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扶贫工作队和支村两委的帮助下,洲田村贫困户张龙志在当地花炮厂谋得一份工作。
红网浏阳市分站5月11日讯(浏阳日报记者 宋攀)不用自掏腰包,由银行提供财政贴息的1万元贷款,澄潭江镇碧溪村78户贫困户都成了当地花炮厂的“股东”,每年都能拿到按贷款金额10%的保底分红。
蜿蜒曲折的南川河在澄潭江镇穿境而过,省定贫困村洲田村就位于南川河畔。交通闭塞、山多地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前进步伐。
脱贫“谁来扶”?和妻子一起在当地花炮厂工作,洲田村的贫困户张龙志一家如今年收入近8万元。这得益于作为后盾帮扶单位的国土局扶贫工作队和洲田村支村两委牵线搭桥,而更多的“张龙志”因为他们的“牵线搭桥”,在当地花炮企业找到合适的工作。
脱贫“如何扶”?作为当地花炮厂的“股东”,再过不久,碧溪村贫困户曾钦玉就能再次拿到分红了。这得益于当地大胆探索的“花炮企业+贫困农户”的小额信贷分贷统还模式,碧溪村78户贫困户都成了当地花炮厂的“股东”,而股本是由银行提供财政贴息的1万元贷款。
在“谁来扶”和“如何扶”上动脑筋,澄潭江镇的扶贫工作正如火如荼。
就业扶贫
洲田村80%贫困户走上脱贫路
如何帮助洲田村的贫困户脱贫?国土局扶贫工作队和洲田村支村两委从“谁来扶”着手。
大儿子自小患病,高昂的医药费让家庭不堪重负,洲田村的张龙志家是典型的因病致贫家庭,2015年,他家成为村上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当地华文烟花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记者见到了忙碌的张龙志。
去年,在扶贫工作队和支村两委的牵线下,华文烟花公司给张龙志提供一个工作岗位,在无药生产线上做事。勤劳肯干的张龙志很快就熟悉了工作流程,赶上熟练工人的水平。工作第一个月,张龙志领到3000余元工资。
没多久,在扶贫干部与企业的帮助下,张龙志妻子也顺利进厂做工,夫妻两一起管着一台机器,去年一年收入近8万元。如今,张龙志家已经建起宽敞明亮的两层楼房,硬化了门前的空地,日子越过越红火。
从“谁来扶”着手,“仅华文烟花就给14户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洲田村主任张龙华介绍,通过引导鼓励企业吸纳贫困户就业,全村7家花炮企业为包括张龙志在内的近百户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全村80%的贫困户走上了就业脱贫道路。目前,洲田村已脱贫贫困户的家庭成员人均年收入达6千元。
金融扶贫
贫困户“股东”每年有分红
洲田村从“谁来扶”着手帮扶贫困户只是澄潭江镇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
如何帮助更多的贫困户脱贫?澄潭江镇又探索出了另一答案——从“如何扶”着手。
“让贫困户自主发展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缺项目、缺资金、缺效益。”澄潭江镇扶贫办主任周文说,澄潭江镇从以花炮经济为主的镇域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尝试“花炮企业+贫困农户”的小额信贷分贷统还模式,以“大爱澄潭”精神为引领,引导企业主动参与精准扶贫。
去年年底,家住澄潭江镇碧溪村的贫困户曾钦玉和其他77名贫困户一起,都成了当地永发花炮厂的“股东”——股本不用自掏腰包,而是由银行提供财政贴息的1万元贷款。
包括永发出口花炮厂在内,万乐鞭炮烟花有限责任公司、艳阳天烟花制造有限公司也主动参与这一项目。161户贫困户每户贷款1万元,分别交由这三家花炮企业经营,企业保证每年按贷款金额的10%保底分红给贫困户。
这几天,曾钦玉很是期待:再过不久,他“入股”的花炮厂就将进行第二次分红,届时将再次拿到500元分红。
达坪村的贫困户杨全钦也在期待这次分红。由于身患再生障碍性贫血,他每年需要4万元医药费。现在,他和妻子在家养猪,儿子在外打工,加上政府给予的大病救助、低保和金融扶贫等利好举措,杨全钦去年成功实现脱贫。
“以前,扶贫小额信贷以贫困户自主贷款为主,受劳动能力、收入保障等多种限制,事实上很多贫困户往往不具备贷款条件。”澄潭江镇人大副主席陶长富表示,现在“贷款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入股模式让扶贫资金变成了贫困户的有效资产。“现在,贫困户不仅能作为股东享受到持续稳定的收益,还可以到入股的经营组织里打工。”
特写
以奖代补实行产业帮扶
采取就业扶贫的同时,洲田村还实行产业帮扶以奖代补原则,洲田村贫困户发展种养殖项目都可以获得补助。
其中,种植水果花卉等作物,每亩奖补500-1500元不等,养殖鱼塘每亩可获补1000元,每养一只鸡鸭鹅奖补10元。仅2016年,洲田村产业帮扶就覆盖113户贫困户,共发放帮扶资金32万元。
“山冲里也能孵出致富蛋。”这是洲田村关口组詹昌洪的亲身感受,儿子在外地上班,在家无事的詹昌洪在扶贫干部的指导下,将门前的山坳里圈出几亩空地,用以养殖鸡鸭鹅。
洲田村第一书记黄龙进介绍,为了让詹昌洪没有后顾之忧,当地花炮厂再次发挥作用,企业食堂每天从詹昌洪那购置禽蛋,扶贫工作队还教年近花甲的詹昌洪学会用微信,玩起线上营销,“一天禽蛋能卖100多元,加上补贴的资金,去年就实现了脱贫”。
扶贫日记
精准扶贫工作进入了脱贫攻坚阶段,为了进一步掌握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我和村上的扶贫专干多次对洲田村的20多个村民小组进行了深入走访、专题调研,锁定贫困原因、找准“病根”和症结,并缩短与群众的距离,增进干群感情。
在深入走访过程中,发现东岸组王贤义家四个人,两个儿子在读小学,房屋潮湿、昏暗、房顶破损严重,屋内电线老化、凌乱,而且地势很低,每天春季频繁下雨房间都会被水淹,给他们一家生活带来了不便,而且存在安全隐患。
和村书记、村主任一起沟通后,我们立即帮王贤义争取危房改造的指标,全程帮助他办理建房手续、重建房屋。此后再到他家走访,屋里亮了,他脸上的笑容多了,下雨天也不怕漏雨了,陪他拉家常、帮忙辅导小孩功课。大家的情感越来越近,越来越像一家人。
作为一名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名队员,要时刻提醒自己,牢记用真心换民心,全心全意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帮助更多的贫困户早日实现脱贫。
——洲田村第一书记、市国土局地质环境科副科长黄龙进
来源:红网
作者:宋攀
编辑:唐韵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