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省农委扶贫:鼓了村民“口袋”更富了村民“脑袋”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吴虹漫 周胜蓝 编辑:刘飞越 2016-10-25 09:25:13
时刻新闻
—分享—

由合作社“抱团”种植的百亩香芋即将收获,预计将为30户贫困户增收50多万。

  “这两边的田里还养着鱼,差不多有700多条,打算养到过年前再捕捞。”10月13日,在桂东县大塘镇蛟龙村小坑组,村民陈夏球指着眼前的稻田对记者说。在发展稻田养鱼的同时,陈夏球还养了7头小猪。

  说起现在拥有的一切,她充满感激:“自从扶贫工作队来了后,日子越过越好了。”

  省农委帮扶工作队入驻蛟龙村以来,引导村民以种植庭院花豆、养鸡、稻田养鱼等方式大力发展“庭院经济”,鼓了村民的“口袋”;同时兼顾教育、技术帮扶,富了村民的“脑袋”。

  ■记者 吴虹漫 通讯员 周胜蓝

  扶贫点

  简介

  对口地点

  郴州市桂东县

  大塘镇蛟龙村

  帮扶单位

  省农业委员会

  村貌介绍

  蛟龙村位于桂东县大塘镇东南,周围群山环绕,平均海拔800米。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372户、1434人,其中贫困户157户、463人;全村总面积6450亩,其中林地3909亩、耕地1065亩。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水稻、蔬菜,养猪、家禽,以及外出务工。

  帮扶成效

  ● 主导产业发展

  引导村民利用自家的田、土、水、山等资源,大力发展稻田养鱼、养鸡、猪牛等庭院经济。

  ● 新型主体壮大

  先后注册成立了6个合作社,形成了以“两香”(香芋、香菇)为主体,“四养”(养鸡、养猪、养牛、稻田养鱼)相结合的“合作社+农户+市场”的发展局面。

  ● 基础设施改善

  争取各级财政资金600多万元,先后完成了10多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包括修建通组水泥道路8公里,建设5处安全饮水工程,支持280户有线电视和宽带入户,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等。

  ● 贫困农民增收

  截至目前,已经实现了全村157户贫困户家家都有增收产业,预计今年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3250元以上,可实现整体脱贫。

  ● 集体经济增强

  帮助建起香菇合作社,每年上交村里租金4万元;正在筹备建设中的60千瓦村光伏电站,建成后预计每年收入可达6万元以上,集体经济从而能得到进一步壮大。

  【样本扫描】

  靠“空闲院”也可以发家致富

  在村民邓富春的牛舍里,一群牛正在悠闲地吃着槽里的青草,不时发出欢快的叫声。邓富春也哼着小曲,正忙着将新买的小牛关入栏中。

  一年多前,邓富春一家4口仅靠几亩薄田为生,生活十分困难。帮扶工作队了解情况后,将他列为精准扶贫对象,专门扶持2万元帮助他建牛舍,还给予了1000元/头牛的帮扶奖励。当年底,邓富春不仅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还一跃成为了村里最大的养牛大户。

  “今年就已经卖出了10多头牛,除去成本赚了五六万元,现在我的牛舍里有16头牛,打算养大了再出栏。”邓富春笑呵呵地说,话里话外满是抑制不住的喜悦。

  而在村民邓小锋的后院里,一个新的养殖舍已初具雏形。“原来的鸡舍太简陋了,我打算扩大规模,再建一个新的,用于养鸡或者养牛。”邓小锋解释。

  邓小锋家中3人,儿子在异地谋生,妻子患病还需要大量开支。帮扶工作队考虑到他家里劳动力不足,便鼓励他利用闲置的旧院子饲养三黄鸡,并免费提供200羽鸡苗。与此同时,邓小锋还通过县农商行贷了3万元用于发展养鸡业。今年仅养鸡一项就赚了2万多元,成功脱贫。

  帮扶工作队队长张志龙介绍,为了充分调动村民发展“庭院经济”的积极性,去年工作队免费送鸡苗上门,而今年则采取“以奖代投”的方式进行帮扶,即养殖10头牛以上奖励1000元/头、200只鸡以上的奖励10元/只等。“去年领着贫困户走,今年推着走,明年贫困户自己走。”

