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吴公然 长沙报道
上周,不少人的微信朋友圈被“时速4000公里的高速飞行列车”的新闻刷屏,很多人憧憬坐上这种“飞车”近地飞行,不要30分钟就可以从长沙坐到北京。但也有人对此持保留意见,认为这种车很难被造出来使用。
国防科技大学磁浮技术研究室主任李晓龙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依据现有技术条件,要实现列车时速1000-4000公里,确实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不管“真空管道高速磁悬浮列车”的技术多么先进,它首先是一种轨道交通系统,被制造出来的目的要具有为人服务的实用性。因此,研究人员首先要考虑的是人乘坐列车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磁浮专家认为“飞车”的这些地方值得探讨
李晓龙说,首先,高速列车要达到最高运行时速,存在一个加速过程;同样列车停车时,也存在一个减速过程。宇航员因为经过特殊训练,能承受比一般普通人更大的加速度和减速度。但对于普通人,如果加速和减速太大,超过人的承受能力,就会导致内脏受伤,甚至休克死亡。
因此,列车加速度和减速度不是受制于技术,而是受制于人的承受能力。为了乘车人的舒适度,列车时速越高,需要的加速和减速时间就越长。比如乘坐时速4000公里的列车,如果运行距离不是够长,往往速度还没达到顶峰,就要降速了。
其次,就算有洲际线路这样足够长的运行距离来供高速列车加速和减速,但是轨道交通线路在实际修建过程中不可能做到没有一点弯道,当列车高速通过弯道时需要减速才能安全通过,就像汽车在拐弯时需要减速一样。而不需要减速的弯道在工程上尚无法实现。
超高速运行的列车在拐弯时需要巨大的向心力,就算车体能承受,里面的乘客也会受不了。这和平时我们坐高速行驶的汽车转弯时,身体被甩到一边会觉得难受是一个道理。时速100多公里的汽车拐弯都会让人不适,何况时速是其40倍的高速列车?
另外,让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于真空管道确实能消除空气阻力,获得更高速度。但真空管道需要用到高强度的材料来抵抗管道外的大气压力,还需要消耗巨大能量来维持长距离管道的真空状态,这些方面还有待长期研究和论证。
“高速飞行列车”技术负责人这样回应疑问
针对“安全性和舒适性”的疑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高速飞行列车”技术总负责人毛凯回应道,“高速飞行列车”加速时,是按照人能承受的速度慢慢加速的;减速时,也是按人能够承受的程度慢慢减速的。“不存在对人体有伤害这一说法。”
他表示,安全性是考虑的首要问题,这对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在这种新的领域,没有一个完整的标准体系,研发团队现在在参考一些现有的标准,也会根据需求制定一些新的标准体系。
由于超高速列车所需要的制动距离非常长,“高速飞行列车”站点与站点之间的距离是否也会很远?毛凯表示,只要保证了加减速的距离,中间有巡航段,站点的设置是根据需求、规划来设置的。
针对真空管道的问题,毛凯介绍,按照基本原理,只需要推、阻之间形成正向的力,就能让列车持续加速,因此并不需要绝对真空,否则会使工程难度、成本大大增加。
毛凯说,“研制‘高速飞行列车’再困难也没有‘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困难,那时候我们什么都没有。现在,我们在电磁技术、磁悬浮,以及航天技术上都有一些储备。既然我们公开发布了该项目,就会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
来源:红网
作者:吴公然
编辑:刘威成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