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报道:【砥砺奋进的五年】创新创业“135”工程丨企业“链”在园区 留企更留人
编者按:2014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时任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在郴州召开的全省产业园区工作会议上,作出了实施创新创业“135”工程(即用两年时间“重点扶持100个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的创新创业园,新建3000万平方米以上统一规划、功能配套的标准厂房,引进5000家以上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创新创业企业”)战略决策。
两年多来,创新创业“135”工程取得显著成绩,极大激发了园区活力,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湖南经济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红网时刻新闻记者近期赴长沙雨花区、桃源县、邵东县、湘潭县等地采访,了解各地实施“135”工程的经验举措和取得的积极成效。红网推出“砥砺奋进的五年——创新创业‘135’工程”专题报道,敬请关注。
红网时刻9月12日讯(记者 吴公然)2014年,国际经济环境不景气,国内经济发展换挡爬坡,湖南不靠海不靠边,如何抵挡经济下行压力?湖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下出“135”工程这步战略“棋”,利用创新创业催生经济发展新动能。
今年,这一步以标准厂房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创新创业企业引进、园区转型升级为重点的“经济棋”成效凸显:培育创新创业园区126家;建成标准厂房3833万平方米;引进“双创”企业6038家;完成和带动投资近4000亿元;新增就业45.5万人……
新模式“筑巢”,土地使用率高
标准厂房建设是“135”工程的重中之重。为确保厂房建设的顺利推进,相关省直部门和市州各地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省发改委加大对标准化厂房相关项目的审批进度和建设的集中调度;省财政部门整合30亿元“135”工程专项引导资金调动各地建设标准厂房的积极性;省商务部门对转移来湘外向型企业租赁的园区标准厂房,给予10元/平方米的租金补贴。
市州各地注重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园区标准厂房建设,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招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发展工业地产,支持园企共建、企业自建、园区新建等多种“筑巢”模式。
截至2017年5月底,全省已累计建成各类标准厂房3833万平方米,其中约46%为企业自建自用或租赁,约30%为园区建设,约20%为工业地产投资,约4%为园企共建,租售率普遍达到90%以上。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标准厂房设计很多为多层建筑,容积率较高,一幢标准厂房内一般都容纳了好几家甚至上十家企业,大大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据测算,“135”工程为全省园区建设用地节约15000亩以上。
在民营经济发达的邵东县,不到5万平方米的隆源创业园就涌进了30多家企业;桃源县新建的7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零闲置”,年产值超20亿元。
招商用新招,“凤凰”纷纷入“巢”
实施“135”工程,“1”是基础,“3”是保障,“5”才是关键。关键是要引入一批具有创新性、战略性、关联性的优质企业,拒绝“三高”(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业。
那么湖南创新创业园能否有“魅力”招来优质企业?当然有,上述标准化厂房能为企业免去繁琐建房手续和较高基建成本,从签约到落地投产的效率比传统自建厂房模式提升6倍以上,园区的投资吸引力大大增强。
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累计引进新型产业企业1783家,科技成果转化企业477家。有些地方为了拒绝“三高”企业,即使其投资很大,也被园区拒之门外。常德澧县就拒绝了一家投资10亿元的“三高”化工企业项目入园。
标准厂房是招商优势,但全省6000多家企业都是因此自动上门的吗?当然不是,还需结合实际创新招商模式,才能打动更多企业。
吉首以商招商,吸引了王老吉、洁宝日化等一批重量级企业落户;邵阳以情招商,引老乡建家乡,40多家异地邵阳商会争相加盟湘商产业园;益阳以“链”招商,吸引了一批线路板、船舶、电容器、生物医药企业加速集聚。
园区服务用心,企业发展舒心
各级各部门转变职能,为“135”工程项目建设提供“一条龙”服务,推广“园区事务,园区办结”。
省发改委积极推行投资项目上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办理,为企业节约审批成本,缩短办事时间。长沙、株洲、常德等地,先后将多项审批权限直接下放到园区。
邵阳市发改委副主任何志红告诉记者,为了便捷服务园区企业,邵阳市在今年8月一次将232项市级经济管理权限下放到园区。
各地针对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发行企业债券、申请专项建设基金等办法,较好地解决了企业建设资金问题。
郴州鼓励县区与银行合作推出“助保贷”业务;隆回支持园区与企业联合组建融资担保中心,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桃源成立过桥基金缓解企业资金紧张。
桃源县漳江创业园博邦农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学文说,受益该县的过桥基金,他公司于今年7月份还上了银行的欠款,企业的资金链因此得以接续。
“135”工程催生经济发展新动能
“135”工程的实施,有力促进了产业集聚、转型升级和园区提质,一大批创新创业园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的新支撑、新动力、新希望。
全省产业集聚共形成了113条新的产业链,引进省重点扶持的20条新兴优势产业链项目833个,引进延链补链类产业项目408个。
湘潭县引进国字号海泡石新材料企业,带动了与之相适应的4家企业入驻湘潭天易经开区宏信创新产业园;衡阳市建成5家产业转移示范基地,打造9条新产业链,形成一批中小企业集群。
园区平台提质,发展环境优化,企业引进量质齐升。据统计,湖南自“135”工程启动实施以来,平均每天仅入驻标准厂房的企业就有7家以上。
全省共新引进外向型经济企业814家,两年实现出口创汇过百亿元;引进的种子型企业1095家、成长型企业1695家,它们市场前景广、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来源:红网
作者:吴公然
编辑:刘威成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