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23万余户家庭告别“蜗居”

来源:红网 作者:戴丹 编辑:康晓乔 2016-12-21 13:43:19
时刻新闻
—分享—

版权所有

麓城印象的北边是师大附中高新实验中学,可以满足公租房居民的就学需求。 组图/高亮

版权所有

公租房内装修好的厨房。

  “如果不是棚改,我们可能一辈子也住不进这么大的房子。”12月14日,在金碧文华小区宽敞明亮的家中,62岁的张忠兰对能住进眼前这套三室两厅的电梯房很满足。

  一年前,张忠兰家祖孙三代人还“蜗居”在长沙化工机械厂61平方米的老房子。那是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工厂宿舍,老旧狭窄,毫无配套物管可言。眼看10岁的小孙子越来越大,家里也没法腾出一个独立的房间给孩子。

  随着长沙市安居工程和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深入推进,张忠兰一家终于告别“蜗居”时代,搬进了113平方米的新房子。“跟老厂只隔一站路,孙子不用转学,还有了单独的一间房,我们全家都很满意。”

  事实上,老张家的故事只是近几年长沙实现“安居梦”家庭的一个缩影。

  潇湘晨报记者 戴丹 长沙报道

  优化供应筹建各类保障房源22.83万套

  “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保障性安居工程既扩大投资,又促进消费,对于发展地方经济、安定民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好保障性安居工作,首要任务就是优化保障房的房源供应。有统计表明,长沙市累计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22.83万套。

  在高新区麓城印象小区,从麓谷国际工业园下班回家的刘先生开始为家人做晚餐。他们一家居住的公租房内,有独立卫生间、厨房,配套十分完善。“之前曾租过几次房,但离上班的地方太远,不方便。”直到搬进麓城印象公租房小区,刘先生一家安心地住了下来,还给新家添置了冰箱和电视。“这里的租金更便宜,政府和公司还有补贴,住起来也比较舒适,和商品房一样。”

  “我们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住房保障体系,目的是为了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城市产业工人、新就业大学生的住房困难问题。”长沙市住房保障服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6年11月底,长沙高新区、经开区等工业园区集中规划建设了公租房小区8个,为园区发展筑巢引凤;同时逐步将乡镇教师、乡镇医生、环卫工人等群体优先纳入住房保障范围。

  同时,还从现有住房存量中挖潜,探索出购买商品住房、回租存量房源转化为公租房的新路子,如:高新区成立了专业运营机构,把居民和单位零散的闲置房源组织起来,提供给城市的中低收入家庭租住。

  棚户改造前11个月改造面积刷新历史记录

  拥有一个温暖舒适的家,是所有普通家庭最朴素的愿望。对于居住在低矮潮湿、简陋破败棚户区的人们来说,对“安居”的渴望尤其强烈。

  2014年以来,长沙打响新一轮棚户区改造攻坚战,将住房保障的重点投向城市的“斑点”——棚户区。

  今年以来,截至11月底,长沙共实施棚户区改造42646户、578.08万平方米,前11个月完成的改造户数、改造面积突破了全市历年来最高记录;其中,内五区年内开工的棚户区户数达15481户,总面积189.72万平方米。

  在开福区清水塘炮后街,昔日拥挤的窄巷,破旧的房屋已逐渐消逝。片区内纳入棚改项目的房屋多达90栋,多为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筒子楼,一层楼住着10余户家庭,只有一个公共厕所,7成住户居住面积低于45平方米。

  棚改项目启动后,征地拆迁腾出的土地主要用作长沙市一中和清水塘小学的教育配套用地,以及建设3栋582套棚改定向房源。依照规划,在未来的两年间,这一片区还将增加2条支路,拓宽原清水塘路,增配运动场、体育馆、篮球场、绿化广场等公共设施,建设地下三层、约1300个车位的停车场,总绿地率提高到45%……一个现代化的宜居小区即将在原来的棚户区土地上诞生。

  事实上,在长沙市内五区,已编制规划方案的棚改项目总用地386.99公顷,其中约有28.6%的土地拆迁后用于相关公共设施建设。

  长沙住房保障创造先进经验

  要保障“居者有其屋”,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拥有一个舒适的家,做好房源的筹建供应、棚户区的升级改造还只是一方面,加强保障性住房的运营管理其实也十分关键。为此,长沙市住房保障服务局从“物业规范化、监管常态化、管理智能化、维修专业化、收费便捷化”等五个方面着手,优化了管理和服务。

  目前,长沙市市本级18个政府产权保障性住房小区,已全部纳入专业化物业管理,建立了住房档案,保障对象享受到了与商品房同等的物业管理服务。从2016年开始,长沙还将公租房维修改造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通过政府采购选定了三家维修公司、两家电梯公司,制定下发了《长沙市公共租赁住房维修管理办法》,规范政府产权公租房的维修改造,确保房屋住用安全。

  此外,长沙还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长沙市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的实施意见》《关于购买商品住房用于公用租赁住房及棚改安置房的实施意见》《长沙市公共租赁住房后续管理实施细则》等操作性、制度性规定20多个,为全市公租房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正是由于长效制度的建立和健全,长沙市的住房保障工作进入了良性的运行轨道,并屡有创新之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推行棚改的货币化安置:对于符合条件的棚改被征收对象,实行棚户区改造安置补贴,鼓励到市场上购房,同时,通过政府购买、鼓励开发商让利、组织“棚改购房大集市”等,引导被征收户自主购房。

  就在2016年初举行的全国棚户区改造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住建部部长陈政高在报告中说,要大力推广湖南长沙棚改货币化安置经验,进一步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

  已经住进金碧文华小区的张忠兰一家,正是在棚改区改造中选择了货币补偿方式,加上政府发放的15万元/户的棚改安置补贴,才有机会在熟悉的城央地段购买到一套心宜的三室两厅二手房源,喜迁新居。

来源:红网

作者:戴丹

编辑:康晓乔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6/12/21/98627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