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沈梦艳 湘西报道
烧掉去县财政局上班的通知书,37年前,何美基踏入教师岗位。
“就想要把山里的孩子培养出去,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何美基留在大山里的原因很简单。把自己留在山里,把看外面世界的机会留给他心爱的学生们。
烧掉录取通知书 扎根农村当老师
驱车前往湘西自治州保靖县清水坪镇,在镇上一栋楼房前遇见何美基时,他正和老伴拿着锄头、铲子“伺候”门前地里的蔬菜。
如今,何美基已告别了教师生涯,为照顾外孙女,在妻子的再三劝说下,去年9月,何美基从老家的木房子搬到了镇上,租了个两室一厅的房子。
但每次看着有学生背着书包走过,何美基说都忍不住要冲到学校,去教学生。“看来这教书也会上瘾啊,现在安静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去年退休后,61岁的何美基再没站上三尺讲堂。
“当年教书的黑板就是水泥墙上刷的漆,你看,现在还能看出黑漆来。”在何美基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保靖县与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交界处,坐落于此的民族友谊小学随着孩子们全部外出上学,变成一片废墟。何美基走向站了10多年的讲台,在那熟悉的地方,他捡起地上一块被敲碎的小砖块,笑着给记者展示。
先后在村里的苦竹山小学、民族友谊小学、五十二小学任教,谈及37年的教学生涯,何美基说还得从他高中毕业那年开始。
1977年,何美基高中毕业,成为当时村里学历最高的人。同年9月,保靖县财政局下发通知要他去上班。得知“何秀才”要离开山窝窝,乡亲们赶早捧着蔬菜水果前来挽留,希望他留下来教孩子识几个字。留还是不留?一番考虑后,何美基把通知书烧掉了。
独臂撑起学生们的一片天
为了让孩子们读好书,何美基把一间废旧的烤烟房当教室,把学生分成四排,用四块写着不同内容的小黑板进行复式教学,条件十分艰苦。凳子,是从河床里搬来的石头;黑板擦,是用破布头扎成的“替代品”……
“池塘边的榕树下,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这首《童年》是何美基带领孩子们唱的次数最多的歌,一把二胡则是他们唯一的乐器。
冬天孩子们没衣服穿,冻得手脚通红,何美基将自己的衣服送给孩子们穿,衣服长了一些,就剪掉一截给孩子们裹上。起初一个月五块钱的工资,何美基也会把钱省下来一部分给孩子们买学习用具。“送一支笔,希望他们刻苦读书,送橡皮擦呢,告诉孩子们知错就改。”
为让孩子们开学时能在明亮的大教室里学习,何美基拿着斧子上山砍木料,结果出了意外。
由于用力过猛,锋利的斧子砍到了他的右手,从手腕到中指连肉带骨全部裂开,鲜血喷涌。当他忍着剧痛将伤口稍作包扎,又像往常一样扛着两百来斤木料赶到建校工地时,已是一身汗水和血水。
由于诊治时间过晚,何美基失去了右臂。
没钱交学费 儿子负气外出不回家过年
“辛苦、快乐、感动。”谈及这37年的教学生涯,何美基用短短六个字概括,问及具体教过的学生人数,何美基说已记不太清楚,但凡说到学生,何美基嘴角总露出一丝微笑,眼睛发光,满是劲头。
“我的学生有当上中学老师的,有当上机关干部的,都很不错。”逢年过节,在路上碰着,何美基总会被学生热情地拉去吃饭。令他欣慰的是,外出工作的学生回乡,也会经常联系看望他,聊聊近况,何美基也很满足。
37年下来,何美基用微薄的工资救助了200多名特困生,累计资金近万元,而他家里,还有一位患白内障的妻子和一双尚未自立在外打工的儿女。
“他是个好人,心地善良。”在相识了10多年的朋友陈菊英眼里,何美基话不多,但对人真诚,就像家人一样。放学后,家住学校附近的陈菊英经常留在何美基家一同吃饭,在何美基离开民族友谊小学去往更偏僻的五十二小学后,陈菊英和老伴特地花上一天时间去看望何美基。
清水坪镇小学副校长吴家鹏告诉记者,平日和何老师聊天,何美基说的最多的就是“吃不得苦就不要当老师,当了老师就要懂得付出”。
而面对孩子,何美基称不是“好人”,有说不出的无奈和亏欠。
何美基养有一儿一女。17年前,儿子初中毕业考上了吉首市的体校,而当时一个月才60块钱工资的何美基没积蓄拿出300多元的报名费,考虑到每月也得花费不少的生活费,即便录取通知书发放到家,体校老师多次来家里拜访,夫妻俩反复考虑后还是放弃。
“儿子负气出去打工,之后的三四年都没回家过年。”何美基的妻子告诉记者。
听老伴说起儿子,何美基只是低头、沉默,抽泣着别过头,转身走进堂屋。
来源:红网
作者:沈梦艳
编辑:陈雪骅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