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长沙12月11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罗雅琪)懒懒地晒着太阳的花猫,农田里种着的稻子,扛着锄头走在田埂间的村民,乍一看,蒋埠江村石砍组与普通农村没什么不同,但岔路口旁树立的“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标识牌,简单明了地传达了这里的与众不同。
12月10日下午3时,记者来到被划入株树桥水库核心保护区的蒋埠江村。沿着浏阳市003县道,一路上家家户户门口都有一个或两个绿色垃圾桶,垃圾桶里装满了果皮、菜叶等生活垃圾。
将自家的垃圾堆放到家门口的垃圾桶里,已成为蒋埠江村村民李大姐的日常“工作”之一。据李大姐介绍,每隔三四天,最长一个星期,就会有环卫工人来家门口收集垃圾,再转移托运到垃圾处理站进行统一处理。
“今年上半年,我家里修建了四格化粪池。”蒋埠江村石砍组村民徐大哥告诉记者,家里厕所、洗脸、洗菜等生活污水都通过管道流入化粪池进行净化处理。“这一片村民都修了。”徐大哥介绍。
从小到大一直在蒋埠江村生活的徐大哥,在家后方的山里承包了一片林地,因为处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那里(承包的林地)不准大规模砍树。”他说。除了不准大规模砍伐树木,蒋埠江村还禁止建设大规模的养殖场,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家里只养了20几只鸡鸭,平常都是自己吃。”徐大哥说。
对严格控制林地砍伐的,将得到一定的生态补偿,徐大哥承包的林地有近135亩,去年和前年,他都收到了400多元的林地补助,“林地每亩一年有3.5元的补助。我家里的农田也有补助,每亩一年补助7.5元。”徐大哥介绍,虽然修建四个化粪池的生态改厕补助还没有发放,但村里承诺每户给200元补助。
来源:红网
作者:罗雅琪
编辑:康晓乔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