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西藏山南3月26日讯(通讯员 郭世钦 杨琴)“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这首韩红演唱的经典歌曲,真实地反映了西藏人民对青藏铁路的祈盼,真诚地体现了藏族儿女对伟大祖国的感恩。因为,有了这条神奇的天路,幸福不再遥远!
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援下,西藏人民通向幸福生活的天路越来越多。湖南的组团式教育援藏更是在西藏首创联校模式,架设了民族教育腾飞的“天路”。
毛主席的母校、百年名校——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山南最年轻的高中学校——山南市第三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山南三高”),这两所相距几千公里的学校,通过对口援助这根红线,从此有了血缘关系。长沙市第一中学山南联校开始演绎山南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传奇。湖湘儿女多奇志,雪域杏坛谱新篇!
启航篇:勇担重任
2016年4月,为补齐西藏教育短板,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改变藏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的重要指示,国家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出台了《“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对口援藏的17个省市各对口援教一所西藏中学。根据自治区教育厅统筹安排,山南市由湖北、安徽、湖南三省分别对口援教市一高、二高和三高。湖南省选派首批组团式援藏教师共45人,对口援教山南三高。
相对于一高、二高这两所位于山南市区、历史悠久、办学条件成熟的学校而言,三高则是一所地处扎囊县郊且尚在建设中的全新学校,校园面积176亩,2016年秋季才正式开学。目前,学校教学、生活设施已基本具备,但操场、科教楼、艺体楼等建设尚未完工,图书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大型会议室、健身室等建设还未动工,教育教学设施极为缺乏。尤其是生源相对较差,招生录取线比一高、二高分别低38分、112分,且学生绝大多数为农牧区孩子,基础相对更为薄弱。基于这种校情、学情,山南三高援教任务十分艰巨,任重道远。湖南省组团式教育援藏团队没有丝毫畏惧和退缩,而是直面现实、迎难而上,撸起袖子加油干。
开拓篇:首战告捷
自进藏以来,湖南援藏教师团队讲政治、讲团结,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全身心投入到学校建设发展中。根据山南市委常委、副市长、湖南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总领队廖良辉提出的办学目标:把三高打造成西藏基础教育、湘藏交融、湖南援藏教育的“三张名片”,湖南援藏教师团队在没有现成经验可资借鉴的情况下,广泛开展调研,深入探讨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寻求学校跨越式发展的新思路新对策。
他们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寻求多方支持。紧紧依靠两地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为学校寻求政策支持、汇聚教育资源。加强与湖南名优高中学校的交流,从省级示范性高中常德市七中和岳阳市七中引进4位音体美专业教师短期援藏,帮助提升高三小专业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加强与拉萨、江苏、北京等地名校经验交流,分三批派遣教师前往听取示范课,充分吸收、借鉴其教育经验。加强与周边学校交流融合,深入扎囊县中学、朗赛林小学、阿扎完小等学校了解教学管理等情况,了解九年义务教学现状,实现初高中教育无缝衔接、全面对接。
他们充分运用多种方式,整合队伍力量。学校领导班子经常召开民主生活会,交心谈心,实现了兼容并蓄、和而不同。实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制度,挑选出一批高素质的行政管理人员。启动“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40名援藏教师一对一、一对多地指导本地青年教师,为学校培养一支带不走的骨干队伍。利用教职工大会、学科组教研活动、专题讲座、藏汉互教互学、生活友谊结对、文体活动等,增进教师间的相互了解,增进民族情感融洽。
他们充分结合校情学情,开拓工作局面。全面摸实情、接地气,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大胆创新,让湖南的教育理念、管理方式、教育方法、教学策略在西藏深接地气。学校以“为每一位学生的全人生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侧重学生的养成教育,把培养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作为第一要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行全封闭、高强度、半军事化的科学管理。教学上确定“低起点、降难度、重双基、强训练、抓反复、反复抓”的基本策略与指导思想,抓实有效课堂,注重习惯培养,强化汉语学习,激发理科兴趣,考试侧重基础,评价突出进步。健全规范社团活动,通过演讲比赛、文艺汇演、体育活动等增强团队凝聚力,激发生活热情。
