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专题:2017全国两会
红网北京3月13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李慧芳)2014年,中央部属高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平均为24920.06元,比地方高校的16713.41元高出8206.65元;同时,地方高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中,东部11个省市又比中西部20个省市高出5534.50元。
在2017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湘潭大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罗和安提出建议,促进公立高校非竞争性经费(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分配的相对均衡,以此保证高校学生更公平地获取基本的教学资源。
现状:中西部省市高校生均经费仅为东部省市61%,为北京的21%
“与享受公平医疗一样,受教育也是人的基本权利。”罗和安介绍,国家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的拨款,根据经费的性质和投入的方式可以分为竞争性经费与非竞争性经费两大类。
非竞争性经费主要用于大学的生存和维持基本教学质量,当前主要体现为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竞争性经费主要满足大学的发展,促进大学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包括各类专项经费等。
令罗和安不安的是,当前我国公立高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均衡。他以《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5》的数据为例:
“首先,是中央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之间存在严重不均衡。”他列举,2014年,中央部属高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全国各省市(21个省市)的平均数为24920.06元,而地方高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全国各省市(31个省市)的平均数为16713.41元。“中央部属高校,比地方高校高出8206.65元。其中,我们湖南省地方高校生均经费为12527.15元,仅为中央部属高校平均数的50%。如果相比最高的北京市部属高校34236.62元,更仅占其36%。”
“再就是在地方高校中,中东部高校和中西部高校存在严重不均衡。”2014年,地方高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东部省市(11个省市)的平均数为20284.05元,中西部省市(20个省市)的平均数为14749.55元。罗和安指出:“东部地方高校,比中西部地方高校高出5534.50元。以湖南为例的话,湖南省地方高校生均经费仅为东部省市平均数的61%,相比最高的北京市地方高校的58708.55元,仅占其21%。”
瓶颈:受限于参照行政隶属关系和地方财政收入状况
分析分配严重失衡原因,罗和安指出,当前,我国公立高校非竞争性经费分配方式主要参照行政隶属关系:层次水平较高的高校主要由教育部负责,其他层次水平相对较低的高校主要由省市政府负责。“这种不同层次高校由条、块分别负责经费投入的模式,不可避免地导致部属高校所获经费大大高于地方高校(个别的如北京、上海除外)。”
罗和安进一步指出,如果地方政府财政能力非常有限,在获得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方面,地方高校就远远赶不上部属高校。“由此导致高校学生在获取基本的教学资源上,都存在极大不公。”
相关统计数据也显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较高的东部省市,其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也就越高,收入较低的中西部省市,其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也就越低。
建议:国家投入公立地方高校经费生均提高5000元
“不均衡不仅导致全国统一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难以实现,还在实质上造成了学生个人发展机会的不平等,学生在获取基本的教育资源上差距太大,无公平性可言。”罗和安认为,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作为高校来自政府部门的非竞争性经费,公平性应是最根本的价值选择。
为此,罗和安建议,国家应促进公立高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分配相对均衡。
罗和安提出,根据当前中央部属高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比地方高校平均高出8000元左右的现状,建议国家投入资金提高公立地方高校生均拨款5000元。“将此差距缩小至3000元左右。当前我国公立地方高校学生数大约为2000万,按每人5000元计算,中央财政需投入公立地方高校1000亿。”
建议:建立全国统一的高校非竞争性经费政府拨款标准
罗和安还建议取消各级政府对非竞争性教育经费分层次的非均衡分配标准。“这样可以确保非竞争性经费区域内相对均衡。”
罗和安提出,确定以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为基本单位,充分考虑不同学科的生均培养成本,建立全国相对统一的高校非竞争性经费政府拨款标准。“同时加强监督标准的执行,指导各高校对经费的使用。”
来源:红网
作者:李慧芳
编辑:康晓乔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