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走进大美湘潭 畅游特色小镇”——西汉古城 魅力花石

来源:红网 作者:焦炬 李耀湘 罗莎 编辑:唐韵 2017-05-23 09:19:36
时刻新闻
—分享—

花石镇总规图

农妇在荷田里掐着藕尖儿

罗汉山

汉城桥遗址

改造一新的湘莲大市场

天马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项目规划图

游客在荷塘拍照留念

  红网湘潭站5月23日讯(记者 焦炬 李耀湘 罗莎)“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张元干《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的这两句词展现的场景是当天上飘动的浮云遮住月亮时,夜雾中的柳树顿时显得暗淡难辨。含着夜露的荷叶随风轻轻摇曳,露珠不断汇聚,落入湖中后荡起层层涟漪,在月光的映射下,仿佛无数闪着光的萤火虫在空中飞翔,美妙的画面让人流连忘返。

  5月的湘潭已进入初夏时分,湖南省湘潭县花石镇的万亩荷田中绿意盈盈,很多荷叶尽情地舒展开来。清晨,一名头戴草帽的农妇开始在荷田间摸索,不一会儿,就掐了一小把一尺来长的藕尖儿攥在手里。这个时节的藕尖儿可是非常抢手的时令小蔬,把它切成1厘米长短的小段,搭配红椒、蒜末一起下锅大火翻炒,加少许盐和白醋,一两分钟后即可出锅。夹起一段藕尖儿放入口中,轻轻一咬,便能感受到它的鲜嫩。汁水从牙间迸射出来,莲藕的清香瞬间沁人心脾。

  再过一个月左右,这万亩荷田就会展露出最迷人的风情,吸引大批的游客前往观赏。蜜蜂们也将忙碌的穿梭在大片的粉嫩花瓣中,透明的翅膀慢慢变得金黄。

  花石莲香飘全国

  花石镇位于湘潭市南部,依涓水邻衡山,潭花、韶茶公路贯穿全镇,交通十分便利。镇区距离岳临高速回龙桥收费站仅5公里,距湘潭市区仅1.5小时车程,距长沙、株洲、衡阳仅2个多小时车程。花石镇总面积约为201.25平方公里,总人口9.2万人,是湘潭县西南部最大的集市贸易集散中心。目前,花石镇拥有全国最大的湘莲生产基地和莲子贸易集散中心,曾获评“全国重点镇”“湖南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建制镇”“湖南省美丽乡镇示范”“湘潭市特色镇”等。

  “湘莲甲天下,潭莲冠三湘”。湘莲产业是花石镇的传统产业、支柱产业,具有非常成熟的湘莲初加工技术,专业经营人员6000多人。同时,花石湘莲市场也成为了全国规模最大的湘莲加工贸易专业市场,全镇常年种植湘莲面积1.2万亩,建设了“万亩湘莲基地”,现有湘莲规模企业12家,其中1家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湘莲年产值达24亿元。在更优更快发展传统品种的同时,花石镇也加大了对湘莲品种的保护和培育,建设“中国寸三莲”原种场,对湘莲最好的品种寸三莲进行提纯复壮,成功培育出寸三莲1号和2号,占据了莲种培育、供应的制高点。

  按照湘潭县委、县政府“一区带多园”的发展思路,花石镇将成立天易经开区湘莲产业园,并被列入湘潭市2017年“三农”工作十大重大建设项目,打造建设中南地区的“湘莲大镇”,湘莲产业迎来全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园区的项目建设包括重点打造花石湘莲产业基地、花石湘莲小镇基础设施完善、花石水库旅游开发以及涓水河两岸古镇建设景观改造等项目。天马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位于花石镇天马山村,是蓝思科技的后勤保障基地、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合作基地。项目主要以蔬菜、湘莲、水稻种植和畜禽、水产品养殖为主,以天然水体、山脉、植被等自然资源为依托,力求打造成种植、养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园。园区发展以种养殖业为基础,农产品精深加工求收益,休闲旅游业创品牌,实现产业的融合,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项目规划总面积约5000亩,分为五个功能区,计划总投资约2.5亿元。项目开发公司将土地流转后,再无偿返还给当地农户耕种,并由开发公司提供资金、技术、销售支持。该项目共分三期进行,预计8年内完成。整个项目落地后,需要专职就业人员1000人以上,流动作业人员4000人以上。这为当地留守农民以及返乡人士的就业提供了充分保障,也为当地留守儿童及空巢老人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该项目紧邻花石水库,根据项目第三期规划,将把天马山村打造成湘潭县生态旅游第一村。

  近年来,花石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湘莲市场为基础,以万亩湘莲基地为中心向周边辐射,推进 “一心(核心镇区),一园(天易经开区湘莲产业园),一片(花石示范片),两水(涓水和花石水库)”建设,启动实施项目13个,总投资近1.4亿元。自2014年以来,花石镇不仅加大了城镇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力度,还从环境综合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入手,目前湘莲市场提质改造、韶茶干线连接线建设、大江州大桥建设、环库公路建设等多个项目正如火如荼的建设中。

