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区干部深入泸溪县基层走访困难群众。
芙蓉区干部与洗溪镇班子成员座谈。
芙蓉区干部在下都村调研并与村干部合影。
“湘江涛涛涌浇灌,沅水畔上开芙蓉”。
一个地处湖湘之心,一个深居湘西大山之中,相隔千里的两地,风雨同舟携手走过了六个年头。六载光阴,一路前行一路欢歌,一路奉献一路深情。6年来,长沙市芙蓉区每年分批派出100余名的党员干部深入泸溪开展拓展训练,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补钙壮骨练本领;深入田间地头走访调研,献智献策谋发展;与贫困群众结成对子,帮扶援助献爱心……在泸溪的山乡苗岭、土家苗寨挥洒着汗水,奉献着爱心,播下了不了的情缘,绽放着灿烂的“芙蓉”芬芳。
图/文 陈建华 覃书寅
【田间地头扑下身子】
“喜鹊枝头叫亲来,爬坡过溪来苗寨,山也高来路也远,亲人来到乐开怀……”2016年11月初,泸溪县洗溪镇邓家坪村异常热闹,留守在家的男女老少聚集在村口,齐声唱起山歌,迎接芙蓉区干部的到来。
这已是长沙市芙蓉区深入泸溪开展实践活动的第11批党员干部。2011年,长沙市芙蓉区与泸溪县达成共建“互帮互学、共创共建、深度合作、良性互动”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意向,每年选派100余名党员干部深入泸溪县开展“知足、感恩、奋进”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友谊的桥梁在两地有力地架起,芙蓉区区委、人大、政府、政协班子带头前行,带领广大党员干部,一批接着一批源源不断地深入泸溪县开展服务活动,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省城的干部能干,不但和我们一起劳动,劳作之余还走村串户地去慰问、搞调研,比我们农村人还吃得苦!”谈起芙蓉区的干部,邓家坪村主任石元文满是赞誉。石主任介绍,2016年底村里正扩建村集体经济——苗木场,芙蓉区干部来了后,主动加入建设队伍中,白天和群众一脚土、一脚泥地挑石担土、开荒种苗,短短十来天,开辟苗场5亩多;劳动过后,就去走家串户搞慰问,走访村情,与村里的26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碰上阴雨天,就跋山涉水地深入周边贫困村搞调研,他们撰写的《关于贫困地区农村养老精准扶贫问题的建议》还提交给了省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
6年来,芙蓉区党员干部围绕泸溪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已撰写调研报告500多份,提出有效措施600多条,帮助建设林下经济、飞地经济、光伏电站等新兴村集体经济50多个,帮助建设村级电商平台10多个。
“感谢芙蓉区的干部,如今我们足不出户也能把农产品卖出去了,这都是芙蓉区干部的功劳!”泸溪县潭溪镇朱雀洞村支书符自团乐呵呵地说。符支书告诉我们,2014年芙蓉区干部到该村开展实践活动,从网页设计到平台注册再到资源对接,一手将该村的电商平台建了起来,该村不少橘农通过村里的电商平台,将椪柑卖了出去,均价达3元每市斤,是市场价的3倍多,带动了30多户贫困户走上小康之路。
“走进泸溪,让我们的党员干部明白了‘知足’二字的重量,读懂了‘感恩’二字的含义,扛起了‘奋进’二字的责任。”这是芙蓉区委组织部部长周虔的感悟,也是芙蓉区党员干部拓展实践的真实写照。6年来,芙蓉区的党员干部们带着真情、扑下身子,在实践锻炼中挥洒着汗水,磨砺着意志,增长了本领,一些党员干部还得到了提拔重用。
【倾情奉献情暖山乡】
“吸收自然之氧,充盈愉悦身心;吸收工作之氧,踏实奋发向上;吸收精神之氧,秉持百姓情怀”。长沙市芙蓉区区委书记于新凡如此勉励来泸培训的学员。
信守这份约定,芙蓉区的党员干部把爱洒满了泸溪的山山水水。
“比亲生儿女对我还好呢,不但帮我干农活,还帮我洗衣梳头,贴心哦!”高小妹是邓家坪村的贫困户,老伴已去世多年,两个儿子外出打工,高大娘一人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十分困难。高大娘家的情况牵动着芙蓉区干部的心,芙蓉区荷花园街道党工委委员、恒达社区党总支第一书记刘朝辉与她结成了“一对一”帮扶对子长期资助,其他干部也纷纷前来慰问并送来了慰问金,一有空就帮助高大娘下地干活、洗衣做饭,离村那天,高大娘一路相送,老泪纵横。
