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沙1月12日电(记者阳建)日前,中国首列“永磁地铁”通过载客运营考核评审。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的评审专家一致认为,在6万公里的载客运营考核中,永磁牵引系统运行可靠稳定,已完全具备后续持续投入载客运营的能力。这意味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开启“永磁时代”。
中国首列“永磁地铁”由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中车时代电气公司和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联合研发,于2016年8月在长沙地铁1号线投入载客运营。截至2016年12月31日,列车已载客运营超过6万公里。运营结果显示,列车综合节能率达30%,考核期间共节约用电20万度。
据测算,按一列地铁年运营12万公里计算,一列“永磁地铁”每年可节约电费近30万元。目前,全国有29个城市128条地铁线路开通运营,按照一条线平均20列车计算,如果全部采用“永磁地铁”,一年可节省电费超7亿元。
中车时代电气公司总经理刘可安介绍说,因具有更加高效节能、更加轻量化和更低全寿命周期成本等优点,永磁牵引系统被认为是下一代轨道交通列车牵引系统。据统计,一列“永磁地铁”每天可减排1000公斤二氧化碳和3公斤二氧化硫,对雾霾严重城市的节能减排将非常有益。目前,北京、天津、厦门、贵阳等多个城市对“永磁地铁”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愿望。
2015年初,中国首列“永磁地铁”总体设计方案出炉,为中国自主研发、生产和应用,打破了国外对该技术项目关键技术的封锁与垄断。此前,阿尔斯通、庞巴迪等国际巨头生产的轨道交通永磁列车已在法国、日本等国成功商业化。中国首列“永磁地铁”通过载客运营考核,对验证永磁牵引系统列车关键技术、积累商业应用经验、推动产业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具有战略性意义。
来源:新华网
作者:阳建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