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长沙市第二届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班开班。
报名者“80后”“90后”居多。
红网长沙12月9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杨艳 通讯员 王丹)作为长沙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班的主办方,长沙市农委和湖南农业大学都没有想到报名者来得这么积极,今日,在第一届培训班结束刚2天便马不停蹄启动了第二届,来自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县的216名新型职业农民背着书包走进课堂,集中“充电”。
对于培训,第一届毕业生刘志广有发言权。刘志广是一名“86后”,浏阳人,原本在广州一家电梯公司当调度员,父亲在浏阳种植水稻,规模较大有500亩。因为父亲腰椎间盘突出,学习了先进种植理念,在晚稻收割完后套种紫云英,通过紫云英腐熟可增强土壤肥力,每亩可节约化肥30KG,而自制水稻育秧基质,每亩可节约45元。如今其合作社的种植面积达1200亩,刚刚与一家网上商城签订了供销合同,明年还准备开启“水田鸭+生态稻米”模式。如今他的口头禅是“我是新型农民,我很骄傲。”
学有所成的还有来自宁乡大成桥镇的洪圣、王新民等5人,两个“70后”三个“80后”因为培训相识,并迅速“牵手”。原本他们中有人做蔬菜种植,有的专供网络销售,有的开了家庭农庄,在培训结束后便聚在一起探讨整合事宜,并迅速成立了湖南瓜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如今,5个人整合了宁乡坛子菜、腊制品、土鸡鸭等土特产资源,开启了“互联网+”模式,公司销路不错,60%销售额来自线上。
今天,培训班又迎来了新的学生,“90后”海归张凤当上了第二届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班班长,曾在美国留学的她回国后做起了教育培训,如今转战农业,正在打造“农业+教育+旅游”的新型农业模式。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黄璜很看好这些学生,他先后50次走进田间地头,为学生进行“售后服务”,专业辅导让学生受益匪浅、感动不已。长沙市农委科教处处长夏礼明为了让培训的专家更好地服务学生,会与专家们提前沟通,有时为了一个关键词一打电话便是1个多小时。“我们多用一份心,学生们的长进也许有十分。”
从跳出“农门”,到返乡创业蔚然成风,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体面而有尊严的职业。长沙一批又一批返乡创业的大学生、致富能手正在成为“三农”建设的生力军。
来源:红网
作者:杨艳 王丹
编辑:陈雪骅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