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准扶贫在三湘】娄底市旅游局局长率队赴大熊山扶贫侧记

来源:红网 作者:李慧 陈遗志 编辑:刘威成 2017-06-07 00:51:24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慧 通讯员 陈遗志 娄底报道

  “我丈夫40岁时因脑溢血早世了,家里剩下我和两个小孩,现在大的16岁,小的快11岁了。目前想借着大熊山旅游东风,自己开个小餐馆赚点小钱,但没技术啊。”

  “想把菜炒得好点,这个问题好解决……”

  一个朴实的脱贫需求在一场温暖的对话中得到帮助。这是5月31日下午,娄底市旅游外事侨务局局长廖志理带领局机关干部职工,走访大熊山建档立卡贫困户陈彩云家中的一个剪影。

  大熊山林场大礼村(工区),是由原礼中村(工区)与原大熊村(工区)在今年初合并更名而成,地处新化县大熊山林场原始次森林边缘,与安化县接壤,属雪峰山脉北段中山地貌,全区13个村民小组,278户,851人。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96户,林地面积约5万亩,村民因分散居住,组与组、户与户之间有些要徒步几小时才能到达。俗话说:“看见屋,走得哭”,加之通讯、公路、电力不畅,却只能守望着富山过穷日子,靠挖药材、养蜂等维持生计。

    看望和帮扶

  肖偌武,林场退下来的工人,有病在身,没工作,没房子,现在还租居在别人的房子里过日子。廖志理一行了解情况后,来到肖偌武租住的房子里,感叹“真穷啊,看到这一幕很是心酸”,忍不住拿出小小的心意,塞在他的手里。

  娄底市旅游外事侨务局纪检组长陈应清帮扶对象陈美,一个15岁的初三学子,父母离异,现在跟着外公外婆过生活。家庭的不幸,是孩子心中永远的痛。陈应清对孩子说,“一定要好好学习,越是出身贫苦越要有大出息,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我们会尽力帮忙。”孩子感动得连连点头。

  第二天早上,大雨,大熊山上,廖志理安排各帮扶责任人分头行动,副局长刘建华冒雨前行,也顾不得全身被雨淋湿来到扶贫对象谢兹菊家里。77岁的老奶奶,再婚的老头早就离她而去,子女们为了生活各奔东西,如今一个人孤苦地守在山沟沟里,沧桑的脸上流露出生活的无助和对脱贫致富的渴望。刘建华感叹,“陪伴才是最大的脱贫啊!”

  “家里有一个小小的农家乐,应该生活还不错吧。”肖玲是贫困户肖福元的女儿,自己不识字,只能请女儿作为扶贫的联系人。廖志理一行来到肖福元家里了解到,夫妻俩有病在身,家里生意全凭他患腰椎病的老婆打理,一年收入并不多。

  同一个山沟,相隔一丘田远,陈记元、陈善锋两兄弟都是贫困户。哥哥陈记元,因病致贫,依靠养蜂,一年也赚不了多少钱,一家人围着山里过活,大儿子34岁了,如今对象还没有着落。“这么穷的地方怎么能引来金凤凰”,办公室工作人员刘红文认真地思考着这个事,默默地记在心里。弟弟陈善锋,因娶了一个精神异常的老婆,他不得不带着两个孩子打工。扶贫当扶心,扶贫干部帮助他树立生活信心。

     对症下药脱贫

  “穷是现实的问题,我们要面对问题,对症下药。”

  “让他们学学技术,女的可以学厨师,小伙子可以让他们学开车,有了技术才可能有饭碗。”

  “脱贫要让他们思想上脱贫,一定要让小孩子读书,读好书,才是关键。”

      ……

  这个夜晚,伴随着蛙声一片,廖志理组织的一场扶贫讨论会一直持续到凌晨大雨初歇,他们的帮扶在路上。

来源:红网

作者:李慧 陈遗志

编辑:刘威成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7/06/07/93777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