  花石镇依托山水塑形、绿韵作裳,依靠万亩湘莲基地等独特的农业风光,结合汉城桥、观政桥、龙口老街等人文历史古迹,以湘莲文化为魂,将镇域内山、水、花串联起来形成“赏荷之旅”休闲观光路线,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玩。目前已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了花石“赏荷之旅”系列活动,花石镇已成为长株潭三地夏季旅游的火爆地点,也成为了中南地区赏荷的首选之地。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以文化带动旅游、以旅游带动经济发展,是花石发展全域旅游的建设目标。”据花石镇负责人介绍,他们的思路是用文化穿线,在挖掘各具特色的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精心的策划,让生态保护与文化发展相结合,让人们在旅游中能真实、全面地感受到当地旅游的特点和风采。

  十八“罗汉”十七峰

  花石镇位于湘潭县西南部,距县城50公里,与南岳衡山相距约30公里,因传说水中巨石有花纹而得名。西汉时期,花石以地理位置显要、历史文化厚重而被定址为古湘南县的县城。花石境内名胜众多,十八罗汉山就是其中之一,“罗汉”惟妙惟肖、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十八罗汉山位于花石镇南,距湘潭市区55公里,属于小丹霞地貌。整个山体含石峰17座,一字排开、互相连接,耸立在汉城桥侧。因山形酷似罗汉,被人们称为“十八罗汉山”。相传湘潭昭山下的昭潭常有“水鬼”作祟,吞噬了不少生命和财产,当地“土地爷”请衡山“岳神”处治。“岳神”领命后派降龙、长腿等十八罗汉星夜前往,为免被识破,“岳神”把众罗汉点化为一群“猪崽”,各带12粒铁子作为武器。途中,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长腿罗汉见势不妙,三歩两步便走到了湘潭,在石嘴脑前等候,后化为石嘴脑。其余17位罗汉,行至花石中庸观时,遇到山洪暴涨,这里成了一片汪洋,老百姓叫苦不迭。这时,为首的降龙罗汉,立即命众罗汉依花石水并排而立,挡住洪水。洪水终于在当晚退去,百姓获救了,但17位罗汉变成了17座石山,永远的留在了这里。

  十八罗汉山前山壁其陡如削,最高的山峰约200米,最低的约100米,山上遍生藓苔。左山峰有建于明代的雷祖殿,内置雷祖神像。罗汉山山体呈棕红色、深褐色,人称“红砂石”。有的石头中含有小石粒,被当地称为“癞子石”。罗汉山的奇特、壮观,在湘中和湘东地区实属罕见,宛如一幅长达2000余米的山水画卷。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重修汉城桥碑记》中记载:“山城如画,水带回环,而成美迹。”到了荷花盛开时节,登上山顶,顿觉眼前开阔,碧空如洗,尽览万亩荷塘,俯瞰碧叶接天,红花似锦,秋风习习而来,心神为之一快。

  东汉遗韵汉城桥

  花石镇以商贾云集、市场繁荣而享有“小南京”的美誉,是湘潭市经济重镇。花石镇东1.5公里处罗汉山下的“汉城桥”,地处今马垅村,系东汉时期所建,桥主体部分至今保存完整,被列为县级保护文物。汉城桥地距湘潭市区55公里。光绪年间《湘潭县志》记载:“汉城,为西汉湘南县治所在地,故名。”

  汉城桥东,有十八罗汉山等景点;桥西,有韩家坳新石器时期晚期陶窑遗址和战国、汉代墓群等景点;桥北,有古镇花石和白湾、杨家岭新石器时代后期遗址等景点;桥南,有湘潭县最大的蓄水工程--花石水库等景点。

  汉城桥横跨花石水而建,过去是联系湘潭和衡阳的要道。它是东西走向的一跨红砂石拱桥,长12米、宽5米、高7米、跨度为10.7米。桥面两端为石级,中间为台面,台面两边有石栏杆,从南北方向下去,有9个石级和土台面。两个土台面有石级各通水流进出,桥旁立有《重修汉城桥碑记》。整座桥梁结构严密,拱如弯月,属湘潭县境最早的桥梁建筑。后来,桥面遭破坏,石级、平台、栏杆都没有了,仅存弧形石拱。1935年,当地群众在桥侧另建一座3米宽的石墩两孔平板桥,便于车辆通行。1979年,又在平板桥侧加建一座长13米、宽5米的两孔石墩拱桥,可供小型机动车辆通过。如今,汉城桥的弧形石拱静静地伫立在罗汉山前,野草藤萝之间先人修桥留下的凿痕依旧,桥下流水如斯。闭上眼,任由思绪在风声、水声中慢慢流淌,似乎又听见当年桥上车水马龙之声……

  惊鸿照影野鸭洲

  花石水库始建于1959年8月,是湘潭县最大的一个中型水库,担负着防洪灌溉的大任,兼有发电、养鱼等多种综合利用功能。水库四周青山葱茏,与南岳遥相呼应,水质良好。

  花石水库属丘陵地带,在南岳七十二峰之天马山、紫荆山余脉中,与花石境内闻名于世的“十八罗汉山”相伴,周边有盛产湘莲的平原地区,并与花石湘莲大市场相邻,与涓江河相通。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宜人,目前开辟了多个水上、岛上旅游项目。

  从水库大坝处荡舟而下,水路时宽时窄。水库中有珊瑚岛、泰坦尼克岛、子母洲、野鸭洲等小岛。值得一提的是野鸭洲,每年10月至次年3月,白鹭、黑鹭、天鹅等十余种候鸟会在此栖歇、嬉戏。漫步洲上,流连山水鸿蒙之间,却不经意惊起近处栖息的飞鸟,惊鸿照影之境跃然眼前。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