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4所高校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谭琳静 徐媛 编辑:向宏鑫 2017-09-29 10:39:11
时刻新闻
—分享—

  名城育名校,名校润名城

  湖南4所高校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其中3所进入一流大学建设名单,数量按校址所在地排序,长沙位列全国第三

在中南大学轨道交通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正在进行“复兴号”时速350公里的列车交会试验。 长沙晚报记者 邹麟 摄

在湖南大学的石墨烯材料与器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实验人员手上拿着的,就是近期大热的万能材料“氧化石墨烯” 。 长沙晚报记者 邹麟 摄

岳麓山下,大学城内,众多全国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聚集。长沙晚报记者 余劭劼 摄

  长沙晚报记者 谭琳静 徐媛

  岳麓山下,学脉绵延,弦歌不绝;高等学府,虎踞龙盘。如果说,一座城市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密码,那作为创新之城的长沙,它的精神密码一定是蕴藏在滔滔湘水和巍巍麓山之间。那里,正在崛起一座中国最美的大学科技城。

  近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即“双一流”建设名单公布,原本就位于全国“985”高校数量第一方阵的湖南,以中南大学、国防科大、湖南大学、湖南师大四所高校集体入选,其中,进入一流大学建设名单的就有3所,其数量按校址所在地排序,长沙位列全国第三位。

  在时间的长河中,世界一流的哲人在这里朱张会讲,传道济民;世界一流的政治家毛泽东在这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如今,这里的三所“双一流”建设高校集群成片,没有围墙的物理隔阂,却有一流的学科、一流的教授,莘莘学子和无数科研人员在这里扎根、寻梦……

  城市孕育着学校,学校滋养着城市,知识的芬芳在城市里流淌,创新的因子在高校里激活。

  A创新之城与“双一流”高校相辅相成

  “一流大学作为先进知识的殿堂、科技创新的高地和杰出人才的聚集地,与一流强国相辅相成,与创新城市共生共荣。”湖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肖国安向长沙晚报记者表示,历史发展证明,进入工业文明以来,一流大学促进一流强国崛起,一流强国支撑一流大学发展。

  “一流大学的形成,是国家综合实力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肖国安介绍,“双一流”建设是湖南后发赶超的又一次历史机遇。从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看,新中国成立前后,我省高等教育整体实力不强,在全国排不上位。在上世纪末高校体制改革中,我省抓住机遇,组建了中南大学和新的湖南大学,并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实现了教育部直属高校零的突破,再加上国防科技大学,在湘“985”高校达到3所,仅次于北京、上海,与陕西并列全国第三位,一跃成为第一方阵。

  “一流不是任命,更不是一种身份,而是动态竞争的结果。”肖国安说,面对“双一流”建设的历史机遇,湖南各高校铆足了劲,全省高等教育新一轮大发展即将展开。他认为,要将“双一流”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促进高校的学科、人才、科研与产业互动,推动重大科学创新、关键技术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提升高校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贡献率。据介绍,世界一流大学普遍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美国一流大学的转化率达到70%左右,美国前30名的高新技术地区中,有29个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所在地。

  湖南自古尊师重教,是科教大省。作为省会长沙,更是科教资源优势更为明显。拥有高等院校55所、科研机构96家、中国两院院士58名、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20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3家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394家省级研发平台和135家市级研发平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了9569.2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9%,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了30.8%,城市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5位、中部省会城市第2位,科技竞争力居全国大中城市第6位。

  “长沙GDP的高速增长不靠地产,而是靠知产;长沙经济飞速发展的十年,正是优质科教资源充分释放动能的十年。”长沙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高山曾在高校工作多年,他曾向长沙晚报记者道破长沙GDP增长背后的“秘诀”:长沙科教优势实实在在地转化为了产业优势、竞争优势。

  这次全国“双一流”建设名单出炉,长沙再成大赢家,尤其是岳麓山脚下,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大三所高校连片云集。作为创新之城,长沙本身就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拥有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湖南湘江新区三大战略平台,给“双一流”高校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最好的实践场所和发展机遇。

  B“双一流”高校成高品质长沙科技之源

  放眼全国乃至全球,北京中关村有清华北大,上海杨浦有同济大学,美国硅谷有斯坦福。如果将产业的发展、城市品质的提升和科教资源紧密结合,那无疑是智慧之举。在此背景下,具有先天优势的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应运而生。

  9月26日,迎着朝阳,长沙晚报记者驱车前往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的“引爆项目”——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基地建设工地探访。中南大学科技园,由中南大学和岳麓区政府共同投资兴建,是大学科技城区校共建的示范项目,将重点对接中南大学完整的优势学科链和产业链条。该项目今年5月20日开工,8月30日1号楼便成功封顶,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实现了从无到有,预计今年年底一期工程将交付使用。

  “作为区校共建的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示范项目,我们项目一路走的都是绿色通道。”中南大学科技园(湖南)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伍晓赞博士深有感触地说,“立即就办,办就办好”的“长沙速度”背后,是地方政府与高校科教资源积极主动的高效对接,是高校充分实施“双一流”建设、进行科研成果转化的迫切需求。

  “‘双一流’高校建设对人才培养有新要求,必须要培养创新创业的人才。那怎么才能培养出新型人才?就必须有实训基地、要有创业导师、要有实践载体。中南大学科技园就是起这个作用。”中南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主任姜锋认为,中南大学科技园就是中南大学进行“双一流”建设的一个重要、新型的“课堂”。

  从科技成果转化来说,“过去老师们在实验室里做出了成果,要到处找转化场地、找载体,现在,科技园就建在学校西门,非常方便。”姜锋以中南大学学科链资源为例,向记者描述了一条完整的成果转换路线:成果从学校实验室做出来后,到中南大学科技园总部进行孵化培育,成熟之后,移步8公里外的中南大学科技园产业化基地,反哺地方经济发展。

