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航拍900公里湘江 细细看下我们的母亲河

来源:红网 作者:周逸峰 编辑:康晓乔 2016-11-22 17:28:51
时刻新闻
—分享—

  这是一条生命之江、这是一条文化之江、这是一条热血之江、这是一条负重之江、这是一条活力之江。

  湘江,我们的母亲河。

  她从永州蓝山的野狗岭走来,一路北去,到湘阴的芦林潭注入洞庭。

  浩浩荡荡900公里,沿途接纳大小支流1300多条,养育沿岸4000多万湖湘儿女。

  河似母亲,江如地脉。然而,希望之江在突飞猛进的工业化进程中,负重累累,污染严重。

  郴州三十六湾、衡阳水口山、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娄底锡矿山等区域,成为湘江流域的主要工业污染源地。

  痛定思痛。铁腕治理,雷霆手段,祛除环境沉疴,要让一江清水更好地造福湖南人民。

  恩隆羊哺,报尽乌思。感恩厥土,反哺斯江。

  湘江治理一棒接一棒,锲而不舍。2013年,湘江治污的历史责任落在杜家毫的肩头,“一号重点工程”启动。

  法治先行、政府主导、科技引领、公众参与……浮现一条清晰的湘江治污“路线图”。

  三余载寒来暑往,千余日夜,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截至2015年底,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初战告捷。“堵源头”的阶段性目标顺利实现。

  今年,是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一年,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大美湘江,在大力整治中逐渐回归本色。

  花开寻种,饮水思源。

  永州蓝山的野狗岭,流水潺潺,一汪清水从山上倾泻而下,一路向北,奔袭千里。

  2013年,一个流传了2000多年的误会终得以纠正。湘江主源头在永州蓝山的野狗岭,而不是在广西兴安的近峰岭。蓝山保护湘江源头水质的决心更是空前高涨。

  郴州三十六湾,矿山重披绿装。昔日喧闹的矿区一片寂静,蜂窝似的矿洞被封死,依山而建的梯级选矿工厂全部被拆。当年10万人聚集的“小香港”如今已是明月照沟渠。重金属土壤被固化,绿草茵茵。水从沟渠里流向2个方向,一是湘江,一是珠江。

  让山林归山林的宁静,让水流归水流的欢唱。

  常宁水口山镇金联村固废填埋场,一车车工业废渣进行无害处理。一座新建的工业污水处理厂,对所有企业的工业污水集中收集处理。一条阔而长的生态隔离带正在建设,让居民区与化工区隔开。

  娄底冷水江锡矿山矿区,海拔300多米,终年云雾弥漫。当地人说,这里一年只有两次能看到蓝天,一是七八月份,一是下雪天。

  原本千疮百孔、草木不生的矿区开始重现绿色。山坡上,构树、臭椿、翅荚木、大叶女贞、楸树等防污抗污树种在顽强生长。

  守着矿产资源“吃饭”的日子已成为过去式。

  株洲清水塘。这里曾因水清得名、重化工业集聚闻名、环境严重污染出名。

  曾经污水横流寸草不生的霞湾港,是工业废水集纳港,它有时叫“牛奶河”,有时叫“红水河”,有时叫“黑水河”。

  如今水草和青苔在水底摇曳,排水口处有人在捕鱼。水已变清,植被复苏,生态环境在自我修复。

  清水塘老工业区的搬迁改造,“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五年完成综合治理,十年建成新城”。2018年前基本完成搬迁。

  拟就地而建的工业遗产博物馆,将向时间静静诉说清水塘的前世今生——从“清”到“不清”,再从“不清”到“清”。

  清水塘正脱胎换骨,“清白归来”,为自己正名。

  湘潭竹埠港,原本热闹的化工园区,归于沉寂。江风盘旋,江水流淌。曾经的码头,早已没有了踪迹。

  2014年9月,28家化工企业全部关停退出,竹埠港终于甩掉“生态炸弹”身份。2018年,它将全面完成环境污染治理。

  竹埠港,走在了全省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前列。

  这个曾经的化工区,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滨江新城”。这里原本就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以港岸竹、浦繁茂而得名,后谐音称竹埠港。

  繁华落尽,洗尽铅华。湘江之变,变的是思想,理念;责任感,政绩观。

  正如江水在流动,时间在记载:

  2016年8月24日,湘江保护和治理委员会2016年第一次全体会议,杜家毫对湘江保护与治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作出全面部署,强调以湘江保护与治理为突破口构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

  要将“一号重点工程”实施以来取得的经验、凝聚的力量向一湖四水拓展,并运用到整个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上,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打下坚实基础。

  湘江责我还清澈,思劳恒持于夙夜。

来源:红网

作者:周逸峰

编辑:康晓乔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6/11/22/99465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