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张家界分站1月7日讯(通讯员 赵艳珍)2016年是张家界市开展食品安全源头治理的“攻坚年”。日前,笔者了解到,张家界市食药监局紧紧围绕创建国家安全城市目标,认真落实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按照“严许可、细监管、抓整治、全抽验、办大案、强产业”的工作思路,采取多项措施,全力保障食品源头安全,致力推动产业升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是规范行政审批,严把准入关口。出台行政审批现场审查工作规范,开展许可后跟踪回访2轮,确保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和审查通则得到严格执行。全年受理食品生产许可申请27件,其中不予许可7件,占比达26%。通过严把准入关口,有效推动了新办企业高标准建设和续证企业提质升级。积极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全面向慈利县(省直管县)下放了市级许可权限,顺利完成了食品生产许可从“QS”到“SC”的转变。
二是落实两大职责,加强风险防控。严格落实《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对直管企业全覆盖监督检查两轮以上,提出整改意见90多条,同时,按照“双随机”原则飞行检查食用油、肉制品、米粉等高风险企业27家次,针对发现的问题,向属地监管部门下达交办函20份,并通过两轮督查,确保安全隐患整改到位。全年完成省级抽验122批次、市本级监督抽验32批次,对7批次不合格产品的生产企业全部立案查处,并在局网站公示抽检结果。
三是大力开展整治,破解突出问题。在全面完成省食药监局部署的氮气添加、肉制品兽药残留等5个专项整治任务的基础上,在全市组织开展制售分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规和打击违法生产经营无包装无标识食用油、米粉、生切面、桶装饮用水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大力整治,推动了一批小作坊整规达标,取缔不符合要求小作坊25家,全面取缔了全市米粉小作坊和市城区的湿面小作坊,推动小作坊整合升级成18家规范企业,在市经济开发区初步建成早餐食品产业园;全市米粉、湿面、食用油、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全部按要求规范了包装和标签标识,米粉、湿面彻底告别无包装无标识的历史。
四是强化案件查办,震慑违法行为。坚持稽查办案与日常监管、投诉举报、帮促规范相结合,在日常检查中下达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5份,立案查处4起;及时处理投诉举报2起,移交属地监管部门群众投诉7起;对国家局、省局下达的17份不合格报告进行查处后置处理,约谈有关企业,落实整改措施,切实帮促监管相对人完善和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督促其增强质量安全和主体责任意识,进一步树立了食药监管执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五是加强指导服务,推动产业发展。加强调查研究,力促市经济开发区推进民族特色食品产业园建设,深入开展双联双解,加强对企业的指导服务,有效推动了食品生产企业提质升级。全年共指导29家企业续证、17家企业新办,推动18家食品小作坊实现“个转企”,9家食品生产企业完成“小升规”。
六是注重舆论引导,推进社会共治。华声在线张家界记者站针对米粉、桶装饮用水整治开展集中宣传2次,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在各类媒体、网站、内部刊物累计上稿23篇,加强科普教育和消费警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赢得了社会各界对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工作的广泛支持。
来源:红网
作者:赵艳珍
编辑:王津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