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韶山农商行:数百亩蝶恋花助村民脱贫

来源:红网 作者:卜盎 编辑:徐丹 2017-09-08 11:24:27
时刻新闻
—分享—

  潇湘晨报记者 卜盎 韶山报道

  韶山,伟人故里,每年慕名而来的游客不计其数。韶山乡华润村,在去往毛主席故居的必经之路上,“创业达人”苏赛在这里种下了数百亩的蝶恋花。

  “花期到的时候,一大片蝶恋花盛开,会很美的。”早年在云南做电杆生意的苏赛,是土生土长的韶山人,回到家乡后,他当过三年村主任,然后自主创业,2014年起开始做苗木花卉生意,带动当地65户贫困户走上致富路。65户贫困户将韶山农商行发放的扶贫贷款,投入到苏赛的苗木基地,每年都会有不错的收入,走出了贫困的窘境。这只是韶山农商行金融扶贫成绩的一个缩影。

  为1608户贫困户进行评级授信

  2014年1月20日正式挂牌的韶山农商行,现辖1个营业部、7个支行、2个分理处,共10个网点,网点服务实现辖内乡镇全覆盖。

  韶山农商行自2015年10月份开始启动金融扶贫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力支持下,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被评为韶山市绩效考核“一类单位”、韶山市2016年度银行业金融机构综合考评A类单位。

  截至2016年12月末,韶山农商行共计为1608户贫困户进行评级授信,其中有1001户贫困农户符合授信条件,授信总额4165万元。至2017年4月末,共计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342笔,贷款余额1429.5万元,其中发放“自主发展”模式贷款13笔,余额43.5万元,发放“分贷统还”模式贷款329笔,余额1386万元。

  金融扶贫助力家庭农场

  “除开红色旅游,韶山还有电杆和畜牧业,这算是韶山的产业名片。”干了一辈子金融,说起韶山的特色,韶山农商行董事长刘兴隆如数家珍,“我是农民出身,现在是行里的扶贫小组长,经常会去帮扶对象那里串门,帮他们想办法找销路。”

  “金融必须与特色产业相结合,才会更有生命力。”韶山农商行永义支行副行长周铃,2016年接到了要有效发放扶贫贷款的任务。“我们和贫困户、村委会、村里的企业反复商量,最终还是决定让65户贫困户利用300多万元的扶贫贷款,投入苏赛经营的桓达家庭农场。”

  2016年10月,韶山农商行永义支行与韶山市扶贫办、贫困农户和韶山市桓达家庭农场等四方协同合作,将发放到65户贫困农户的325万元扶贫小额信用贷款运用“分贷统还”模式交由韶山市桓达家庭农场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统一偿还,期限2年。

  苏赛经营的韶山市桓达家庭农场成立于2014年6月,现有面积220亩,其中水果种植6000棵,是一家以园林为主体,兼水果种植休闲于一体的农场。

  “65户贫困户在扶贫贷款期限内每年可获得2000多元的分红收入。”苏赛告诉记者,除开给贫困户资金收益外,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种植技术。此外,农场还为农户解决销售难题,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家庭农场+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有效加强了贫困农户“造血”功能,对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推动作用。

  “良心贷”撑起贫困家庭一片天

  除开与产业相结合的金融扶贫之路,韶山农商行也积极发放贫困户“自主贷款”,不少拿到贷款的贫困户都说这是“良心贷”“放心贷”,给了他们生活的勇气与动力。

  韶山市杨林乡团田村村民周新华今年34岁,但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苍老不少。命运似乎对他特别苛刻,他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长期靠药物维持,父母年老多病,儿子患有癫痫,女儿腿部畸形,家中只有他和妻子两个主要劳力,全家生活一直处于贫困之中。

  周新华家中有三片鱼塘和10来亩水田,为改变自己贫困的命运,他找到村委会、金融扶贫服务站和韶山农商行杨林支行,寻求扶贫贷款的帮助,希望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

  “2016年获得了5万元扶贫贷款,全部用来买了鱼苗,周末时,不少市区的人会来我们村钓鱼。”周新华告诉记者,他刚刚盖了新房,打算把自己的垂钓基地往农家乐方向发展,目前房屋基本装修完毕,正准备营业。同时,周新华还承包了附近近10亩的农田养殖鱼草,鱼塘已投入20万元,进草鱼约3万斤,年出鱼量达2万斤,利润可喜,预计今年营业收入可达20万元。

  韶山农商行作为金融扶贫的主力军,承担韶山乡韶阳村、杨林乡团田村的金融扶贫服务站建设重任。服务站建成后先后为辖区143户贫困农户进行评级授信,授信总额448万元;发放贷款85笔,金额合计379万元。同时还有效对接了一批专业合作社采用“分贷统还”模式,带动70余户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来源:红网

作者:卜盎

编辑:徐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7/09/08/90615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