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由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行动组委会主办,省人大民侨外委、省发改委、省民宗委、省财政厅、省农委、省文化厅、省住建厅、省扶贫办、省旅游局、红网承办,各市州相关单位协办的湖南省第三届“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评选活动,经网络推荐投票,组委会审查确定20个村镇为下一阶段候选村镇。近日,红网记者跟随活动评选考察体验组深入少数民族地区,用镜头记录特色村镇的田园风采和民俗魅力,红网从1月3日起陆续推出《湖南少数民族特色村镇》系列报道。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彦兵 永州报道
初冬时节,烟雨蒙蒙,我们从星城出发,一脚踏入了湘西北边陲。清晨,汽车转入盘山公路时,雨停了,几缕阳光穿透厚厚的云层洒落在山间田野上。不知什么时候,坐在前排的司机把车窗摇了下来,左手伸出车外一指,说:“你们快看,上甘棠村到了!”
我们顺势望去,只见一片开阔的田野外,一条细长的小河,缠绕着一片密密麻麻的古老建筑,整个村庄依山傍水,气势恢宏。我们将车子停在一棵虬枝旁逸的古树下面,缓步登上一座石拱桥,朝村子走去。
“这就是步瀛桥。”导游有些激动地说,“这是湖南省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石拱桥,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来自老一辈人的说法,说这座桥上每掉下一块石头,上甘棠就要出一位官员。从我们的老祖宗周如锡开始,上甘棠共出了大大小小文武官员100多人。”
步瀛桥为上甘棠村的主要出入口,自宋靖康元年建成后,几经修整,现残存之桥长30米,呈半圆形薄拱,造型小巧别致,与其左侧高耸的文昌阁互为衬托,相映成趣。
站在步瀛桥上远眺,上甘棠村依山傍水,坐东朝西。东边一线低矮的小山丘名曰“屏峰山脉”,村前如练的谢沐河水不息流淌,形成极好的风水闭合。背倚逶迤远去的屏峰山脉,左右各以栖凤山、昂山为“青龙”与“白虎”,屏风聚气;前以龟山当近案,以西山当远案,视野开阔;村前的谢沐河则如同玉带,环绕着整个上甘棠村。
远观上甘棠,活脱脱一幅巧夺天工的风景画。
信步向前,月陂亭的摩崖石上刻有大量文字,据说是对上甘棠风水的描述。宋代先哲留下“舂陵周氏溪山胜,多少骚人为发扬”的诗句。明代诗刻“甘棠八景”,进一步将甘棠景色概括为昂山毓秀、清涧渔翁、甘棠晓读、独石时耕、山亭隐士、龟山夕照、西岭晴云、芳寺钟声。
午后的阳光格外耀眼,空气清新。导游领队,我们一路拾级而上,登上了昂山山顶,极目远眺,在谢水和沐水环抱之处,是一大片开阔的田地。
“上甘棠共有七座山寨,它们呈扇形分布在古谢沐县城的周围,成七星拱月之势。”我们顺着导游的手势望去,七座山寨又同时生发成七个不同规模的营寨,村后有一个叫“寨上”的地方,就是当年七寨中的一寨,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青石墙基。
历史是最好的画师,千年古村上甘棠,是岁月钟爱的画布。青山、古树、石桥、流水,时间在这里随意一挥洒,便将诗意融进了画里,莲叶田田,古村新韵,历史包容了过往,也不拒绝新生。
从昂山下来,我们观看了上甘棠特有的“洗泥节”。勾兰瑶寨最盛大的节日,逢节必舞的瑶家人,让洁净的泥土回归自然,淳朴的气息渗入每一寸土壤。
水击石响,细浪奔腾,汇聚众生的力量,每一次起舞,以撼动天地的精神并肩风雨,不害怕束缚,心若自有,哪里都有乐趣。善良淳朴的上甘棠人精于劳作,乐于欢歌,用对这片土地的热忱,触摸真正的生活。
走在村间小道细想,总有一种向往,无关距离,只在乎心境,流水带走了繁华,也淹没了萧瑟,尘俗尽忘,何尝不是另一种获得。
山影重重,流水潺潺,离不了的老巷子,看不厌的青石路。上甘棠,一座沉淀了千百年的妩媚古村。
来源:红网
作者:陈彦兵
编辑:陈雪骅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