  合作社“抱团”引领,增收“路子”更宽

  “庭院经济风险比较小,规模也不大,但要打开市场单靠农民自己很难,所以我们通过引进和培养经济能人,成立了6个合作社,带动农民发展。”张志龙介绍,已经有88户贫困农户加入合作社,去年入社贫困农户平均增收4000元以上。

  村民方晓松在外打工十多年,去年借旅游节之机回到村里办起了避暑山庄,并牵头成立了桂轩种养专业合作社,发展稻田养鱼。在他的影响带动下,今年全村有54户村民(其中贫困户50户)发展稻田养鱼130亩,合作社以25元/斤回收,预计收入将达三四十万元,每户也将增收3000元至4000元。

  在生态香芋合作社,负责人郭国军正在忙着和采购商谈论相关收购事宜,今年种植的240亩香芋即将收获,对于大多数人担心的销路问题,郭国军却显得很淡定:“蛟龙村气候早晚温差大,香芋生长期长,口感好,现在就已经有很多人来问价了,销路不成问题。”

  “去年种植香芋每亩增收4000余元,总产量达到30多万斤;今年收成更好,预计每亩产量将从2000多斤增加到3500斤至4000斤,除去成本利润约7000元/亩左右。”郭国军算了一下,今年的香芋总收入将在160万元左右。

  张志龙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贫困户按照40%的分红来算,30户贫困户可以分到50多万元,平均下来每户将有1万多的收入,再加上其他增收产业,脱贫不成问题。而这还不算相关的帮扶资金。

  【帮扶声音】

  重经济更重文化

  鼓了口袋更富了“脑袋”

  自驻村扶贫以来,张志龙和队员何东波在带领村民朝小康路前行的同时,也要化解因变化所带来的种种矛盾。

  “比如说,我们修建通组公路时需要征用部分村民的土地,但有些人不让过,这就需要做大量的思想工作。”究其根本,帮扶工作队认为这与贫困户思想观念落后、知识技术匮乏有关,因此提出既要发展产业,顾着村民的“口袋”,也要加大教育,兼顾“脑袋”。

  农业生产离不开技术,而技术离不开学习。针对目前蛟龙村的产业发展,工作队先后举办了养鸡(猪牛)、稻田养鱼、香芋种植、香菇栽培等5次集中培训,提高村民的技术应用能力;同时还联系湖南农大、省食用菌研究所、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等单位定期上门,为村民提供技术服务。

  所以在村里的大小会议上,张志龙都会不厌其烦地宣讲扶贫政策,鼓励村民转变观念,学会在发展产业中应用科技。与此同时,工作队还安排每个村干部作为帮扶责任人,每人包干10户左右贫困户,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利益观。

  此外,工作队还加大对贫困户子女教育的帮扶,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61户贫困户子女每人每年帮扶1000元;对新考入大学的学生每年奖励1000元,两年共奖励14名学生。

  “现在农村最缺的还是道德信仰和文化观念,所以我们还在文化广场上塑造了一条蛟龙,赋予积极意义,帮助村民树立正确的文化认知。”张志龙透露,接下来他还打算在即将安装的100杆太阳能路灯上“动文章”,用小广告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村民的文化“获得感”。

  记者手记

  路在脚下

  时值深秋,正是收获的季节。走进蛟龙村,一条崭新的水泥路穿村而过,一直延伸至远方;路边的百亩香芋在秋风吹拂下微微荡漾,看着甚是喜人,而农户庭院里生长的瓜果也喜迎丰收。

  正是农闲时节,不少村民正忙着搅拌沙土,搬砖砌墙,建设新家。

  提起村里发生的变化,村支书方庆文感慨万分:“道路通了,产业来了,村民口袋鼓了,脑袋瓜子也聪慧了,感谢省扶贫工作队给村里带来了巨大变化。”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吴虹漫 周胜蓝

编辑:刘飞越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