  记者注意到, 这个“大课堂”的选址耐人寻味。它面向城市的西二环,与中南大学西门无缝对接。对于中南大学来说,它在“校园”之内,师生从大学实验室走到科技园,仅仅几步之遥;对于城市来说,它与社区融为一体,开放包容。“中南大学科技园的设计,就是把学校的围墙打开,让校区、社区、园区、景区深度融合。它就相当于一个纽带,把‘双一流’建设高校先进的文化、科学的理念、成果在城市里落地生根、让它们得到传承和传播。”

  未来,这样依托高校、融合城市、创新发展的“科技之源”“创新之源”还将在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出现若干个。

  根据相关规划,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建设将按照“两核一带一区”的空间布局实施。其中,东核是以大学城为主体的创新研发、孵化核心区,将以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优势学科和国家超算长沙中心、五矿长沙矿冶研究院的特色学科为重点,统筹推进分类整治、交通改善、生态修复、产业导入“四大工程”,实现空间资源和优势学科资源的结合,打造国际一流的国家创新中心。

  C“三链”互联互通

  彰显大学城独特魅力

  在不同的人眼里,这座大学科技城都有着举世无双的独特魅力。中南大学副校长周科朝用“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之间,仁智荟萃”来形容它独特的自然环境;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魏春雨用“文脉支点,无法复制,经世致用,千年弦歌不绝”来赞叹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高校科研人员眼中,它有着现代化的、世界一流的完整的多学科链条,所带来的最佳创新创业生态圈更让它具有了独特魅力。

  作为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建设专家评审之一,魏春雨教授说,以前,高校与产业没有深度融合,学校转化科研成果的路径比较缺乏,没有形成聚合效应,如今,通过“双一流”高校群与地方政府共同推动学科链、创新链与产业链“三链”互联互通,既是“双一流”高校建设内容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高品质长沙创新发展的引擎和原动力。

  中南大学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有色金属学科体系,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有色金属学科群;拥有100多年历史的医疗和医学教育,是全国最早的西医医院和最早开展西医教育的院校之一,享有“南湘雅”的美誉;拥有60多年历史的轨道交通教育,为青藏铁路、高铁、城轨及我国既有铁路6次提速等重大铁路工程建设和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该校“双一流”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入选一流学科的矿业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是有色金属学科链的关键节点,具有深厚的学科积淀,学科方向、传统学科改造规划与国家系列战略部署高度契合,发展前景广阔。重点建设这些学科可将世界上最完备的有色金属地、采、选、冶、材及先进制造学科链建成综合实力世界第一,成为引领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的中心。

  湖南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双一流”建设中,湖南大学将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学术队伍建设为核心,大力实施“一流学科建设计划”“人文社会学科提升计划”“理学学科支持计划”和“学科领域拓展计划”。其中,“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将重点建设化学、机械工程2个一级学科,以及土木与环境工程、电气信息、经济与商学3个学科群,打造一批学科高峰,加快建成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高水平学科。

  “目前,我们正在大力推进服务行业需求的产业技术研究院或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建设,出台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利益分配政策,预计今年转化50~70项科技成果。”湖南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该校计划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流程,形成专业高效的知识产权运营和成果转化体系,与重点行业企业的合作全面加强。2019年,完善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利益分配政策;在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领域,促成有显示度的合作项目10个左右。2020年,成立若干直接服务行业需求的产业技术研究院、校企联合研发平台;累计培育高科技企业40家左右,实现产值过亿元的孵化企业3家左右;累计转化科技成果260项左右。

  湖南师范大学是我省唯一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的省属高校。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专家意见和相关要求,已明确“语言与文化”学科群建设,以外国语言文学为主建学科,包含中国史、哲学、中国语言文学等学科。不过,为体现标准化,9月21日,教育部在公布“双一流”建设的学科建设名单时,统一只公布申报学科群的主建学科,因此该校公布的是“外国语言文学”。湖南师大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建设“双一流”为机遇,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助推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动融入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湖南湘江新区建设,积极参加地方政府的科研成果落地对接,深入了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形成与区域发展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让“双一流”高校群共同成为催化产业技术革新、加速城市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策源地。

  相关链接

  中南大学

  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入选名单: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

  建设目标:2020年,冶金工程、矿业工程等部分工学学科实力达到世界一流,以临床医学为核心的医科整体实力接近世界一流。以入选的4个学科为基础,增加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临床医学、护理学等5个一级学科和1个信息化前沿技术学科群按一流学科进行建设。

  国防科技大学

  成为致力于国家安全和军队强大的世界一流军校

  一流学科建设入选名单: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建设目标: 按照“巩固提升信息技术、空天技术、光电技术三大优势特色学科群,统筹发展高水平支撑学科,积极拓展面向新的重大军事需求的新兴交叉学科”的总体思路,以到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全国一流、全军一流”的三类学科为建设目标,规划形成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0个学科(群)建设方案。

  湖南大学

  建成最具历史文化传承的综合性世界一流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入选名单:化学、机械工程。

  建设目标:到2020年,2~3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前1%。。在ARWU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6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00强。在全国高校一级学科排名中,新增前5%的学科1~2个,新增前10%的学科5个左右,学校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整体水平跃上新台阶。

  湖南师范大学

  着力建设“语言与文化”学科群

  一流学科建设入选名单:外国语言文学(自定)。

  建设目标:在人才培养上,该校将试点学科群大类招生、本硕博连读机制、开设创新实验班。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将打破按学院归类管理的体制,建立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制度。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谭琳静 徐媛

编辑:向宏鑫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