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9月28日讯(记者 喻向阳)今日,中联重科迎来了25周年庆。
市场逆境,锐意变革;行业回暖,趁势而为,25岁的中联重科正在全力转型加速,并始终坚守匠心,坚持有质量的增长。在工程机械行业持续回暖的背景下,业绩飘红,为自己的生日奉上了一份厚礼。
洞见全局战略调整
近期,中联重科发布2017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05%。
经历长达5年的行业低谷,这个业绩对中联重科而言,是一场久违的喜悦。中联重科副总裁郭学红表示,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企业内部战略部署,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整合优势资源,实现全面突击。
从2016年下半年,工程机械行业开始回暖。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近日发布的消息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工程机械主营业务收入和出口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面对难得的机遇,中联重科洞见全局,审时度势,这一年里,“三去一降一补”稳步实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同时,以做精企业为目标,进行了新一轮战略调整——更加聚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和金融服务三大板块发展。
正确的思维模式、切合实际的战略,“精心、精明、精准、精益”的发展思路,让中联重科收获了良好的回报。
半年报显示,公司的工程机械营收为84.34亿元,同比上涨77.43%。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主打产品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干混砂浆、机制砂成为公司两大新兴业务增长点,消防机械、工业车辆集合发力,共同打造工程机械板块优势集群。农业机械中烘干机、小麦机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保持行业前列,明确发展中高端农业机械的战略,向“装备制造+服务”提供商转型。金融板块,除“滋养”实体产业以外,也逐步向市场化转型“试水”,并开始投资产业基金。
创新基因 坚守匠心
科技无边界,创新无止境。成立25年的中联重科,已经实现了“做产品—树品牌—定标准”的三级连跳。截至目前,中联重科负责制定国际和国家行业标准近400项,累计申请专利8000多件,累计授权专利7000多项。
作为科研体制改革过程中孵化而来的企业,“创新基因”融入骨髓。中联重科副总裁孙昌军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只有把创新当作企业的灵魂,创新才能成为企业的常态。
耗时三年全力推进的以“模块化平台+智能化产品”为核心的产品4.0工程,无疑是中联重科科技创新的最新、最亮眼的智造成果。
“‘产品4.0’工程是中联重科在现代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紧贴客户需求,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的产品战略,”中联重科相关负责人表示,4.0工程以“模块化平台+智能化产品”为核心,着力打造运营经济高效、作业安全可靠、管理智能便捷、使用绿色环保的新一代产品。
2017年上半年,公司共研发新一代4.0产品41款,其中的14款产品完成样机下线;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14件,行业排名前三;一批关键零部件和技术落地并开始转化。
同时,中联重科PL2304大马力拖拉机、秸秆处理装备、烘干机、甘蔗机等农机设备,也纷纷强势登场。今年5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亲自登上中联重科PL2304拖拉机,充分印证了中联重科在农业装备制造中同样“战绩彪炳”。
打造4.0产品,不单单依靠技术,还需要发扬工匠精神。不久前,中联重科承办了首届全国塔吊技能竞赛。使工匠精神得以通过比赛传扬到更多行业工人之中。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认为,只有怀揣“匠心”,视技术为艺术,把产品当作艺术品,精心雕刻细节,严把质量关,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智造”出海 花开全球
25年前,一群技术人员按照自己的设计图纸敲敲打打,于1993年在湖南长沙生产出了中联第一台混凝土输送泵,而时至今日,在“一带一路”沿线、在美洲大陆、在太平洋沿岸,在南极的冰川之上,中联重科的产品足迹已遍布全球,产品出口海外近100个国家,在80多个国家建立了分支机构,在海外形成了“两横两纵”的市场格局。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等国家开放战略的引领下,中联重科加速完善其国际化布局,昂首阔步“走出去、走进去”。
落子白俄罗斯,是中联重科在“一带一路”的新足迹。2015年,中联重科入驻中白工业园,采用白俄当地底盘,生产起重机、环卫等多类产品,解决贸易壁垒,未来产品将覆盖俄语区及东欧区,预计产出2亿美金。
其实,中联重科“早把触角从国内伸到国外”。从英国的保路捷到意大利CIFA,从德国的M—TEC到荷兰Raxtar,从出口产品到投资建厂再到建立研发基地,中联重科不断积蓄参与国际竞争的能量。
越是本地化,就越是国际化。为此,中联重科通过渠道建设,在各国拥有本地化合作伙伴;在白俄罗斯等地成立合资公司,实现产能国际化。此外,中联重科与中铁、中建、中水、中交建等多家中字头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紧密合作、“抱团出海”,形成竞争合力,带动产品“走出去”。
目前,中联重科已实现“花开全球,跳级发展”。正如詹纯新董事长所言,“过去我们走出去,是自己走。现在我们紧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走得更好。”
质量增长 创见未来
在日前举行的第四届全球工程机械产业大会产业领袖论坛上,孙昌军表示,未来3-5年,国内工程机械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根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预测,2017—2021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销售额年均增速将达7.35%。行业专家认为,工程机械行业从2016年底触底复苏,预计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将步入稳定增长期,而中联重科经过战略调整,未来业绩可期。
对于中联重科未来棋局,詹纯新董事长给出了答案。他表示,中联重科将成为一个“轻装上阵”、低风险、稳健的企业,继续做大工程机械,培育挖掘农业机械及农业服务市场,并通过“找空位”和“买位置”,以国际并购补足相关业务领域短板,在国际市场上站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企业。
孙昌军强调,中联重科追求“有质量”的增长,注重产品品质、并严控经营风险,认识到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
下一阶段,中联重科在管理方面将实行更强有效的制度,将以“内部转移定价机制”为基础,以事业部和各大区为利润中心进行管理和考核,充分调动企业发展的积极性。
目前,中联重科已明确了“要效益、要质量、要规模、要可持续的发展”的经营思路,这也将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的“主旋律”。中联重科将步入可持续稳定发展的上升通道。
善谋者谋势,善察者察时,经过25年的栉风沐雨,愈加成熟的中联重科,开始寻找更加广阔的视野——成为全球化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打造中国装备制造的金字招牌。
正如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所言:“1992年到2012年是中联重科快速发展的20年,这个发展让世人惊叹,2013年到2017年,中联重科近乎在泥坑前行,采取自我修复慢慢前行,到今天可以这样说,中联重科已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通道,今后将迎来的是发展,发展,再发展!天道酬勤,中联重科在大家的努力下,一定会更好!”
来源:红网
作者:喻向阳
编辑:陈雪骅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