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防科技大学硕士博士宣讲团:在知行合一中铺就成长成才之路

来源:红网 作者:刘怡斌 李治 李清江 张龙飞 编辑:向宏鑫 2017-10-08 14:17:32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记者 刘怡斌 通讯员 李治 李清江 张龙飞 报道

  长期以来,国防科技大学硕士博士宣讲团注重把理论学习和成长成才紧密结合起来,在学习践行党的创新理论中不断提升思维能力和素质本领。

  2017年春季学期刚开学,宣讲团成员李田林所在的小组就接到一次专题宣讲的任务。

  在李田林的牵头下,小组成员认真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关于改革强军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组织召开多次碰头会,确定了“世界知名军事院校改革的思考”的宣讲主题。宣讲在广大学员中取得良好反响,不少同学课后还找他们要来讲稿拿回去学习。

  “每次宣讲,从主题选定到资料准备再到组织实施,都是对我们学研理论能力和系统思维的锻炼,对于我们开展学习科研有很大帮助。”李田林感慨地说道。

  这种帮助对于博士学员汤俊来说更是受益匪浅。虽然没有加入硕士博士宣讲团,但通过参加论坛交流活动,看着师兄师姐们在研讨中碰撞思想的火花,听着他们在宣讲中阐述深刻的见解,汤俊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着党的创新理论的洗礼,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不断提高。

  2012年,汤俊被选派到西班牙攻读博士学位,在国外求学时,除了定期向党支部和队领导汇报学习生活状况,汤俊还通过同学获取最新的“博士生论坛”宣讲讲稿,坚持将学研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和钻研学科专业前沿技术相结合,运用系统思维和辩证方法,实现一系列创新,他在“多机态势下空中防撞系统”方面的研究成果获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威廉史密斯科学奖,成为中国首位获此殊荣的学者,也是迄今为止该奖最年轻的获奖者。

  2016年6月,在导师刘戟锋教授的带领下,宣讲团成员杨培宇加入了中国科协重大调研课题《战略高技术创新体制机制研究》课题组,并将课题作为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方向。

  在研究过程中他发现,自己所承担的课题部分在理论层面有很大的延展空间,如果只是从所学科技哲学角度对其进行探讨,完成结题目标并不难,但是很难把课题做精做细。

  就在杨培宇为这个问题所困扰的时候,宣讲团内一场交流会让他找到了突破口。这一天,国防经济专业的5名硕士学员正结合习近平主席关于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做成果交流。杨培宇意外地发现,自己正在研究的“战略高技术成果转化体系”在概念内涵和外延上都和他们口中的“战略新兴产业军民融合体系”有共通之处。

  交流会后,他便急忙要来了他们的交流材料和课件,学习其中的理论要点和逻辑思路。遇到不清楚的地方,就记下来,虚心向同学请教。在与同学的请教讨论中,他逐渐理清了两个学科之间在这一领域的逻辑支洽点,对课题研究的思路也越发清晰。

  随后,杨培宇将通过引入部分国防经济理论构建了一个战略高技术成果转化体系的逻辑模型,在分析国内外现实案例、理清技术发展脉络的基础上,证明了战略高技术成果转化与军民融合之间存在的内在一致性。

  今年4月,在导师的带领下,他来到中国科技会堂,顺利完成结题答辩,所提交的专报通过中国科协评审。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2004级博士学员邢立宁在听博士生论坛学术报告时,了解到我国发射的遥感卫星受任务规划水平限制,卫星资源应用与国外有较大差距。他萌生了把高效求解复杂优化问题的智能优化方法作为自己博士论文研究方向想法,在导师陈英武教授的指导下,他的博士论文《学习型智能优化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是军队院校获得的第一篇管理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宣讲团在学习实践党的创新理论中诞生,在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中成长。

  近5年来,成员参与政治理论课教学保障活动200多次,科研攻关近百项,重大课题研究12项,27人参与理论著作编纂,发表论文600余篇,近百人出国留学深造,许多人归国和毕业后,逐步成长为单位技术骨干和优秀一线带兵人,在新的岗位上依然执着学习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用科学真理励志铸魂,在火热军营实现人生价值。

来源:红网

作者:刘怡斌 李治 李清江 张龙飞

编辑:向宏鑫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7/10/08/89992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