因此当选“2009年度中国好人”。
    昨日,他向记者展示了自己拾荒的“成果”:在一叠信纸上,每一次的拾荒所得,单价多少,重量多少,总计收入多少,一笔一笔清清楚楚。
    “为了扶贫助学,节省每一分钱。”上世纪80年代,朱自明在小河乡担任乡镇干部。在长期的基层工作中,他了解到许多品学兼优的孩子因贫困而辍学,心中就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从1982年10月份开始,当时月工资仅为40元的朱自明,便从自己的工资中取出一半帮助贫困学生。
    “我是江西人,因为家里困难,童年时被送到浏阳由叔叔带大,读书不多。成长经历和工作现状,让我有了'能帮多少是多少'的想法,发誓将助学进行到底。”
    这一句简单的自我承诺,朱自明坚持了整整34年。1998年,朱自明退休。他每年的退休工资就进入了“代领”模式,只过一下工资卡便送到了贫困学生手中。不仅如此,从居住的张坊镇茶林村九老桥组到张坊集镇,无论寒暑,无论晴雨,朱自明每天都要走上几圈。路边的烟盒、废纸、矿泉水瓶都被他收入随身携带的红色塑料袋里。
    对贫困学生慷慨相助的同时,朱自明对自己和家人却是特别“抠门”:他和老伴住的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栋土砖房;家里30年来没有添置过一件像样的家具;大儿子从部队转业时带回来的棉鞋,他穿了整整30年;每个月的生活费严格控制在100元以内……
    要努力学习,要勤俭生活,要为社会做贡献;不要往来,不要宣传,不要回报。这是朱自明对于受助学生的“三要”“三不要”要求。“这么多年来,我的内心里对朱老一直充满感激,同时也被朱老的爱心力量感召着。”而今,多名受助学生接过朱自明的爱心接力棒,回馈于家乡的教育事业。

来源:红网

作者:欧阳稳江

编辑:曾小颖 实习生 汤小芸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6/10/12/100611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