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记者 陈登辉 刘琼萍
月黑风高,两名外地男子,心生歹念,抢了三家便利店,却发现由于采用无现金支付,一共才抢到两千余元,算上路费和工具费,竟然“亏本”了。
这不是段子,而是今年3月底发生在杭州的一则真实新闻。
近日,支付宝提出,希望用5年时间,推动中国进入无现金社会,引发热议。作为消费热土的星城长沙,许多市民已经习惯了在付账时“不掏钱包掏手机”。那么如果兜里不带一分钱现金,是否能顺利过上一天呢?记者近期邀请了三位不同职业和年龄的长沙市民,体验一日“无现金”生活。
90后大学生体验 吃喝玩乐无障碍
在湖南商学院读大四的温慧,上周五应邀体验了“无现金”生活的一天。
因为课程已经结束,这天温慧睡到了自然醒。室友提议点外卖,早餐午餐一起吃。她打开手机,用一款外卖APP挑选好菜品,通过绑定的银行卡支付了78元。40分钟后,外卖送达宿舍楼下。
用餐完毕,温慧要与好友一起到周边的商圈逛街。当天正好有两部新片上映,她通过手机对比了各个购票软件上的票价,选了家便宜实惠的。订好票后,她与好友叫了辆网约车出门,“这家平台搞活动,充值有奖,算下来比打的便宜。”
晚上吃饭时,温慧用支付宝买了单,平均算下来一人40多元,另外几个朋友就发微信红包给她,“AA制更方便,省去了找零的麻烦。”
一天下来,温慧除了小摊上买西瓜花了点现金,其余都是电子支付。不过晚上在超市里却遇到了尴尬。“想买打包的大袋子,结账的时候不知道是手机还是网络问题,一直卡在支付界面,身上又没有现金,”后面排队的人不断在催促,最后还是朋友帮她用现金垫付了,“看来有时候还是用现金靠得住”。
80后白领上班族 虽然方便但缺乏安全感
80后的长沙市民李思念是一名公司财务。上班地点在湘江边的万达写字楼。上周四,她开始了自己的“无现金”生活体验。
“虽然说移动支付很方便,但还是会习惯放点现金在身上,这样才有安全感。”出门前,李思念拿了500元钞票放到钱包里。
到了单位附近,李思念找到一家深居小巷里的粉店“嗍粉”。“写字楼周边租金贵,所以只有这种偏僻的角落里,才有粉吃。”然而即便是家“苍蝇小馆”,只有两三张桌子,也能微信支付。“来我这吃的都是白领,他们都喜欢这样付款,觉得比较时尚吧,”粉店老板说,现在给现金结账的,已经不到一半了。
中午单位统一用餐,直到下班,李思念钱包里的500元还是一分未动,“菜市场买菜都能用支付宝,估计这500元是不会用了。”
一天下来,李思念总结说,虽然不用现金也没问题,但还是会缺乏安全感,“钱包掉了顶多损失些现金,可如果账户被‘盗刷’,损失可就大了。”
60后个体经营户 努力适应才能跟上时代
1000多平方米的厂房,20几台洗涤机器,40多个工人,10几辆派送的车,望城区某洗涤公司的周先生每天都围着这些在打转。
“无现金”生活的体验,从早上6点开始了。周先生的微信开始响不停,原来是给面包车师傅派发‘加油’红包的时间到了,“一般隔两天会给师傅们发一次加油红包,微信上记录着很方便。”
在家吃过早饭,周先生开车前往高桥大市场,采购厂里的物资和机器小零件设备,金额不大都是用微信支付。“大型设备还是不行,还是得去银行转账,”周先生说。随后,他前往合作的酒店收款,“不到1万元的可以用微信和支付宝,超过1万元的,公对公转账,”没用一分钱现金,周先生这半天很顺利。
不过到了下午,终究还是用上了钞票。因为当天是给员工发工资的日子。周先生取了5万元现金,准备发给短期雇用的农民工。
一天下来,其实除了公司业务,个人消费上,周先生也基本没有使用现金。“什么微信、支付宝的,已经很流行了,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开门做生意,必须跟上大家的节奏。”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陈登辉 刘琼萍
编辑:康晓乔 实习生 向宏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