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再探石门雄黄矿区:山清了水绿了空气变新鲜了

来源:红网 作者:李飞 编辑:唐韵 2017-05-27 19:50:44
时刻新闻
—分享—

雄黄矿区污染治理工地,经过四年多综合治理,如今已是绿草青青。

2013年12月雄黄矿景象。

2009年3月雄黄矿区景象。

雄黄矿区污染治理污水处理站。

  红网常德站5月27日讯(通讯员 李飞)孟夏5月,再次踏访湖南省石门县白云镇雄黄矿区,蓝天白云下,山头青翠如黛,流水清澈见底,空气中也弥漫着清新的青草味。四年来,矿区污染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2011年依法关闭,已有1500年开采历史

  石门县雄黄矿区是亚洲最大的单砷矿区,具有1500多年的开采历史。1950年,由原湖南省工业厅批准筹建,在石门白云境内建设起省属企业雄黄矿区,一直开采雄黄原矿。1956年该矿开始冶炼砒霜,并用炼砒炉尾气生产硫酸和过磷酸钙。1968年雄黄矿下放常德市。1978年,国家停止雄黄矿的炼砒行为。1998年,雄黄矿改制为石门湘雄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企业开始进行破产清算,重组为石门雄黄矿业、石门雄黄化工、石门湘雄水泥三家公司。2009年,石门县政府依法关闭了水泥厂。2011年,又依法关闭了雄黄矿业、雄黄化工。

  雄黄矿区长期开采产生的废气、废水以及废渣,对矿区周边约35平方公里(核心区9平方公里)造成较为严重污染。国家、省、市、县四级政府高度重视矿区综合治理。2009年,该地区环境污染治理被纳入国家和湖南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1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石门雄黄矿区作为一个单独项目区实施综合整治。2012年9月,《石门雄黄矿区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正式启动,规划主要内容为:对历史遗留砒渣及污染渣土进行安全处置,对黄水溪进行综合整治,对矿区周边污染农田进行治理修复等。

  政府出资综合治理,五期工程已经启动

  国家对雄黄矿区污染治理累计投入资金2亿元,完成一、二、三、四期工程,安全填埋砷渣、砷泥27万立方米。其中,一、二期工程于2012年9月施工,封闭原雄黄矿9个废弃矿洞,建设了一座库容为21.5万立方米的填埋场,安全处置填埋砷渣及污染渣土14.4万立方米,建设了一座日处理能力为120吨的污水处理站,2015年12月通过湖南省环保厅验收。三、四期工程于2016年3月开工,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并向省环保厅申请验收。工程建设了一座库容为11万立方米的填埋场,硬化河道1400米,修建河道护堤1600米,填埋砷渣、砷泥12.6万立方米(其中,进入一期填埋场7万立米、四期填埋场5.6万立米)。五期工程主要内容是对王家台及原雄黄矿选矿厂浮选尾砂、尾矿渣清运至四期填埋场实施安全填埋。目前,已完成工程招标,正在做开工准备。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土壤污染问题,恢复矿区正常生产生活自然环境,石门县政府还申报了《湖南石门典型区域土壤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工程面积约2万亩。其中,一期工程内容为4476亩污染农田修复及配套辅助工程,主要采用蜈蚣草修复技术。蜈蚣草是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对重金属有很强的吸收和富集能力,蜈蚣草的茎、叶能够富集大量的砷,最高可达20000mg/kg,它最高含砷量比普通植物高20万倍。目前,项目区土壤调查评估、测绘工作已经完成,正组织工程设计,5月底进行工程招标,6月份启动实施。

  此前的2013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雄黄矿区鹤山村开始土壤修复前期基地建设和试种蜈蚣草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完成土壤修复示范面积200亩。中科院地理所廖茂介绍,经过两年多的修复,团队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砷污染治理技术体系,为后期土壤修复工程全面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修复成效显著,地表水已经基本达到国家Ⅲ类标准

  据石门县环保局雄黄矿污染治理办公室主任孙昌绵介绍,从已实施的四期工程来看,石门县雄黄矿区综合治理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首先是关闭了污染企业,控制了污染源头,矿区不再产生新的污染。其次是矿区内砷渣砷泥得到了安全处置以及含砷污水处理达标排放。2017年2月份监测数据显示,污水处理站出口砷含量为0.014mg/L。再者,矿区黄水溪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其砷含量呈逐年下降,已经基本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

  下一步,石门县政府将抓紧推进区域污染源治理第五期工程、土壤修复第一期工程的实施,继续做好区域土壤、水体环境监测,全力争取国家环保投资政策支持,按计划如期完成区域综合治理任务。

来源:红网

作者:李飞

编辑:唐韵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7/05/27/94030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