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文湘军】余艳:报告文学是用脚板子走出来的

来源:红网 作者:李赛可 编辑:李晓玲 2017-06-29 16:58:47
时刻新闻
—分享—

余艳

  红网时刻新闻实习生 李赛可 长沙报道

  初见作家余艳,她正在红网四楼一间办公室与人商谈湖南省网络作家协会成立大会的筹备事宜。黑色无袖长裙,领口中间一朵别致的绿色花团,烫了的长发一侧垂落,优雅卓然而出。

  一直在忙碌,互动时语速很快,处理事务则认真利落,考虑到我在一旁等待,余艳几次表示歉意,还见缝插针,主动与我在办公室就地聊了起来。不过事务接踵而至,几次被打断,待到下午6点终于告一段落,就地选了他们现场敲定大会议程的三楼会议室,四十五度角相对而坐,她二十多年的文学之路徐徐展开。

  余艳是畅谈的,绘声绘色,娓娓道来,起初白日天光还透过窗户涌向室内,等到陪伴她下楼,看着车子慢慢开走,夜色铺天盖地,已是晚上9点。

  激情燃烧的岁月

  文学梦青涩萌动的年纪正赶上了举国思想文化解放的年代,余艳的文学之路从一家企业启航。

  位于永州之野、潇水之滨,零陵卷烟厂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于领导支持与鼓励下创新精神文明,形成了全国有名的企业文化现象,其中一面旗帜是它的文学团队。一个厂有四个中国作协会员、一群省作协会员,老少中青,一帮子文学爱好者云集一起,互相勉励,激扬文字。“在那个时候,就有那么火热,有点激情燃烧的岁月的感觉”。

  置身浓厚的创作氛围中,余艳正当青春年纪,既被感染,也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初生牛犊不怕虎,才搞文学,余艳就打磨出了一个中篇,要不要投?文友们鼓励她,这比其他杂志上的头条文章不会差。于是“冲呢,怕懒得”,当时还都是手写,余艳的稿子卷起后很厚一叠,就滚成卷轴状,用橡皮绳缠起,塞到大信封里头,“信封都快挤爆了”。

  尽管与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不懂套路,但是凭着写作有闯劲,文字有灵气,中篇小说《女人的岁月》,四万多字,顺利在著名文学杂志《芙蓉》上发表了。

  首战告捷,又坚持耕耘,捷报便频频传来,在零陵卷烟厂浸润8年,大量文字在杂志上铅印刊发,还出了两本书,余艳被破格调到了湖南省作家协会,开始了更为专注深入的文学路。她感恩,总是会提到这片文学创作起步之地,在讲述里,在微信朋友圈里,一次次用热烈的文字描述它,形容那是“很重要、很重要”“魂牵梦绕的地方”。

  走出来的文字

  怕孤独、怕黑暗、怕与死有关的一切,余艳还是在2013年1月28日晚上独自置身杨开慧板仓故居里的卧室,体会创作对象杨开慧写下万言“情书”时的感情波澜。

  为寻找灵感而重回历史现场的这次体验,写进了她的报告文学作品《板仓绝唱》,也在圈子里传诵。

  每一次写作,都会将脚步抵达实地,扎根现实土壤。已是多年历练的余艳深有体会,“报告文学是脚板子走出来的,是脚走出来的文字,如果不勤走,出不来,写不了的。”

  而回顾初涉报告文学创作时,尽管都不知道报告文学是什么,余艳就抓住了报告文学的这一命脉,深入实地,贴近对象,并且用文字生动地传达她的观察与感悟。

  写《星光灿烂》,她经常下车间,找工人聊天,还帮着一起干活,与工人打成一片。

  写《花儿是怎样开放的》,她跟随体操队的日常训练,看墙内孩子如何压腿,压腿很疼,他们怎么忍受怎么忍不住哭,一墙之隔的家长又是如何踮起脚尖,找寻墙内训练的孩子。

  写《杨开慧》《板仓绝唱》,她几十次去板仓,湖南境内的红色景区跑了个遍,三上井冈山,茨坪、茅坪、黄洋界、象山庵,一站站走访,收集原始资料。

  “报告文学,特别是像我们写历史性的报告文学,一定是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功课做在走访上。”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以杨开慧板仓手稿为叙事基点,用女性视角诠释被历史迷雾所遮蔽的历史真相,《板仓绝唱》在2013年发表后得到大量关注,获得第五届徐迟报告文学奖,也树立了余艳在当代报告文学界的影响力。

  作品流传的速度远远大于余艳本人的传播速度,以至于一次研讨会上,前面两人窃窃私语讶异《板仓绝唱》的作者也将参会,转身与余艳打个照面却是一笑而过、陌不相识。直到事后见面介绍,才恍然而笑。

  只见作品未见其人,是件幸福之事,但余艳自诩为报告文学的新兵,深觉现在压力很大。超越自己是起码的,“比原来还写得差些,交不了差”。

  她历数《板仓绝唱》的三大特点,一是伟人题材,毛泽东与杨开慧都是独一无二的;二是有杨开慧的揭秘手稿;三是关注度高,读者对毛泽东与杨开慧充满了好奇。

  为实现自我超越,余艳撰写另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作品《湘妹子的万水千山》时,在思想、架构与细节这三个点上细致打磨。她试图写出小人物的成长,并且用大人物来衬托小人物,最终让小人物能够立起来,鲜活起来。

  这种对小人物的关怀将延续到她正在布局的湘妹子系列作品中。余艳说出了她的感悟与宏愿,“每次走到湘西那种地方,就觉得脚踩着的这片大地是子弟兵的尸骨堆起来的,而其中就有我们的湘妹子。今天的湘妹子有责任把她们写出来。如果还不写,这些湘妹子就真的是死了后就再也没人知道了。”

  麻布袋上绣花

  迄今出版的作品横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多种文体,余艳认为自己在跨界写作上不存在阻碍,并归因为“敢闯敢拼、不讲套路”的创作风格。“将散文的笔调用于小说创作,散文里又嵌入小说的架构。把自己所熟悉的文学技法,融入到一篇作品里头,用好,结果就是每篇文章都很独特。”

  在湖南大学纪实文学研究所所长章罗生眼里,《板仓绝唱》的成就之一即是艺术形式的多样与创新,文学性很强,在典型描写、哲理诗情、心理描摹等方面特色鲜明。

  无论是自我讲述,还是创作文本,都可以触摸到余艳那热情张扬的自我。她坦言,喜欢杨绛、张爱玲、三毛等的文字,有段时间见到严歌苓的书就读,进入报告文学领域后,多位大家的文章也是常备案头,但是从未有树过偶像,刻意模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禀赋,写东西要开创自己新的领域。余艳自谦地找了“麻布袋上绣花”这个来譬喻,给出了极具个性的解读,“人家说麻布袋上绣花,我就是麻布袋。那么,在麻布袋上绣花,怎么把这个花绣好,怎么让这个麻布袋披上去也是时装,就是创新的问题。我底子就是麻布袋,在这方面,我跟别人不同的。这可能是我的缺点,也可能是我的优点。”

  余艳简介

  余艳,湖南省作协副主席,文学创作一级。出版长篇小说、长篇报告文学、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随笔集等18部个人专著,文学、影视作品近500万字。代表作:《板仓绝唱》《杨开慧》《后院夫人》三部曲等。

来源:红网

作者:李赛可

编辑:李晓玲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7/06/29/92903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