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们的节日·端午》全国文明村镇文艺展演汨罗举行

来源:红网 作者:罗玲 冯刚 编辑:杨滋 2017-05-13 16:58:35
时刻新闻
—分享—

5月13日,《我们的节日·端午》全国文明村镇文艺展演在湖南省汨罗市举行。

260名小演员朗诵《九歌》。

陕西华阴老腔艺术团一曲《过端午》引得掌声阵阵。

  红网岳阳站5月13日讯(记者 罗玲 冯刚)5月13日,“爱我中国 圆梦中华”——《我们的节日·端午》全国文明村镇文艺展演在湖南省汨罗市汨罗江国际龙舟竞渡中心举行。

  此次文艺展演分《寻梦汨罗》《诗画田园》《风润农家》和《大美中华》4个篇章15个节目,湖南花鼓戏、陕西华阴老腔、常德丝弦、内蒙古民族舞蹈、新疆若羌赛乃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节目在龙舟节的舞台上轮番上演,亮点频频,让赶来汨罗过节的人一饱眼福。

  他们既是演员又是舞台“背景”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伴随着260名孩子一声声悦耳的朗读声,文艺展演第一篇章《寻梦汨罗》正式拉开序幕,会场响起了阵阵掌声。

  舞台两侧,260名小演员腰杆挺得笔直,朗读着久远优美的楚辞《九歌》,将人们带回悠远的历史。虽然顶着烈日骄阳,但是孩子们个个精神饱满,声音洪亮,丝毫没有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这群小演员是来自汨罗市归义中学初一年级的学生,大多没有舞台表演经验,从排练到正式演出仅仅用了一个礼拜时间。除了集体的常规排练,孩子们在晨读的时候也会抓紧时间练习,生怕给整个团队拖后腿。

  “我们的小演员们除了要接受朗诵和队形方面的培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都挺能吃苦的。”领队老师胡勇说,小演员们既是表演者,同时也是整个舞台的一个“背景”,贯穿展演的“寻梦汨罗、诗画田园、风润农家、大美中华”四大篇章,是所有演员中表演时间最长的一个团队。

  胡勇说,正式演出前共彩排三次,每次一坐就是三个小时,有时候更久,在彩排过程中,还有个别孩子因为受不住高温天气一度有流鼻血的症状,但是经过休息调整,孩子仍然要继续参加演出。

  陕西华阴老腔——带观众感受一场听觉盛宴

  作为全场最接地气的节目华阴老腔无疑是观众最期待的节目之一。11位民间老艺人一曲《过端午》将华阴老腔的刚直高亢、磅礴豪迈的气魄展现无遗。

  台上,只见老腔艺人一手持着木凳子,一手高举木块,和着曲调,有节奏地、用力地击打木凳,现场观众和演员群情激昂、遥相呼应。

  月琴、板胡、大锣、马锣、引锣、战鼓、惊木、干鼓、梆子、钟铃等自制乐器在老腔艺人敲击下,配合主唱粗犷豪放、铿锵有力的唱词,场面十分震撼,观众直呼过瘾,让他们感受了一场听觉盛宴。

  2006年,华阴老腔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也逐渐被各个年龄阶层的观众所接受和喜爱。陕西华阴老腔艺术团团长张香玲告诉记者,这次来到湖南汨罗演出是推掉了原本的档期安排,团员们纷纷表示来到端午源头龙舟故里过端午节也是别有一番味道。张香玲说,为了这次演出,他们团队花了整整五天时间,将陕西老腔结合汨罗端午文化,创排了这一曲《过端午》,希望汨罗人民喜欢由两种地域文化组合而成的陕西华阴老腔。

  人美歌甜 演绎不一样的《世界有条汨罗江》

  “世界有条汨罗江,弯弯曲曲水流长…”青年歌手王馨一曲《世界有条汨罗江》将节目推向一个小高潮,现场群情激昂,欢呼声连片。

  去年获得央视“寻找刘三姐”全国总冠军的王是湖南邵阳人,这是她第一次到汨罗参加这么大型的演出,她表示自己虽然参加比赛无数,但是面对汨罗热情的观众她仍然感到既紧张又兴奋。从熟悉歌曲到正式演出只有短短几天时间,没有哪次演出时间这么紧,这对于她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人美歌甜,舞台表现力很强。”这是导演组给王馨的评价。“她把《世界有条汨罗江》唱出了自己的味道,我们都很喜欢这个节目。”台下也不乏王馨的小粉丝们。

来源:红网

作者:罗玲 冯刚

编辑:杨滋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7/05/13/94492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