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化农商行创新金融扶贫产品 全力托起贫困农户致富梦

来源:红网 作者:卜盎 周林 邹苗 编辑:徐丹 2017-09-08 11:10:17
时刻新闻
—分享—

  60岁的养蜂达人黄汉平,曾经因为治病耗光积蓄,还欠下很多债款,通过扶贫小额信贷,他办起了有模有样的养蜂场,如今,一年光靠养蜂就能有5万多元的收入。

  这只是安化农商行金融扶贫成果的一个缩影。在安化县境内,黄汉平这样的故事并非个例。通过创新扶贫贷款方式,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走上脱贫之路。

  潇湘晨报记者 卜盎 通讯员 周林 邹苗 安化报道

  地处湘中偏北,资江中游的安化县,是久负盛名的羽毛球之乡、黑茶之都,但同时也是武陵山片区的扶贫攻坚重点县。

  深耕于安化县的本土金融机构——安化农商银行,以金融服务为杠杆,着力支持当地产业发展,服务三农已有60多年。近年来,更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的核心工作,攻坚克难,勇于担当,用创新型金融扶贫产品,全力托起贫困农户致富梦想。截至目前,安化农商银行共对7339户贫困农户发放了金融小额扶贫贷款31937万元。

  全面升级金融扶贫服务站

  在金融扶贫的长征路上,安化农商行持续创新,全面升级“金融扶贫服务站”建设,在全县范围内建设了“金融扶贫服务站”93个,推动扶贫政策宣传到位,金融产品服务落地。三年共印制《农家历》12万余册,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扶贫政策,同时,深入开展“金融知识进村入户”活动,下沉服务重心,既解决扶贫信贷资金需求,又宣传金融新产品、新知识,解疑答惑,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

  此外,以物理网点为基础,配以定时定点服务等模式,持续加大普惠金融服务力度,为贫困农户解决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除67个物理网点外,另外增加了ATM机53台,CRS机36台,存折补登机4台,POS机960台;铺设助农取款服务点44个,有效改善了农村金融服务环境。同时,大力拓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为农户提供24小时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让农民足不出户实现个人账户管理、转账汇款等金融服务,有效降低农民享受金融服务的成本,实现服务“零距离”。

  扶贫小额信贷助他买蜂箱

  今年60岁的黄汉平,安化县龙塘乡家乐村村民,他的家在黄家界乌云山里,这里山路弯弯,空气清新,最大的物产便是成片的木材,但交通不便,缺乏成熟产业支撑。

  2013年黄汉平大病了一场,接下来的两个年头里,“进城看病,做手术买药,不仅耗完了家里储蓄,还欠了很多债。”6月14日,黄汉平在自家的堂屋里对记者说,“为还债脱贫,我们一家人商量着打算养蜂,我们这空气好,污染少,产出来的蜂蜜质量不错,当时最大的障碍就是缺钱,2016年,我们找到了村里,找到安化农商行龙塘支行行长黄红彬。”

  “村支书给他们家担保,我们就给他发放了5万元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给他们买了蜂箱。”在龙塘农商行一待就是30年的黄红彬,一辈子都在村里乡里打转转,走到哪里都能碰到熟人,村民亲切地叫他黄主任。

  有了启动资金之后,黄汉平精心经营,一年多时间里,他家已经有了50个蜂箱,一年光靠养蜂就能有5万多元的收入。“我们现在入股了村里的茶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下一步还想做中药材基地。”

  对特殊困难户提供上门服务

  贫困户授信审批有绿色通道。安化农商行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单位,由当地支行牵头,有选择地吸收“五老”代表、扶贫办干部等参与评级授信,从源头上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行村级初评、支行行长审核、评审小组审批的评级授信机制,对全县130个贫困村44555户贫困户逐一开展摸底调查、评级授信,对符合“四有两好一项目”的40099户贫困户评级授信113390万元,有效授信面88%,并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帮扶发展方案。

  为方便贫困户办贷,安化农商行实行扶贫贷款政策条件公开,评级授信原则公开,贷款流程和时限公开,贷款金额方式用途利率公开,贷款违约责任处罚公开的“五公开”,并向社会公布支行金融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名单、电话,“三级”评级授信负责人名单、电话,支行负责人和管片客户经理名单、电话等。建立贫困户授信审批绿色通道,为确实符合“四有两好一项目”的贫困户贷款提供一站式的阳光信贷服务,限时办结,提高服务效率,对有特殊困难的农户,提供上门服务。

  从信用村到信用镇“放心贷”遍地开花

  “从村里到镇上,都成立了信用小组,承担着我们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或者其他农业贷款产品的初审工作,有了他们,我们农商银行放心放款,农民放心用款。”安化农商行小淹支行行长陈大勇告诉记者,2011年初,支行决定在高峰村和长冲村联合建设“信用村”,“我们对信用村的村民贷款,都比同期执行利率优惠30%,但村委会必须组织实力公司或机构,对前期不良贷款先行清偿,并对后续贷款进行担保。”

  “80后”李昌瑞14岁远赴广东打工,原本做汽修生意的他,2014年回到了老家——小淹镇百花村,办起了“百花寨生态农庄”。如今,他是小淹镇的信用小组成员之一,他告诉记者,“当时为获得优惠利率贷款,农商银行提出的条件是,要把之前村里未能清偿的贷款还掉,我算了算账,自己垫付了这笔贷款后,获得的利息优惠不少,有利于我们农庄的长久经营。这都是信用村给出的实实在在看得见的优惠”。

  百花村村支书李吉东,一度欠着信用社几千块钱,工作人员几次上门讨要,他不还钱不说,还觉得信用社不给他面子,都喊人将工作人员挡在家门外。

  2013年,永康村列入小淹镇第二批信用村打造计划,全村都将这事看成一件大事,有老贷的还老贷,有不良的还不良,村里的评级授信工作也开展得如火如荼。信用村挂牌后,有了信贷支持的村民要么在村里办厂,要么在镇上开店,大家各忙各的,很少聚在一起打牌了。

  看到左邻右舍的变化,倍有面子的李吉东再也按捺不住了,他萌发了在自家办猪场的想法。可猪场刚建到一半,东拼西凑的4000块钱就没了。想想自己多年的劣迹,李吉东不敢指望银行贷款给他。无奈之下,他只好先找村里的信用村管理小组。经过几次细致的谈心和考察,小组最后决定,由小组成员为其担保,帮助他从小淹支行贷款50000元。拿着大家用信用为他担保而来的贷款,李吉东没有多说,一头扎进猪场里,不仅顺利地把猪场建了起来,还在两年内实现了盈利。今年,李吉东的猪场预计能出产生猪3000余头,获利近50万元。

来源:红网

作者:卜盎 周林 邹苗

编辑:徐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7/09/08/90616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