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长沙11月16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刘怡斌)11月16日至18日,第三届成像雷达对地观测高级学术研讨会在长沙召开。会议总结近年来成像雷达对地观测领域的研究成果,加强雷达对地观测理论、技术及应用的交流与合作,深化成像雷达在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
合成孔径雷达(SAR)作为主动式微波成像传感器,凭借其特有的全天时全天候观测能力、高空间和高时间分辨率成像、以及对特有地物的穿透特性,已经成为国际对地观测领域最重要的前沿技术之一。特别是随着极化干涉SAR、卫星编队SAR、数字波束形成SAR等新技术的出现,成像雷达正呈现多种获取技术交叉利用和综合发展的蓬勃局面。目前SAR已具备了对区域或全球尺度的地形、环境、资源和灾害等的周期性动态观测能力,能够有效地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全球环境资源监测。
会议由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办,中南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微波遥感专业委员会等单位承办。
国内外近400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吴一戎院士、于起锋院士等16位专家做大会特邀报告。会议开幕式由中南大学朱建军教授主持,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主席郭华东院士致开幕辞,中南大学副校长朱学红、湖南省科协副主席于起峰院士等分别代表所在单位致辞。
本届大会将围绕雷达电磁散射理论、成像雷达系统、雷达成像、SAR/InSAR数据处理算法和SAR对地观测应用等方面展开研讨。
来源:红网
作者:刘怡斌
编辑:刘飞越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