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走刘少奇留学路】喀山,就这样用静默之力把我包围

来源:红网 作者:王宇晨 编辑:陈佳婕 2016-11-19 10:08:06
时刻新闻
—分享—

  相关链接:【重走刘少奇留学路】中俄红色自驾游活动正式开启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宇晨 俄罗斯喀山报道

  “就这样决定了,我要去喀山大学读书。”

  高尔基《我的大学》,开篇第一句这样写。

  16岁的少年,抱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但理想无法实现,喀山的贫民窟与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

  他终究没有进入喀山大学学习。而一百多年后,我在俄罗斯红色主题自驾的第一站,就是到访喀山大学。

  我的喀山印象,是从脑海中这样一个片段开始的。

喀山,俄罗斯联邦鞑靼斯坦共和国首府,俄罗斯与鞑靼斯坦两种文明交融的城市。

  冰天雪地,温暖扑面而来

  经过25小时的长途跋涉后抵达喀山,首先看到的是一片冰天雪地。被雪包围的城市,出场方式给了我一击。

  冷峻的城市面庞给人一种震慑。从建筑风格,到城市表情,城里每一个行色匆匆的人。

  当我认为这样的冰雪就将贯穿我们的行程时,阳光不期而至,打在年轻的男孩女孩身上,每一个人都不急不慢,仿佛每一个人都自带光环。

  喀山的温暖也扑面而来。

  冰冻三尺,团队合影留念。路过的一位俄罗斯大叔怕我们其中任何一个人不能出现在合影画面中,热情地帮我们调整位置,当起摄影师。这是他的乐趣,也是属于“三大A级历史文化城市”的温暖。

喀山联邦大学孔子学院内学习中文的俄罗斯大学生制作的海报

  中国人认识喀山从体育开始

  对于中国体育迷来说,喀山并不陌生。

  2009年欧冠联赛,喀山红宝石队战胜欧洲六冠王巴塞罗那,许多中国球迷第一次知道“喀山”;2013年喀山大运会是俄罗斯继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之后第一次举办世界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再次吸引大家关注喀山;2015游泳世锦赛,孙杨和宁泽涛大放异彩,让众多并不爱体育的萝莉御姐颜值控们一饱眼福,继而关注到了喀山这个地名。

  喀山,就是这样一波一波地冲击中国人的眼球。的确,喀山被誉为俄罗斯的“体育之都”。此次到喀山,虽未进入这些场馆参观,但在来来往往的行程中多次与它们隔车相望,也算是感受到了喀山“体育之都”的风范吧。

喀山联邦大学主楼。喀山大学是俄联邦直属高校,办学能力首屈一指

  安静的城市,安静的大学

  喀山大学是喀山一大名片。是列宁、列夫·托尔斯泰的母校;成立于1804年,历史渊源全俄第三;是俄罗斯联邦直属的“重点高校”……所有这些荣耀,无不在为奠定和稳固喀大名校的地位添砖加瓦,但真正打动我的,是喀山大学一位普通学生的一番话。

  “喀山是一座安静的城市,这里的人善良且富有同情心。另外,最重要的是这里很安全。这里比大城市物价低,而且宿舍很好。”

  喀山的温暖在于他的名声。在喀山大学学生眼里,这里比那些国际大城市更安全,更舒适,更好。

  克里姆林宫内的文化交融

喀山克里姆林建筑群外五一广场。广场上有一个被束缚着的人物雕塑――穆萨贾利勒。他是鞑靼民族的诗人,死于二战期间的柏林。

  克里姆林,俄语里“内城”之意,蒙古语意为城堡。所以在俄罗斯,先有克里姆林作为要塞,再有一座座城市。每一座城市,都有一座克里姆林宫,且准确地说应该是克里姆林建筑群。

  克里姆林建筑群中,库尔·谢里夫清真寺被称为“喀山王冠”,有人说这里是世界上25座最美的清真寺和教堂建筑之一。套用一句世俗的评价标准:如此黄金地段建清真寺,可见宗教信仰在这座城的地位。

  在喀山,可以看到两大宗教和睦共存的景象。这里有27座东正教教堂和31座伊斯兰教清真寺。文化的交融,兼收并蓄。

喀山克里姆林建筑群内的库尔·谢里夫清真寺

  喀山静默,无需多言。

  或许,没有摩天大楼的遮蔽,人心的迷惘迷妄也消失了。

来源:红网

作者:王宇晨

编辑:陈佳婕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6/11/19/99591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