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宗昊 湘潭报道
“她是我的小女儿啊。”采访中,91岁的熊巧联老人突然说了一句让儿媳张秀英感动不已的话。这也是婆媳二人相处30多年最直观的评语。
“自从嫁过来,婆婆从没把我当外人,一直当成亲生女儿看待。将心比心,我应该对她更好。”64岁的张秀英是湘潭电机厂的一名退休职工,“年轻时候在韶山的商业部门工作,逢年过节尤其忙,但哪怕加班回家再晚,也能吃到婆婆准备的热饭热菜,包括平时家里也由婆婆一手打理,让我们晚辈丝毫没有后顾之忧。”
张秀英介绍,自己的公公婆婆都是南下干部,婆婆1943年参加革命,解放前随大军南下,先到平江,后来湘潭工作。
“婆婆战争年代吃了不少苦,腿上落下病根,后又因严重的风湿病导致双腿变形。1987年,公公去世后,婆婆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最后只能靠轮椅代步。”张秀英说,丈夫刘五四是婆婆五个子女中唯一的儿子,照顾婆婆的重任便落在夫妻俩肩上,“姐姐妹妹要么住得远,要么自己身体或者家庭条件不允许,我们也愿意多陪陪老母亲。”
30年来,熊巧联老人先后做过多个手术,但在刘五四张秀英夫妇的精心照料下,老人精神状态一直不错。“我们知道婆婆是个有洁癖的人,从洗脸刷牙到洗澡换衣我们都按照她的习惯来,哪怕生病卧床,我们也注意帮她保持个人卫生,所以老人从来没生过褥疮。”每天早上,熊巧联老人的拐杖在地板上敲击数下,张秀英便知道住在隔壁房间的老母亲准备起床了,“我们会先帮她穿好衣服,扶到沙发上坐好后再把牙刷牙膏、洗脸水端过来。一般冬天三到四天我们帮婆婆洗一次澡,夏天每天都要洗澡,不然老人身上难受。”
因为婆婆是山西人,一直喜欢吃面食,“正好我父亲是河南人,所以我结婚前也会做一点,后来跟着婆婆的口味,全家人已经吃了三十多年的面食。”张秀英说,超市里卖的挂面婆婆不爱吃,她就坚持做手擀面、包饺子,“一次稍微多做点,放在冰箱里,变着花样做给婆婆吃。老人吃得舒服,我们也特别开心。”
30年来,刘五四张秀英夫妇的生活规律都随着熊巧联老人的习惯来。“人老了,生活起居越规律越好,譬如早上7点多钟吃早餐,中午11点半左右吃午饭,这些就一定要坚持下去。”唯一有所改变的是,以往天气好夫妇俩会推着老人出门晒晒太阳透透气,如今自己年纪大了,出去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刘五四说,“以前都是我背妈妈出门,现在为了安全起见,只能变一变了。”
不少老邻居都知道,尽管搬过一次家,但熊巧联老人一直住家里的大房间,儿子儿媳住小房间。“以前公公在的时候,我们是这么住,如今我们还愿意这么住。”张秀英说,就好比自己这些年从来没跟婆婆红过脸、吵过嘴,“一切都很习惯、很自然。”
如今,张秀英也做了婆婆,每年老两口会去广东的儿子家照顾孙子并小住一段时间,老人的生活便由在湘潭的两个小女儿轮流照顾。“我跟儿媳妇关系也好,这大概是好家风有传承,我们平时做的孩子们都看在眼里,我也学婆婆当年一样,不过多干涉晚辈的事情,多帮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就好。”张秀英告诉记者,每次在儿子家住不了多久便想着回湘潭,“并不是不放心,而是婆媳多年成母女,分开久了心里想念。”
2015年2月,张秀英家在湘潭市岳塘区下摄司街道半边街社区900多户家庭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了社区“五好文明家庭”;2016年5月,张秀英被湘潭市岳塘区评为“最美岳塘人”,被大家誉为湘潭“好媳妇”。
“我一直觉得照顾老人是应该的,老话讲‘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里的老人能健健康康、开开心心地跟我们一起生活,比什么都幸福。”张秀英说。
来源:红网
作者:陈宗昊
编辑:陈佳婕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