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记者 唐朝昭
2016年,长沙首个“三年造绿大行动”完美收官;今年,新一轮的三年造绿再次启动。
作为长沙近年推出的重大民生工程之一,造绿复绿如何突出“长沙味”?“新三年造绿大行动”又“新”在何处?昨日,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夏文斌在接受长沙晚报记者采访时,就造绿行动中市民所关心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
因地制宜 突出长沙特色“山水洲城”大格局
拥有山水洲城,长沙的生态环境可谓得天独厚。为保护这份自然馈赠,“三年造绿大行动”启动伊始,长沙首先便明确了“规划先导、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和“科学绿化、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两大原则。
“造绿行动不是搞大拆大建,而是在不破坏原有生态、不改变原住民现状的基础上开展绿化提质升级,突出‘山水洲城’大格局。”夏文斌告诉记者,围绕“山水洲城”自然地理特征,长沙规划了结构性绿色空间,划定出生态红线——
“山”,即突出城郊型森林公园、规而未建的城区山体公园的建设;“水”,即继续强力推进“一江六河”水系绿化以及湿地公园保护和建设,力争长沙湿地保护率达到70%以上;“洲”,即分类建设湘江15个洲岛,划定禁止开发的洲岛;“城”,即在完善环城绿带生态圈建设基础上,做好“长藤结瓜”,实现绿化空间连成网、结成片,同时强力推进“千园之城”建设等。
造绿复绿如何凸显长沙特色?对此,夏文斌认为,绿化建设提质应当以保护好原有生态基础为前提。“例如,实施中我们注重维持本地绿化树种的比例,长沙本地树种和常绿树种保持在七成左右。”同时,结合长沙历史文化名城特色,造绿行动在古街小巷,以及湖南烈士公园、岳麓山景区等自然和人文内涵浓郁的区域,打造了一批特色园林街巷和城市绿道。
七大工程 从城市到乡村 由平面变立体
2017年至2019年,长沙将通过实施生态体系建设、城乡绿道、环城绿带生态圈、磁浮生态绿带走廊、“千园之城”、增花添彩、绿色共建共享等七大重点工程,修建城乡绿道3000公里,新建各类公园(游园)600个,打造20条特色园林街巷。
与首个“三年造绿大行动”相比,新三年“新”在何处?采访中,夏文斌用绿化范围更广、绿化标准更明确、地域特征更鲜明、生态功能更强大、保护管理更严格等五个“更”来概括,“新三年造绿从顶层设计入手,着重将全市绿化建设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
3年内,城乡绿道、乡村公园项目建设将国土绿化从城市延伸至乡村,生态体系建设、空间绿化建设等将绿化从平面延伸至立体,林荫路网、特色园林街巷、增花添彩等将单纯“绿化”拓展至“彩化”“花化”“香化”,让“星城绿”层次日渐丰富。
同时,“新三年造绿大行动”也对树种选择、苗木规格、种植密度、苗木搭配、养护管理等绿化建设环节标准进行了一一明确。
民生为本 增设健身场地等便民设施
从“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到“推窗见景、开门见绿、300米见园”,长沙的造绿复绿行动始终不忘初心,将民生摆在首位。
“我们在项目铺排上向市民可参与、能体验的项目倾斜,特别是城乡绿道建设,将市内外的公园、景区相连通,提升了市民对绿色生活的体验感和获得感。”夏文斌介绍,造绿项目也特别注重完善便民功能,例如在环城绿带、磁浮生态绿带走廊、城乡绿道、城市公园建设中,在丰富植物品种、构建植物群落基础上,还设置了免费健身场地、星级卫生间、紧急呼救系统、公共饮水机、植物认知系统及WiFi信号等便民设施。
同时,市民还可通过义务植树、认植认养树木、抵制毁林毁绿行为等活动,或者参与绿色集镇、绿色庭院、绿色企业创建等渠道,身体力行参与到全民共建共享的造绿行动中。
发展新引擎 绿色产业为脱贫致富“搭把手”
“国土绿化作为最基础的绿色产业,既有看得见的经济价值,也有看不见的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夏文斌说,单从林业层面来看,全市林业总产值2016年就已达到336.6亿元,实现森林生态服务价值高达628亿元。
造绿行动也有力带动了长沙花卉苗木产业、林下经济、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的发展。例如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仅杜鹃花节活动门票收入,3年时间里就从每年300多万元增长到2000多万元。“近几年长沙森林旅游产业产值年递增超过45%,发展速度之快、业态效能之高、拉动功能之强都超出我们的预期。”夏文斌说。
绿色产业不仅成为林果业、养殖业以及旅游等产业的发展新引擎,也是推进当地精准扶贫实现林农致富的好帮手。夏文斌介绍,下一步长沙林业部门还将推出“森林共享”活动,支持各类生态功能区、林区发展新型林下经济、森林康养、主题林业等生态产业,用共享模式推进林区精准扶贫,引导林区林农保护好、经营好森林的同时实现当地脱贫致富。
样本1
环城绿带生态圈:
“长藤结瓜”,近百公里绿带环绕长沙