像这样的故事,在泸溪比比皆是。6年来,500多名芙蓉区党员干部在泸溪一边开展实践活动,一边结对帮扶贫困户600多户,为老百姓办实事1000多件;发起捐资助学200余起,与贫困学生“一对一”结对200多对,捐助资金累计达120余万元。
杨小波、杨小明两兄弟出自泸溪县兴隆场镇巴斗山村贫困家庭,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改嫁,两兄弟与爷爷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贫困。得知两兄弟情况后,两名芙蓉区干部与他们结成了帮扶对子,资助他俩读书,一直到高中毕业。
除此之外,芙蓉区区委、区政府还广泛发动区直相关部门、街道办事处、爱心企业等深入泸溪开展帮扶活动,为泸溪经济社会发展、脱贫攻坚倾情奉献。
芙蓉区委组织部、区委统战部、长沙市民族联谊会芙蓉区分会、华润湖南瑞格医药有限公司、三湘南湖大市场等50多家部门和企业,多次来到泸溪开展帮扶活动。2012年,泸溪椪柑滞销,芙蓉区三湘南湖大市场以1.2元/公斤的保护价收购泸溪椪柑600吨;2013年,湖南琴岛文化娱乐传播有限公司投资60多万元,在梁家潭援建希望小学1所;自2014年以来,湖南太阳慈善助学基金会在泸溪救助贫困学生30多人,确定为资助对象的助学一直延续到大学毕业,10多人因此圆了大学梦。2011年以来,芙蓉区发起组织的“情牵泸溪·美丽童行”、“企业直通·爱达泸溪”、“童梦百分百·爱心零距离”、“民族情深·与梦同行”等爱心活动,在大山深处泸溪的土家苗寨一次次温情上演,累计捐助物资2000余万元,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学生1.5万人次,解决民生难题500多个。
【慷慨援助培育良才】
每年援助200万元帮助泸溪建设干部培训平台,帮助培养后备干部和各类人才,充实后劲力量,是长沙市芙蓉区助力泸溪经济社会发展精心设计的有效举措。
“非常感谢芙蓉区建起来的实训基地,帮助我解决了养殖技术的难题。”泸溪县浦市镇五果溜村龙虾养殖带头人姚枝莲如是说。2014年,常年在外打工的姚枝莲决定回乡创业养殖龙虾,创业初,因缺技术,养殖的龙虾无论单个重量还是亩产量都未达市场要求,多年打工辛苦攒下的积蓄眼看就要化为泡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姚枝莲走进了芙蓉区在浦市镇建的实训基地,通过专家讲授、远教视频等学习,攻克了技术难题。如今,姚枝莲养殖的龙虾销售价均超过25元/斤,还带动了该村1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跟着养殖,产品在市场供不应求。
“这几年,泸溪干部队伍的迅速成长,农村实用人才的不断发展壮大,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有力的带动作用,这要感谢芙蓉区的大力援建!”泸溪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吕永辉深有感悟地说。
短短6年间,长沙市芙蓉区累计投向泸溪县干部教育方面的资金就达1200多万元,使该县县委党校实现全面提质升级,同时在该县的乡镇及村社区新建“农业产业、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等主题实训基地11个。近两年,泸溪县利用新建起来的实训基地,开展农村党员冬春训、“一人学一技”、“一户一技工”等各类培训班1500多期,培训党员干部、实用人才3万多人次。此外,芙蓉区还每年组织专家送来“精品课”,6年来累计培训各类人才多达1万余人次,不少实用人才通过培训成了引领当地群众致富的带头人。
该县兴隆场镇喜农辣椒加工厂就是受惠者之一。储藏和精加工难题一直制约着厂子发展,为突破这一“瓶颈”,芙蓉区帮助联系了湖南农大的专家实地“把脉问诊”,攻克了技术难关。如今,喜农辣椒加工厂已成为全县辣椒产业深加工的龙头产业,其生产的辣椒酱、姜辣椒、剁辣椒、菌油辣椒等特色产品在市场上走俏,仅辣椒酱这一项年销量达100多吨,有力带动了兴隆场镇与周边永兴场、小章等1万多户农民种辣椒2.5万亩,通过发展辣椒产业致富甩掉了贫困帽子。
“湘江沅水春潮涌,芙蓉花开别样红”。我们欣喜地看到,沅水江畔的泸溪人民在芙蓉区6年的倾力援助帮扶下,发展势头良好,正在建设全面小康泸溪的征途中砥砺前行。我们深信,在未来的“联姻”共同发展中,湘江之畔的“芙蓉花”必将在沅水峒河畔上越开越鲜艳。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陈建华 覃书寅
编辑:夏君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