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泉峪村:行走在“风花雪月”中

来源:红网 作者:王诗颖 编辑:陈佳婕 2017-05-15 16:04:17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由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行动组委会主办,省人大民侨外委、省发改委、省民宗委、省财政厅、省农委、省文化厅、省住建厅、省扶贫办、省旅游局、红网承办,各市州相关单位协办的湖南省第三届“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评选活动,最终10个村镇被评选为“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近日,红网记者跟随活动评选考察体验组深入少数民族地区,用镜头记录特色村镇的田园风采和民俗魅力,5月15日起,红网将陆续推出《湖南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系列报道。

贺龙的曾祖父及祖父首倡并修建完成的“贺龙桥”,方便了村民们的通行,成为了泉峪村的一道风景。

贺龙元帅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

泉峪村居民们展示特有的白族“战舞”。

白族姑娘们正在品尝“三味茶”。

  红网记者 王诗颖 张家界报道

  当河水变得翠绿时,我们知道,泉峪村快到了。

  张家界市洪家关白族乡泉峪村座落在桑鹤公路沿线,70%的村民都是白族,或许是因为白族民居特色的白墙青瓦的建筑,泉峪村第一眼给人的感觉明亮而又温暖,除了是白族聚居地,这里也是贺龙元帅的故乡,也正因为如此,每天都会有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但想要到达贺龙元帅的故居,首先得先走过那条白族居民每天都要来回好几遍的风雨桥。

  这座风雨桥如今也叫“贺龙桥”,却并不是贺龙所建,而是贺龙的曾祖父及祖父首倡并修建完成,泉峪村民的母亲河玉泉河便从贺龙桥下穿过,这条母亲河曾经将泉峪村一分为二,村民们想要到达对岸,只能趟水过河,也不能避免的发生过诸多意外,伤及村民性命。而如今的贺龙桥,除了方便村民们通行,也是谈天休闲的好地方,若是闲暇之余,游客还有机会坐在贺龙桥上与村民们聊聊村里有趣的故事。

  白族还未出嫁的女孩被称为“金花”,他们的服饰自成一体,用色大胆,明快而又协调,村里的“金花”告诉记者,这里的白族居民的先祖,都是从云南大理迁徙过来的,也因为如此,泉峪村的白族居民们始终保持着浪漫的气息,“我们将风花雪月戴在头上。”

  垂下的穗子是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的雪,而弯弯的造型则是洱海的月。

  “风花雪月”的浪漫看似柔弱,泉峪村的白族居民们却在这里慢慢形成了坚毅的性格,由于曾经湘西土匪的横行,湖南的白族居民更加尚武,也培养出了“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贺龙元帅,父亲是前清武举人,贺龙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各种拳法,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直到革命爆发,那时离开家乡的贺龙可能也没有想到,自己再也没有机会回到故乡。

  贺龙元帅记忆中的故乡总是甜蜜却又苦涩的,而现实中的泉峪村却在村民的努力下越来越好,“金花”们与相爱的“阿鹏哥”对唱一首甜蜜的情歌,节庆日跳一曲“战舞”。时光好像特别善待这里的人民,如玉泉河一般,在生活的琐事中感受缓缓流淌着的幸福。当有远方的客人拜访时,村民们则会精心准备一道“三味茶”,“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让客人在简单的茶点中体验人生百味。

  2014年12月,省财政厅在洪家关白族乡进行美丽乡村的建设,主要建设区域在泉峪村。目前已有泉峪山体公园和玉泉河生态河堤以及沿河的生态游道,极大地改变了泉峪村的生态环境。

  在传统种植业基础上,泉峪村则依托“美丽乡村”发展机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目前已形成400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包括大棚蔬菜园、水果采摘园、中国梦稻田公园。还建立了500亩泉峪山体公园有机茶叶基地,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增加了农民和村集体的收入。同时,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旅游发展机制,促进泉峪村民族特色村寨健康发展。

来源:红网

作者:王诗颖

编辑:陈佳婕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7/05/15/94457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