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半年下来,孩子们的习惯变好了,言语文明了,素质提高了,学习进步了,校园文化日渐浓厚。在对全体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学生对学校的满意率高达95%,对援藏教师的优评率高达90%。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人民网、中国教育报、西藏日报、湖南日报、西藏卫视、湖南卫视、红网、山南报、山南网等各级各类媒体对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方式、教育教学、组团式援藏等工作进行了60余次典型报道,湖南组团式教育援藏好评如潮。今年3月1日,中国西藏网专访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司长毛力提·满苏尔,毛司长浓墨重彩地推介了山南三高的援教经验,高度肯定了湖南教育援藏团队的开拓进取精神。
创新篇:联校帮扶
治标必先治本,输血不如造血。西藏教育的短板在理念、在管理、在师资,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革新旧有的机制体制,单靠一个能干的校长不行,单靠45名援藏教师的力量不行,单靠全校1200名师生也不行。援藏校长邹四雄敏锐地意识到,分散式个人援教引进的只是个人优质教育资源,组团式教育援藏也只是为藏区孩子打开了一扇遥望外界的窗口。但是,“遥望”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藏区教育,还得让孩子们“走出去”,去了解藏区外面的世界,不仅开启一扇窗,还要打开一张门。
学校要持续发展、跨越式发展,必须引进源头活水!必须将内地先进的教育资源引进到西藏学校,必须是全方位、多举措地引进。想到就要做到,说干就干!湖南教育援藏团队立足现实,创新思维,于2016年10月向湖南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提出联校结对的想法,得到了总领队廖良辉的大力支持。工作队随即向湖南省教育厅提出由毛主席母校长沙市一中结对帮扶山南三高开展联校办学的建议。湖南省教育厅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援藏先援教、发展先育人的决策部署,高度重视,全面谋划,积极协调。长沙市一中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本着真情援藏的情怀,立即召开党委会、行政会专题研究并确定开展联校援建工作。同年11月14日,在多方协作努力下,山南三高与长沙市一中正式签订结对备忘录,初步建立联校整体框架。
根据备忘录,为全面推动联校建设,经报请自治区和湖南省教育厅同意,山南三高加挂“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山南联校”校牌。2016年12月9日,挂牌仪式在三高顺利举行。随后,援藏工作队总领队廖良辉以及省教育厅领导多次到长沙市一中协调,强力推动联校工作的开展,形成了联校办学规划,确定了系列措施:长沙市一中选派一名教学管理人员到山南三高短期援藏,现场指导;联合开展“基于互联网+教育的联校模式探究”课题研究;构建包括在线课堂、在线培训、在线交流、在线探究、在线结对等功能的联校网络平台,全面对接两校的教育教学教研管理培训等工作;指导山南三高建立官网,并与长沙市一中官网链接,实现资源共享;两校学子开展一对一结对交友、书信交流等活动;在山南三高设立名师论坛,不定期邀请湖南名优教师来进行业务指导和学术交流;山南三高每个学期选派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到长沙市一中跟岗学习;组织山南三高部分贫困优秀学生与长沙市一中优秀学生志愿者进行友谊结对、帮扶结对;选派优生苗子到长沙市一中进行各学科的奥林匹克竞赛培训;在高三学段筛选少数优秀学生到长沙市一中本部或分校进行为期一学期的插班学习或成建制学习。
联校办学加强了藏区学校与内地学校的对接,实现了先进理念互通、优质资源共享、师资力量同进、精神互励互勉、文化互通互融,尤其是拓展了藏区孩子的视野。正如山南三高一名高一学生所说:“与一中的王鑫成为笔友后,我越来越喜欢写日记了,写了日记就寄过去给他看,会很期待他的回信。”三高藏族教师索朗吉巴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她很快就有机会作为骨干教师到长沙市一中去培训,见识这所百年名校的魅力了;高一学生罗布卓嘎的家长十分开心,“现在三高就是设在我们老百姓家门口的内地西藏班。”
展望篇:再接再厉
一石激起千层浪。山南三高首创的联校模式引起了强烈社会反响,西藏日报、西藏电视台等媒体纷纷推介。山南市委书记张永泽、市长普布顿珠都对《努力打造组团式教育援藏“联校模式”》作出长达300字的重要批示;自治区教育厅工委书记、厅长许成仓指出,“联校模式”是组团式教育援藏的首创之举;自治区分管教育副主席房灵敏指出,长沙市一中与山南“三高”开展联校办学,是组团式教育援藏的创新举措,望“三高”抢抓机遇,走出一条组团式援藏的新模式,为提高山南乃至西藏教育教学质量闯出一条新路子;湖南省分管教育副省长向力力指出,“我省打造的组团式教育援藏‘联校模式’是很好的创新之举,希望坚持完善,不断探索总结经验,真正打造成为湖南教育援藏的名片”;自治区常务副书记、政协党组书记邓小刚明确批示,湖南教育援藏联校模式“符合中央的方针与精神,切合西藏山南的实际与需要,深受西藏人民欢迎与好评,望继续抓紧抓实抓好,见成效,作表率”。
扶贫必先扶智,发展必先育人。组团式教育援藏从根本上来说是藏区“扶智”“育人”采取的最有效举措。“联校模式”则是湖南教育援藏团队在“组团式”教育援藏道路上作出的又一大胆创新,是接地气、有前景、具气魄的“教育精准扶贫”大手笔!它真正成为了藏族同胞与三湘儿女、藏区教育与内地教育、雅砻文化与湖湘文化的桥梁和纽带,为改变藏区教育现状,补齐教育短板提供了无限可能和勃勃生机。敢为人先的湖南教育援藏团队,一定会励精图治、殚精竭虑,为实现联校之间“品牌上的优势相联、办学上的整体相联以及情感上的真心相联”作出更多探究,不断拓展和深化“组团式”教育援藏这一新模式,为打造西藏基础教育的“三张名片”,为民族教育的腾飞而不懈努力,勇创佳绩。
来源:红网
作者:郭世钦 杨琴
编辑:刘惟烜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