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长沙7月27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李慧)“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7月26日晚8点,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十集《人民的获得感》播出,这一主题收尾,切合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获得感”一词一经提出,点燃了人民群众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社会的热望。强调改革必须以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为取向,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需求。《人民的获得感》引发湖南人民热议,引起共鸣,湖南改革将这样惠及人民群众。
贺安杰: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人民群众
“民生改革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各项改革的推进,努力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湖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社厅厅长、党组书记贺安杰称赞《人民的获得感》中反映的民生改革成效。
“就业稳定成为民生改善的坚实基础、经济发展的基本支撑、社会和谐稳定的‘压舱石’。”贺安杰说,湖南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多措并举稳定和扩大就业,全省每年新增城镇就业70万人以上。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了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建立了大病保险制度,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突破4500万人,基本医疗保险突破7000万人,全民医保基本实现。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连续13年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50元。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重要成就,社会保障安全网进一步织密扎牢。
贺安杰指出,下一步,要努力让全省人民群众拥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人民群众。坚持把促进充分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促进扩面征缴,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动工资收入稳步提高、工资收入分配秩序更加规范。
陈小春:以“健康湖南”为引领,全面深化医改
26日晚,湖南省卫生计生系统的官微、朋友圈、QQ群被刷屏:“站得高,望得远,为党中央点赞”“激动人心、让人振奋”“医改砥砺奋进”……这些发自肺腑的赞美,都缘于湖南卫生计生人观看《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十集《人民的获得感》的真切感受。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陈小春看完这一集后,深有感触地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治国理政目标,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省围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目标,加快推进医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标志性、关联性改革。全省已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障、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等多重保障网,基本医保参保率连续5年保持98%以上,2017年人均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450元。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基本医保实现机构整合,“大医保”基本实现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以医联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全省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实行医用高质耗材阳光采购,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公立医院药占比已由2012年的45%下降至目前的35%,门诊次均费用、住院次均费用增长控制在6%以下,大大减轻了群众医疗负担。
卫生计生改革发展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陈小春表示,下一步,湖南将以“健康湖南”为引领,全力打赢深化医改、健康扶贫两场战役,持续改善医疗服务,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保证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李晖:努力把改革“试验田”种成“示范田”
“《人民的获得感》中涉及民生领域的改革切合实际,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心愿。收看后令人心潮澎湃、催人奋进。”永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晖讲述,《人民的获得感》聚焦民生领域改革,阐述了改革动力、改革方向、改革路径,为永州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
李晖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永州市坚持以改革引领新常态,切实把改革落准落细落实,一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治理机制、农村产权制度、行政管理体制以及精准扶贫体制机制等20余项改革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
“我们将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将围绕加快建设‘创新开放新高地、品质活力新永州’这一目标,‘将改革进行到底’。”李晖指出,今年在统筹推进8大类、30大项、123小项改革事项的同时,以“重点”带“亮点”:一是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放管服”改革的程度提升政府职能转变程度,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二是突出抓好精准扶贫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等体制机制改革,用改革创新力量提升精准扶贫质量。三是突出抓好改革试点,大胆探索,加大攻坚力度,努力把改革“试验田”种成“示范田”,赢取先行改革的倍增红利。
贺丽君:精准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路明灯
“《人民的获得感》大篇幅讲述精准扶贫,令人振奋与鼓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努力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这为湖南脱贫目标如期实现卯足了干劲。”湖南省扶贫办副主任贺丽君表示,当看到画面中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感到这是湖南人民的光荣,是指引夺取脱贫攻坚胜利的明灯,让我对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有了更深的感悟。
“湖南的脱贫攻坚工作要切实提升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的获得感,增强对党中央和我们党的信赖。”贺丽君指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来自于得到的实打实成果、见到的身边点滴变化。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用心用情用力实施精准脱贫,确保在改革发展的路上,不让一个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户掉队;必须把握脱贫攻坚的精准要义,处理好进入和退出的关系,造血和输血的关系,顶层设计与精准发力的关系,自我要求和社会评价的关系,突出重点和全面推进的关系,财政投入和社会投入的关系等;必须抓好脱贫攻坚重大政策落实落地,抓好专项扶贫、推进行业扶贫、深化社会扶贫、强化督查考核,让政策真正成为贫困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必须坚决治理好政令不通、“为官不为”“雁过拔毛”、围标串标、暗箱操作及搞形式主义、虚假脱贫等突出问题,确保每一分“造血钱”“救命钱”都真正用到贫困乡村、贫困群众身上。
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教育公平是机会平等的基石。因此,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迫切需要加快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如改革学区管理制度、破除“学区房”效应,全面落实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平等就学政策等。
“终于不用担心子女的教育问题,我心中的石头也总算落了地。”家住长沙市雨花区的魏先生是教育改革的受益者。10年前他带着妻子从邵阳农村来到长沙打拼,在井湾子附近开了一家餐馆。五年前女儿来长沙读小学,为了拿到一个入学名额,为此花了好几万元。但随着长沙户籍制度的放宽,让更多非长沙市市民的孩子有了更为公平的教育机会,2016年魏先生全家将户口转到长沙,不仅女儿小升初的问题解决了,今年下半年他还打算将儿子从老家接到长沙来读书。
2016年,长沙全面实施“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的中小学招生改革,严格查处违规招生问题,公办学校“零择校”基本实现。同时,全市建设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304所,新增学位3.6万余个,初中、小学起始年级班额基本控制在55人、50人以内。教育条件越来越好,教育发展机会朝着均等化发展。
长沙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卢鸿鸣表示,2017年要不折不扣、一以贯之推进“最严招生禁令”,进一步强力规范招生办学行为,让教育公平的阳光照亮每个孩子的梦想。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无论是教育公平,还是教育质量,教育改革历来都是从关注每一个人的发展起步,终点却是民生福祉。
中联重科:持续创新,做全球领先装备制造企业
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收尾篇《人民的获得感》播出,在工程机械龙头企业中联重科的职工中引起热议。中联重科副总裁孙昌军看完专题片后,深有感触:“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深化改革,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老百姓能够更好地生存发展,‘人民的获得感’由此而来。”
不仅是人民有了“获得感”,近年来,企业也纷纷“奏响”了提速增效的发展最强音。在湖南长沙,长沙市委市政府在6月初就发布了《关于振兴长沙工业实体经济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担当和决心。孙昌军表示,《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鼓励企业培育新兴产业、推进智能制造、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等一系列举措,必将进一步释放企业活力,为长沙装备制造的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廓清了路径。
改革之路任重道远。“面对未来,中联重科将积极把握新一轮战略发展机遇,持续创新,不断深化改革,树立和巩固全球领先装备制造企业形象,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孙昌军表示。
来源:红网
作者:李慧
编辑:徐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