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装待发。
装运沙袋。
就地休息。
怀化市市长赵应云和抗洪勇士亲切握手。
红网沅陵分站7月3日讯(分站记者 瞿云)7月2日,肆虐了50多个小时的洪水渐渐退去。
14时34分,退伍军人张忠拖着疲惫的身体从抗洪前线回到家中,来不及脱下沾满泥水的迷彩服,倒头躺在沙发上。
6岁的儿子拖起他,嘟噜着“爸爸是红军,快起来!”“红军!”张忠一个激灵,端坐起来,轻轻脱下迷彩服,在镜子前整理“军容”。
6月30日凌晨,湖南沅陵暴雨如注,洪峰一波接一波涌向湍急的沅水。
接防指汛情通报,五强溪集镇防洪堤撕开10米长的口子,洪水即将灌进乡亲的家园。
五强溪镇全面告急!
张忠立即电联二十余位复退军人,换上戎装,在上级组织下火速开赴前线。
作为红军传人——第39集团军某装甲旅的战士,他们以敢打硬仗、善打恶仗享誉军内外,铁心跟党走、铁肩担道义、铁骑当先锋的“三铁”精神早已刻在骨子里。
2000年治理吉林南湖,历时一个半月,张忠和战友们肉肩扛运几万袋沙子堵洪峰,集体受到嘉奖。兴安岭扑火,科尔沁砺兵,朱日和试锋,渤海湾海训,白山黑水十几年磨打,锻造了他们钢一样的坚韧,写下了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
2014年转业回家乡,他和战友们默默走上城管岗位,成为维护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主力军。
工作转型,任务转换,然而他们没有忘却曾经是一个兵,一位流淌着红军血液的战士。
7月1日12时,五强溪防洪堤,数十位迷彩来了!党和政府看到了希望,老百姓盼来了救星。
哪里有危险,哪里有迷彩。装填沙袋,搬运石块,打桩加固,筑成人墙,他们迅速投入战斗,加入现场抢险救灾的行列中。
他们和时间赛跑,与洪魔斗争,忘却了凉彻骨髓的江水浸淫身体,忘却了家中盼夫“平安归来”殷殷叮嘱。
汹涌的洪流一浪高过一浪,奔腾的江水呼啸涌进。“跳下去!”扑通,扑通,一个个迷彩跃进洪水中,手挽手、肩并肩,筑起一道道不可逾越的人墙。
自1998年世纪洪灾后,2008年汶川震灾后,百姓又见人民子弟兵奋力救灾的熟悉场景。然而,群众并不知,这是一支曾经转战大江南北、印有红色基因的红军传人。
连续作战十几个小时,人均搬运数百袋沙子,有的战友肩膀蹭掉了皮,有的脚底板咯起了泡,没有一人叫苦叫累,没有一个停歇奔走的步履。
接力搬运的老百姓眼角湿润了,老大娘送来了热乎乎的鸡蛋,红通通的果子,老大爷沏好了浓浓的茶水。然而,铁军的战士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时针指向翌日上午10时,洪魔终于低头,决口成功堵住。一夜未眠的战友累了,就地蜷缩打个盹,疲了,吃根生辣椒提提神,随时准备奔赴下一个战场。
7月2日13时,灿烂阳光洒满沅酉两岸,猖獗的洪水渐渐退却,五强溪小镇恢复了往昔的宁静。这支抗洪铁军,在小镇老百姓长长的挥手中胜利班师。
请记住我们的抗洪勇士:
张忠,1998年12月从沅陵县入伍,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65571部队,从军 16年,2014年转业回沅;
周志刚,1998年12月从沅陵县入伍,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65571部队,从军 16年,2014年转业回沅;
还有颜志强、张福盈等等,他们同在部队服役16年,因表现突出,人人十余次立功受奖,今天决战洪流再次完成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来源:红网
作者:瞿云
编辑:康晓乔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