先“长藤”、后“结瓜”——到2020年,长沙将被一条全长99.1公里、包含37个景观节点的环城绿带生态圈所环绕。今年底,环城绿带生态圈将实现闭合成环,届时全市将增加生态绿地约1982.4公顷。
2016年开始,长沙全面推进环城绿带生态圈建设。该项目以三环线为骨架,辐射18条主出入城通道,连接长株、京港澳等多条高速公路,对接沿线山体、河流、湿地、湖泊、公园,形成立体辐射状绿环,环绕整个长沙城区。
去年6月,随着花侯新市民公园开门迎客,长沙首段环城绿带在雨花区落成。绕城高速、京港澳高速沿线共22.5公里路段两厢进行全线绿化,形成长沙最长的环城封闭绿带,其间还打造了李家塘社区公园和花侯新市民公园等重要绿化节点。
根据实施方案,环城绿带生态圈将按照“长藤结瓜”模式进行建设。“长藤”即在三环线两侧各100米范围内进行环城绿带建设,共99.1公里;“瓜果”则是指沿环城绿带建设环城公园群,包括各类生态公园、中小型主题公园、郊野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洲岛公园等共“九园”“二十八点”。
另外,根据景观风貌、周边用地、产业分布和文化底蕴,环城绿带生态圈又分为生态游憩区、娱乐活动区、风景防护区、健身运动区、科普活动区等十二个功能区。
据悉,到2020年完成“结瓜”建设后,全市将增加生态绿地4263.5公顷,人均可新增绿地面积4.89平方米,市民更可通过环城绿带内的绿道,游览生态圈沿线的公园、湖泊和湿地等景观。
样本2
湘府文化公园:“智能健身”,公园科技范十足
今年元旦前夕,湘府文化公园正式向市民开放。公园南邻杉木冲路,西接省青少年活动中心,总占地面积为18.8万平方米。公园共有120余种园林植物,包括落叶植物、彩叶植物、开花植物、藤本植物等多个品种。“这样,公园四季都有不同景致。”公园建设方负责人告诉记者,市民在春季可观杜鹃花开、山茶绽放等植物景观,秋季则可赏紫薇、木芙蓉、北美红枫、娜塔栎、银杏、丹桂等金秋景色。园内对长势较好的原生植物进行了保留,同时打造了多个景观节点和便民设施。
园内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规划建设全国第二个“全人群智能化示范体育健身专类园”。以“移动互联网+体育兴趣主体+运动健康云专家”为核心,健身园实现了“音乐健身智道”“体质健康监测”“锻炼人群结构管理”等,中老年、青少年、儿童各年龄阶段以及残障人士都能找到适宜的健身设施。“我们通过大数据收集,集智能化体育、健身、娱乐于一体,游客在这里的健身数据,都能上传到云端进行分析,再反馈给本人。”该负责人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公园的配套设施也颇为人性化。为方便开车出行市民,公园设置了457个地上地下停车位;对于骑自行车的市民,公园无缝对接城市绿道,采取环形设计的主游路,自行车可自由通行。
一枝一叶系民生
文峰
当阳光均匀地洒在星城的大地上,当第一颗露珠从树叶上滑落,当晨练的人们漫步在绿色步道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当大人牵着孩子在森林公园快乐玩耍……一座城市的品质生活便有了最好的诠释。而这些美好的剪影,都与城市绿化相关。
城市为何要绿化?根源性的答案是为了百姓。一座城市不能缺少绿色和绿荫。绿色不浓、绿荫不够,城市化再快也不会让市民的生活更美好。试想,没有了绿荫,顶着炎炎烈日,市民哪还有心情欣赏所谓的“世纪广场”“景观大道”?
众所周知,绿色不足的城市,往往灰尘多、噪音大、天不蓝、空气不清新。绿化工作做得好的城市则大不一样。曾有林业专家提供过一组数据:一亩树林,每天大约能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释放49公斤氧气;一亩树林一个月可吸收4公斤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一年还可吸收22吨至60吨灰尘。另外,树木还能吸收声波,降低噪音。松柏、银杏、白桦、榆树还可分泌杀菌素,能够杀死可致肺结核、白喉、痢疾等疾病的细菌,相当于一台杀菌剂制造机。
因此,城市绿化工程就是民生工程。它说明,我们的城市化设计必须有以道路“绿网”、公园“绿肺”为特色的城区绿化体系。当然,城市绿化并不等于简单种树。它不仅要考虑生态效益,还要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长沙,道路两旁的绿化工程就是将成本、美观、隔离效果等相结合的经典设计案例。它有一套严格的绿化标准,从树种到花种、从树高到树的胸径大小、从植被的层次到植被品种的间距更换,都经过了科学论证。更值得注意的是,在精细化的施工过程中,相关部门通过一系列靓化设计,使得道路两旁的绿色植被和城市灯光相得益彰,成了景观艺术。
中国汉字折射着古人的智慧。两木相加成“林”,三木聚集成“森”。“绿色城市”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绿色发展理念的构成要素,更是惠泽万民的德政工程。星城增添更浓的绿韵,需要做各种各样的加法,而绿色植被和绿色理念就是不可或缺的基础要素。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唐朝昭
编辑: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